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龍一號」核反應爐 為中國拓展國際核能市場打頭陣

曾涵郁 2016年08月26日 08:11:00
圖中背景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能發電廠,秦山發電場(美聯社)

圖中背景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能發電廠,秦山發電場(美聯社)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AP)報導指出,中國近幾年來大力發展核能源,並將核電相關技術列為國家研發重點項目,試圖成為與美國、法國、俄羅斯一樣的核技術出口大國。透過與外國廠商簽約達成技術轉讓,加上自行研究終於開發出「華龍一號」核反應爐,看似出口相關技術曙光乍現,然而許多國外專家並不看好中國能夠立馬強奪市場大餅。

 

核能反應爐「華龍一號」是由中國兩間國營企業開發,分別是「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中核)。實際上,中國目前奉行「走出去」的投資戰略,針對核電技術發展也只是中國耗費數十億開發各式盈利技術的其中一項。中國從手機到生醫技術都有大力發展。

 

不過儘管中國看似終於開發出一個能盈利的核能產品,各國專家依然表示,北京徹底低估了一個核能出口新手所面臨的難題,其中包含政治阻礙、安全疑慮和國際需求的不穩定性。尤其是日本福島核災過後,對全球都敲了一擊響亮的核能警鐘。

 

 

「華龍一號」 中國核電技術20年發展成果

 

中國1991年在浙江省秦山鎮(上海市南方),成功讓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商業運轉核能發電廠上線,在接下來十年,北京購買多位競爭對手的反應爐來進行相關技術測試,其中包含美國,俄羅斯,法國等。

 

當時中國因為使用外國擁有的根本技術,不得出口自行製造的反應爐模組,因此中國將核電技術發展列為重點經營項目,相關單位獲得龐大資金,大力提升國產研發能力。

 

此外,由於中國內需經濟體龐大,許多外國廠商都覬覦這塊市場大餅。北京利用這樣的優勢,使國家企業與國外多家核電廠商簽約,獲得技術轉讓。這些公司有美國西屋公司(Westinghouse,2006被轉賣給東芝Toshiba)、法國電力公司(EDF)阿海琺(AREVA)等。自1990年起這些公司的技術人員就與中國研究人員互相合作。

 

經過20多年後的努力,在2015年5月中國終於開始在福建省的福清核電廠,建造自行研發的「華龍一號」反應爐。華龍一號符合國際上第三代核電場的標準。

 

 

中國推廣華龍一號

 

中國不僅在國內建置「華龍一號」也試圖外銷國際。2015年,巴基斯坦成為首個使用中國製反應爐的國家,巴基斯坦決定在國內一處發電廠使用一座「華龍一號」反應爐,中國也支援巴國65億美金的貸款。此外,阿根廷也與中國簽數一項合約,答應在中國銀行融資150億美元建造的發電廠內使用「華龍一號」反應爐。

 

銷售合約夾帶國家銀行提供的豐厚資金,成為中國近年打入國際市場的標準手段。中國在中東,非洲等地區建造高速公路,公共建設等都使用類似手法。而中國其他國營企業,也試圖在英國,羅馬尼亞等國家投資發電廠。

 

 

中國出口核電技術前景堪慮

 

國際市場狹小

 

巴黎核能顧問施耐德(Mycle Schneider)在郵件中指出:「北京嚴重低估國際銷售的難度。」他表示,國際銷售阻礙包含,嚴格的品質控管、每一個國家不同的安全規範、再生能源建設花費下降(風力,太陽能)的價格競爭等。他說:「基本上來說國際上根本沒有市場。」

 

系統安全疑慮

 

儘管中國的核能工業尚未傳出任何重大事故,但有鑒於中國官方封閉消息的一貫態度,圈外人很難了解電廠安全狀況。

 

中國的開發方法主要是以中國自行的設計加以修改引進的外過技術,像是加大反應爐但同時只裝配適用於小版反應爐的冷卻技術。中國這樣的修改引起許多安全疑慮。科學家關懷協會(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核能專家萊曼(Edward Lyman)表示:「這不僅引起安全疑慮,還會令人質疑中國反應爐工程師的判斷能力。」

 

 

國際關係緊繃

 

2015年,中國身為全球國防預算第2高的國家,它也經常被指控竊取各國商業或國家機密資訊,許多國家將之視為一個武裝大國,也因此對其有防範之心。

 

英國現任總理梅伊(Theresa May)命令對中國廣核集團成為欣克利核電廠(Hinkley Point C nuclear power station)投資者一事進行安全審查,中國駐倫敦大使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上回應,相關的延宕有可能會傷及官方的關係。

 

 

  

關鍵字: 中國 核能 福島核災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