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筆耕半甲子(二):從爐灰中尋找尚未熄滅的火星

余杰 2017年11月10日 12:00:00
余杰指出,在由金鍾主編的《三十年備忘錄:開放時代一百篇精選》一書中,包括中共最忌諱的「五毒」,包括台獨、藏獨、疆獨、海外民運和法輪功,以及晚近的「港獨」等議題。 (圖片取自余杰臉書)

余杰指出,在由金鍾主編的《三十年備忘錄:開放時代一百篇精選》一書中,包括中共最忌諱的「五毒」,包括台獨、藏獨、疆獨、海外民運和法輪功,以及晚近的「港獨」等議題。 (圖片取自余杰臉書)

由金鍾主編的《三十年備忘錄:開放時代一百篇精選》一書,其中收錄的文章充分呈現出《開放》百無禁忌、百家爭鳴的編輯方針。金鐘在序言中說:

 

「既沒有後台,也沒有黑手,完全出自我們的感覺和良知。因為我們是來自中國千百萬浴火重生家庭的一群,我們力求以歷史的、國際的更為廣闊的視野,分析中共人物、體制與事件。我們沒有政黨背景、社會勢力的瓜葛,沒有任何原罪感的困擾,甚至不願遷就市場的壓力。因此,《開放》被中聯辦視為『五毒俱全』的雜誌。」

 

當時的「五毒」,包括中共最忌諱的台獨、藏獨、疆獨、海外民運和法輪功,如今還要加上港獨——世上本無港獨,是中共「西環治港」、倒行逆施,才逼迫本來期盼「民主回歸」的港人大夢初醒,走向港獨之選項。

 

金鐘對這些議題抱開放態度,爲作者提供自由言說的平台。1998年香港支聯會公佈被禁止入境中國的三十人名單中,唯一的媒體人是金鐘;此後,金鐘到澳門旅遊,居然被澳門政府拒絕入境。中共清清楚楚地知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一切都「不是誤會」。

 

跳出窠臼 反思「大中華民族主義」

 

很多海外的華文媒體和公共人物,即便敢於公開表達反共的觀點,卻從來不敢質疑、反思大一統或大中華的民族主義。在台獨、藏獨、疆獨等議題上,吊詭地跟他們反對的共產黨如出一轍。早年在其他香港媒體工作時,金鐘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香港思想界對中國問題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的思想資源還停留在保釣的民族主義水平上,其狹隘性濫觴於泛民主派而未止。……由保釣,而文革,而批毛,而九七回歸——都是香港民主派和主流意識沒有得到很好清理的一團亂麻。

 

因此,他感嘆說:「不跳出民族主義的巢臼,怎能面對中共不斷強化的防火堡壘?」所以,當金鐘自己獨立創辦《開放》雜誌時,《開放》一開始就成為香港極少數敢於觸碰「帝國邊緣地帶」的獨立問題的媒體。

 

當香港泛民陣營中很多人意淫於中華民國的「秋海棠版圖」之時,《開放》就已大篇幅報道台灣本土意識的勃然興起和獨派的人物與思想;當中國海外流亡知識分子勉強接受達賴喇嘛提出的「大藏區高度自治」的「中間路線」之時,《開放》是第一個報道思想更爲「激進」的藏青會的華文媒體。《開放》敢於報道他人不敢報道的新聞,而此類新聞又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比如,本書中收入旅美學者李江琳於2009年撰寫的《「藏青會」四十年》一文,讓長期以來被中共宣傳機構妖魔化的藏青會的真相大白於天下。原來,被很多中國人談虎色變的藏青會,成立於1907年,現有三萬會員,總部在達蘭薩拉,下轄八十一個分會,多數成員受過西方高等教育,故而也是最早實現民主的藏人組織。

 

藏青會尊重達賴喇嘛作為精神領袖和民族領袖的地位,但並不是百分之百擁護達賴喇嘛的政策。藏青會堅持以西藏獨立爲理想,又堅持用非暴力手段達成這一目標。李江琳引用岡托克藏青會秘書長晉邊彭措的話說:

 

藏青會的存在是一個象徵,它表明西藏流亡社會正走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通過藏青會的活動,藏人在學習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規則,學習政治表達,學習投票選舉,學習結社集會。」

 

在此意義上,以藏青會爲代表的流亡藏人社群的素質、品性和組織、動員能力,遠遠領先於一團散沙、爾虞我詐的中國海外民主運動圈子。

 

《開放》雜誌上的這些文章,如同從爐火的灰燼中尋找尚未熄滅的星火,多年之後讀來仍然觸目驚心、發人深省:比如湘西剿匪濫殺無辜、黑龍江土改血腥往事、河南大壩崩潰水災、河南艾滋病血災、核基地與四川大地震……在中國,這些事件仍然是言論禁區,對這些事件的探究和報道仍然成為膾炙人口的新聞。

 

※作者為中國流亡海外異議作家

 

【延伸閱讀】
關鍵字: 開放 余杰 香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