《貝爾福宣言》將屆滿百年 英影子外交大臣:英國應承認巴勒斯坦

李佳恒 2017年11月01日 07:02:00
英國工黨影子外交大臣索恩貝瑞(Emily Thornberry)。(翻攝自Wikimedia Commons)

英國工黨影子外交大臣索恩貝瑞(Emily Thornberry)。(翻攝自Wikimedia Commons)

為以巴衝突埋下禍根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將在11月2日屆滿100周年,這份文件是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貝爾福(Arthur Balfour)1917年寫給英國猶太人領袖羅斯柴爾德男爵(Lord Rothschild)的一封信,對以巴、英國中東政策乃至整個西亞世界影響甚鉅,以巴對《貝爾福宣言》皆有不滿。

 

在《貝爾福宣言》將屆滿100周年之際,英國的態度成為各界焦點。英國工黨影子外交大臣索恩貝瑞(Emily Thornberry)近日呼籲,為標榜《貝爾福宣言》屆滿百年,英國應趁此時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

 

「始作俑者」英國該做何表示?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索恩貝瑞就英國外交政策接受英國知名中東新聞與評論網站《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專訪時表示,英國不應「慶祝」《貝爾福宣言》屆滿百年,「但我們應該彰顯此事,因為這是該地區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而彰顯此事最重要的方式是承認巴勒斯坦。」

 

她強調:「英國政府已表示會這麼做,現在問題是何時是適當的時機,在我看來,現在就是時候。」

 

 

《貝爾福宣言》的內文只有3段,共125字。當中提到,英國「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家園(national home)」,這份文件也被以色列視為建國的合法性來源之一。

 

但《貝爾福宣言》用詞含糊,其在實踐時也未充分尊重巴勒斯坦人的權益,導致以巴雙方皆排拒《貝爾福宣言》。一般認為,《貝爾福宣言》宛如「一國正式對第二國許諾第三國的土地」,其對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承諾在本質上互相矛盾,對持續近70年的以巴衝突負有一定的歷史責任。

 

《貝爾福宣言》屆滿百年之際,英國究竟該做何表示,最近掀起一波論戰。一戰結束後,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將巴勒斯坦暫時託管給英國(即巴勒斯坦託管地,British Mandate Palestine),在巴勒斯坦人眼裡看來,英國曾承諾於託管地建立猶太人的國家,卻未履行承諾,巴勒斯坦政界高層多年來要求英國為此道歉。

 

 

而索恩貝瑞的發言也與英國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的看法形成強烈對比,強森上周末撰文「慶祝」《貝爾福宣言》屆滿百年。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將於11月2日出席紀念晚宴,索恩貝瑞也是座上賓。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哈姆達拉赫(Rami Hamdallah)29日表示,《貝爾福宣言》對巴勒斯坦人民而言是「歷史不公」。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