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沒有翁山蘇姬緬甸會更好嗎

陳品竹 2017年12月13日 00:00:00
羅興亞難民事件,持續考驗翁山蘇姬。(湯森路透)

羅興亞難民事件,持續考驗翁山蘇姬。(湯森路透)

這些日子以來,各大新聞版面無不充斥著關於緬甸羅興亞人事件的各式報導。不管是對於羅興亞民族的歷史、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的態度、此次事件的發生經過及相關難民的後續問題等等。尤其外界對於翁山蘇姬處理此次事件的經過,更像是拿著放大鏡不停審視。

 

說到羅興亞人事件的整個歷史,其實可以追溯至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緬甸的時期。當時英國為了管理、開發土地將一群原本居住在今天孟加拉地區的穆斯林遷移至緬甸的若開邦,幾代下來他們便一直居住在此。對於大部分信仰佛教的緬甸人民而言,他們不願意接受有不同的教派存在於此,因此他們並不承認羅興亞人的緬甸國籍,更有許多人甚至不用「羅興亞」這名詞來稱呼他們,認為他們就是一群居住在緬甸的孟加拉人。像這樣的種族衝突加上宗教衝突雙重疊的狀況下,可以說是緬甸與羅興亞人一直以來的百餘年深仇難解。

 

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尊敬的民主鬥士-翁山蘇姬,身為緬甸的最高領導人,她在對此次事件的處理態度飽受國際媒體批評。多數人認為翁山蘇姬漠視軍政府對於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清洗,喪失了對人權的基本尊重。身為一位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不當面面對問題或是維護基本人權,是一直以來支持他的國際社會,尤其西方社會所無法接受的。

 

然而我認為很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究竟該如何以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翁山蘇姬此次處理問題的態度?我們皆知道翁山蘇姬是多麼不容易、花了多少時間精力才和軍政府協商擁有今天緬甸領導人的位置。而支持翁山蘇姬很大的一部份更是緬甸的佛教徒們,因此對於此次事件她實為進退兩難。如果今天她選擇譴責軍政府的行為,為羅興亞人發聲,她必定會失去她大批的擁護者,甚至失去她現在領導人的地位,而緬甸必定也會大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她選擇的是:講究緬甸國內的政治正確而非人權至上的處理問題態度。

 

翁山蘇姬這樣的選擇當然會受到各界撻伐,但或許她不得不這樣做。緬甸並不是一個完全民主的國家,像許多其他西方國家那樣,因此在西方適用的邏輯在緬甸未必行得通。我認為翁山蘇姬應該更重視羅興亞人的人權問題這是無庸置疑,畢竟今天不管歷史過往如何,他們就是一群生活在緬甸境內的人,就應該受到緬甸政府的照顧。但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將翁山蘇姬神人化亦或是拿著放大鏡去審視她,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加上缺少足夠的國際奧援,或許現階段的她也只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種關連著種族宗教及歷史的複雜問題並不是短時間內有可能解決的。當外界不斷的撻伐翁山蘇姬的同時,他們是否真的想過少了她的緬甸真的會更好嗎?還是說因為有了她緬甸才不至於更慘呢?這樣的問題值得我們用更客觀、更多面向的角度去好好思考。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大四學生

 

【延伸閱讀】

●李濠仲專欄:翁山蘇姬其實有機會再得諾貝爾和平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