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外公共諜,父母文革迫害 倪青青家族百年流轉史

陳怡杰 2017年12月14日 21:00:00
《紐時中文網》總編輯倪青青家族經歷曲折。(攝影:陳品佑)

《紐時中文網》總編輯倪青青家族經歷曲折。(攝影:陳品佑)

Why do we do what we do?

 

華人首奪普立茲新聞獎

 

倪青青入行初期(1997年)在曼哈頓《新聞日報》(Newsday,同年歇業)一則長島空難報導,曾讓她成為普立茲新聞獎(Spot News Reporting,突發報導類史上首位獲獎華人,對此她一如低調,「我從來不願提這個,除了時間久遠(20年前),而且這是團隊榮耀,現在《紐約時報》同事拿過普立茲太多。」

 

從一個不諳英語者(曾提及早年赴美入讀全黑人小學,有2年不敢說英語淪為「啞巴」)到效力《洛杉磯時報》10年資深記者、2009年入列哈佛大學尼曼學者(Nieman Foundation,哈佛1939年成立之新聞菁英計畫,每年遴選24名報人至該校進修1年),如今掌管《紐時中文網》,長年報業職涯中,她回想受歧視狀況少,但可能源自有所自覺。

 

不是主流,再嚷嚷也沒用

 

「我是(文革後)第一代中國移民,那時華人真少,小學時同學聽到我來自中國,露出的表情就像今天你問脫北者『你怎麼從北韓跑出來的?』一樣」,「雖然大學參加過類似運動,但入行後我很少嚷嚷誰歧視我,在美國就是這樣,你不是主流,再嚷嚷也沒話語權,那時真的太少人站出來、太少華人從政、當記者,只能不斷說自己再努力。」

 

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時期,她本來像個乖孩子都躲在圖書館,有次好奇大家都在幹啥,跟著大隊人馬進了一個容納1千人會堂看熱鬧,「原來大家聚會抗議種族歧視,那個氣氛讓平常不敢發出聲音的二代移民都展開嘶吼大會。」

 

原來我是少數民族。」(攝影:葉信菉)

 

在那之前,倪青青沒見過這種景況,「自己都沒掌握『原來我是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可以團結群聚發聲,也首次自問『那為什麼我不敢出聲』」,她在台下茫茫人海,看著台上2個亞裔女同學(來自台灣、越南)竟敢站在那麼大舞台,對群眾說話,「她們英文很破(可能比我當時還糟),痛陳來到美國一路遭遇,我震撼為什麼她們敢大聲講話,而且講完,大家鼓掌、為她們流淚。」

 

原來我是少數民族

 

後來她加入大學報社,「英文不好也可以寫報紙,有股豪氣,那時就算錯字連篇,也不許別人改我稿,因為我有權發聲。」做了10多年記者,她決定離開前線,2008年是個節點,「那時中國辦北京奧運,覺得『站起來了』(毛澤東1949年語錄),被國際關注,全球記者群聚中國。」

 

但奧運前也發生四川大地震,在前線跑一遭,倪青青心理負擔劇烈,「我也是人、是母親,看不慣也看不下,大家都在哭,我也哭,自己真的需休息。」際遇流轉,返美沒多久,她接到李嘉誠資助的汕頭大學邀請出任新聞學院副院長,倪青青對我們show出一張汕頭大學邀請她和母親黃愛蓮、妹妹倪春蓮(歌手順子)及自己2個女兒到該校聚會的合照,「我們一家現住全球各地,沒有一個真正『』概念,有一點聚在什麼地方,那裡就是家。」

 

從失語者到普立茲新聞獎首位獲獎華人,倪青青際遇波折。(攝影:陳品佑)

 

家族經歷曲折

 

1979年她隨母親、妹妹離開中國時才11歲,做為中國第一代赴美移民家庭,當年移民契機點源自文化大革命,「媽媽原是中央音樂學院出身鋼琴家,文革時被迫下農場勞改(那時倪青青才3個月大),她農作10年沒接觸音樂,不甘心就此捨棄音樂路。」

 

倪青青母親黃愛蓮是四川重慶人,6歲學鋼琴,11歲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1966年再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同年文革開始,她與師生被集體下放勞改。文革衝擊後3年,35歲的黃愛蓮攢著35美元,帶著2個女兒倪青青、倪春蓮自北京移居舊金山,重拾音樂夢,醫院護士工作之餘,1982年力擒「密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音樂文學和演奏碩士(該校第1位取得此學位中國留學生),倪青青回憶,「其實兩代以前,我祖先曾美國返中,後來媽媽又帶著我們赴美,然後我回中國,倪家一直來來去去…」

 

「我家長輩很少跟我們講,其實中國長大的人,特別是我這種複雜家庭,一般不給下一代講太多內容,祖父、祖母早逝,我從來不曾得到第一手資料,是人生最大遺憾」,她入行記者,遂開始做家族史研查。

 

「兩個外公」

 

最早怎麼知道?「有些東西就是模模糊糊發現,我記得小時候仍住中國時,有一個混血美國人來找我媽媽,原來他是我媽媽同父異母的哥哥,媽媽也沒多說,我和妹妹那時才知道,原來我們有2個外公,一個是母親生父冀朝鼎(1903~1963,孔祥熙親信,共產黨潛伏國民政府的密諜,周恩來為其在北京首都劇場主持1千人公祭,弟冀朝鑄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一個是母親養父黃育賢(1902~1990,中國水力發電之父),但不清楚背後怎麼回事?」

 

倪青青這2個外公都是1920年代,受惠庚子賠款,清華附中從北京送美國第一代留學生。

 

「家族史冊,我一直想寫。」(攝影:葉信菉)

 

「我從記者退下來,又回上海學中文原因是,我從一個不會講英文,到只講英文,失去母語,其實所有小移民都會發生,所以申請獎學金,又回上海師範大學補強中文9個月,但我想我的中文,永遠不會回到最理想狀態」,「我是中國人,若不會寫中國字,講中國話,那太悲哀,能這麼流利接受你訪問,已經是我付出最大努力找回。」

 

我講中國話

 

問她是否有意把家族史觀寫成一部書,我話還沒落下,她已頻聲應和「想,一直想。」

 

「就像你問這麼多,越問我越慚愧,為什麼自己還不寫?」這一百年家族坎坷,先輩交雜國民黨、共產黨兩政權之間,從兩個外公開始,同時愛上一個女人(倪青青外婆熊淑忱,其父熊熙圃教育學者,早期曾在中國開辦西式學院),為何從美返中,生下倪青青母親黃愛蓮,多年後她又輾轉返美?

 

家族史二次移民

 

「家族背景,父母受文化大革命迫害,很早離婚,父親仍住中國、母親則在巴黎、義大利創「波色太濃國際室內樂大課音樂節」,他們後來各自建立新家庭。」倪青青回想1979年自己跟著母親「重返」美國,無意間和妹妹成就家族史上二次移民,別談之後她自己又輾轉來回美、中,在不同職務流轉。

 

「我覺得不只自己,早從外公、外婆那一代開始,家族一直在美、中兩國之間徘迴,一代一代消融寬宥,不停在找自我立命安身處。」

 

 

撰文:陳怡杰 攝影:陳品佑、葉信菉

 

2008年從前線記者退下,倪青青未久又自學界重返,2015年接掌《紐時中文網》第2任總編輯。(攝影:葉信菉)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