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簽署2018國防授權法 美方將邀台灣參與多國空軍紅旗軍演

簡嘉宏 2017年12月13日 11:36:00
美國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5日停靠於美國聖地牙哥港。(湯森路透)

美國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5日停靠於美國聖地牙哥港。(湯森路透)

美國時間12日中午12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簽署《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2018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Y2018 NDAA),身旁陪同的還有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與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Joseph Dunford)。

 

根據此法,美國準備讓軍售台灣「正常化(normalization)」,同時明文規定每隔180天,必須針對台灣面臨的安全威脅、台美雙方的軍事合作現狀提出相關報告。

 

另外,美國「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中也列入兩項不具強制力的措施,包括了美方邀請台灣參與於美國舉辦的多國空軍聯合軍演(紅旗軍演),以及美艦停靠台灣港口

 

 

中國跳腳

 

8日,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表示,根據這項新法,如果美國派遣軍艦到臺灣,等同於啟動2005年制訂的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

 

其實,根據白宮7月12日的聲明,總預算高達6920億美元(約新台幣20兆7702億元)的FY2018 NDAA,主要重點在於打擊伊斯蘭國、強化南亞政策、應付朝鮮半島危機、以及「嚇阻潛在敵人,讓盟邦安心(to deter potential adversaries, and to bolster our allies)」。

 

鑑此,外界在分析這份新法時,必須從上述4個焦點綜觀,才能凸顯台灣名列FY2018 NDAA條文中的意義。

 

 

強化臺灣戰略地位

 

冷戰時期,美國對共產主義實施「圍堵政策(Policy of Containment)」時,台灣地處「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的重要戰略位置,儘管美國與中國於1979年建交,美國國會仍於當年制訂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中載明「提供適切的防衛武器使之足以維持自我防衛能力」,不敢輕忽台灣所能提供的戰略協助。

 

只是,中美建交以降的美國歷任總統均無視或忽略相關TRA條文,加上冷戰結束後圍堵共產主義的概念消失,導致的結果便是今日兩岸軍力失衡的逐漸擴大,更甚者,已然大幅削弱台灣在南海與東亞的戰略地位及價值。

 

 

 

 

知名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施密特(Gary Schmitt)認為,FY2018 NDAA中列入對台軍售正常化,是對美國歷任總統輕忽TRA的提醒,尤以21世紀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布局中,台灣「至關重要(vital important)」。

 

軍事合作重中之重

 

施密特認為,TRA中指出美國將維持抵抗破壞台灣安全、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的能力,「軍演不納入台灣,如何維持這項能力?」這也是歷任美國總統避免軍事過度介入的後遺症。

 

大多數美國民意不願子弟兵遠赴海外打仗,臺海議題亦然,但施密特提醒,當初美國與中國建交的前提即是: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

 

施密特直言,如果美國在後冷戰時代失去台灣,在面對日趨成為燙手山芋的全球反恐、南海問題、美中衝突等議題時,美國恐失去一個有力的支撐點,也將是美國「史無前例的戰略失敗(unprecedented strategic defeat)」。

 

 

因此,舉凡美艦停靠台灣港口、參與紅旗演習、軍方高層互訪等,都是美國規劃全球戰略後的調整,尤其在處理南海衝突時,若忽視這些挑戰,「將被(盟友)視為對中國的屈服」。

 

或許,川普在簽署FY2018 NDAA時,心中盤算的是伊斯蘭國、北韓核武議題、美中衝突以及南亞戰略,但台灣地扼東亞出口的戰略位置,在FY2018 NDAA正式成為美國對台軍事合作升溫的法源依據後,對中國來說,台灣較以往更成為美國東亞戰略中的一著活棋,李克新發表那番氣急敗壞的言論,也就不難理解了。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