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著政治鐐銬為和平而舞:回望萊比錫紀錄片暨動畫影展六十年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7年12月27日 14:30:00
DOK Leipzig六十週年開幕式(圖片取自DOK Leipzig)

DOK Leipzig六十週年開幕式(圖片取自DOK Leipzig)

第60屆德國萊比錫紀錄片暨動畫影展(以下簡稱DOK Leipzig)於今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舉行。DOK Leipzig是目前全世界最古老、歐洲第二大的紀錄片影展,也是德語區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紀錄片及動畫展演活動。

 

位處德國東邊的萊比錫,是中歐鐵路的重要樞紐,因古典音樂史上著名的三位作曲家巴哈、孟德爾頌、舒曼皆曾定居在此,更享有「音樂之都」的美譽。在政治上,作為前東德的第二大城市,萊比錫也是1989年為了抗議東德政府的威權控制,而由民眾自發開展的和平示威活動「週一抗議」(Montagsdemonstrationen)的發祥地,對推倒柏林圍牆、促進兩德統一有關鍵性的貢獻。

 

午夜時分的游擊放映,把膠卷藏進行李箱偷渡邊界、影人下榻的旅館被秘密警察裝滿竊聽器......回望這漫長的一甲子歲月,DOK Leipzig見證了冷戰時期詭譎氣氛、東德政府的威權控制,以及圍牆推倒後的政經轉變,自有說不完的傳奇故事。而曾經的政治力介入,雖如鐐銬般限制了DOK Leipzig的自主,帶來斑斑傷痕;然而,以「和平」作為核心信念,努力鑽出自由空間,並持續以節目回應政治,也造就了DOK Leipzig跨時代、跨地區、跨意識形態,至今仍難以取代的獨特地位與重要影響力。

 

DOK Leipzig2017年主視覺(圖片取自DOK Leipzig)

 

故事從1955年說起,西德記者暨影評Ludwig Thomés偕同東德電影會社(the East German Filmmakers Club)創立了DOK Leipzig(當時名為1st All-German Leipzig Festival of Cultural and Documentary Films),期許影展能夠促進東西兩德紀錄片的良善交流。

 

但是很快的,這個東德第一個獨立影展才剛起步兩年,就因其自由立場遭受東德媒體嚴厲批評與政治力干預,使得1957到1959年連續三屆都被強制喊停。後來,東德政府意識到影展作為展映與交流平台,或許是一個最佳時機,讓他們有機會向世界各國展示年輕社會主義國家的開放態度,因而提供經費並暫時容忍影展的自由立場,讓影展以「萊比錫國際紀錄片和短片週」(International Leipzig Documentary and Short Film Week)的名稱在1960年復辦。

 

秋天,來自全世界的重要導演和影片都被邀請到萊比錫展映,像是荷蘭導演伊文思(Joris Ivens)、法國導演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的作品就獲得非常熱烈的迴響,東德德發(DEFA)製片廠的年輕創作者們,也把握機會與國際影人互動。1962年,影展甚至獲得畢卡索的同意,將其為1947世界和平大會(Paris World Peace Congress)所設計的白鴿用來作為影展標誌,更喊出「 Films of the world—For world peace!(為和平而拍)」的口號,DOK Leipzig於當時可說是最重要的紀錄片交流平台。

 

萊比錫影展著名的鴿子標誌象徵和平,來自於畢卡索為1947年世界和平大會所設計的圖樣。(圖片取自DOK Leipzig)

 

然而,隨著柏林圍牆的興建,與日趨緊縮的言論自由,東德政府開始無法容忍影展的自由風氣,責怪影展沒有善盡推廣「社會主義世界觀」的職責,甚至批評他們過於迎合西方影人。政府的手如同鐐銬般,開始緊緊纏繞住影展,更加嚴密地干預影展各項舉措。例如,不僅要求影展必須放映歌頌社會主義國家、控訴帝國主義侵略者不人道行為的影片,甚至要求策展人定期向他們報告策展進度,所有影人簽證需全數送交國家安全部(Stasi),秘密警察更藏身於影展團隊或觀眾之間。

 

不過,策展團隊並不甘於僅作為政府意識形態的傳聲筒,像是拔河一樣,他們時而需要配合政府,卻也把握機會嘗試在既定的框架下,選映來自西方、同樣具政治性的作品,拉出更普世、更寬廣的關懷。像是1965年,便規劃了「反法西斯電影」的回顧專題以回應二戰終戰20週年,許多談及越戰、拉丁美洲軍事獨裁,或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重要作品,也都有機會受邀至DOK Leipzig播映。在1966年的開幕式上,影展除了聲明「沒有任何有責任感的電影創作者會對越南漠不關心」外,更舉辦了「為越南人民捐血」的活動。

 

而每一屆影展策劃的國家╱導演的回顧專題,也為觀眾帶來更多元的紀錄片創作與世界樣貌,像是1976年和1988年,就介紹日本和印度兩個亞洲國家的紀錄片,而蘇聯知名的戰地攝影師及紀錄片導演Roman Karmen、荷蘭導演伊文思(Joris Ivens)也曾是影展的焦點導演。

 

DOK Leipzig也在鐐銬之下努力伸展自身,冒著風險、想盡辦法擠出一點又一點的自由空間。例如,特別租借小型的放映廳以躲避審查,或是將一些較具爭議性的敏感影片,拉到午夜或是星期天早上八點放映。對當時的觀眾——特別是來自蘇聯的觀眾來說,一年一度的DOK Leipzig雖然只有短短一週,卻是能夠讓他們看見世界各地精彩作品的難得時刻,因為這些國際影片幾乎不可能在一般戲院和電視上放映,所以影展經常一票難求。

 

影展的Cafe總是座無虛席,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從業人員多在此會面、交流(圖片取自DOK Leipzig)

 

曾經,涉及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運動」或是1981-82波蘭團結工聯的紀錄片,皆曾被政府嚴禁於DOK Leipzig曝光,但隨著整個政治氛圍的轉變,自80年代起,在如捷克、波蘭等東歐國家或是DEFA的紀錄片中,皆可看到題材的轉向,越來越多批評或暗諷蘇聯的作品出現,DOK Leipzig的選片便反應出這樣的趨勢,像是1987年就放映了與車諾比核災有關的紀錄片。

 

1988年DOK Leipzig的銀鴿獎頒給了女導演赫爾克.米塞維茲(Helke MISSELWITZ)的《冬日再見》(After Winter Comes Spring)。赫爾克走訪東德各地,記錄女性勞動者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矛盾與苦痛。這樣的作品在過去不僅不可能被播映,更沒有獲獎的可能,顯示改變的大勢已來到。

 

隨著柏林圍牆被推倒、兩德和平統一,政治鐐銬雖以鬆綁,DOK Leipzig卻面臨更多挑戰,像是如何在傷痕中重生?影展本身怎麼進行轉型正義?在銳減的預算下該如何維持營運?又該如何與其他國際影展競爭?(1993年DOK Leipzig甚至只有5,500名觀眾參與)

 

1995年,DOK Leipzig特別新增了「動畫」競賽,後來更發展出「動畫紀錄片」競賽項目,這不僅有效地與其他紀錄片主題影展做出區隔,也讓影展成為紀錄片與動畫創作者心中最高的殿堂之一。在選片策略與活動規劃上,DOK Leipzig也持續做出不少跨界的嘗試,像是因應影像類別日漸多元紊雜,2015年增設「DOK Neuland」單元,讓不同媒材與形式的作品(如VR)呈現給觀眾。同時,維持對政治的關懷、不間斷地對社會現狀反思,DOK Leipzig歷史檔案影像的大型蒐羅與回顧及前蘇聯國家的紀錄片專題,更是影展最受推崇的特點。2004年,影展也成立了產業計畫DOK Industry,躍升為德語區最重要的紀錄片交流平台,每年吸引近兩千位紀錄片從業人員參與。

 

DOK Leipzig影展總監 Leena Pasanen(圖片取自DOK Leipzig)

 

在今年的開幕典禮上,影展總監 Leena Pasanen更特別強調,面對下一個十年,DOK Leipzig將會秉持著從成立以來就堅持的信念——為和平吶喊!永不厭倦;而有系統地透過影像作品回應當前社會,更是影展的重要責任。同時,她更宣布,在未來兩年影展的德國競賽將增設女性創作者的保障配額,希望影展能讓更多元的聲音被看見。

 

如同美國獨立電影大師Jay Rosenblatt 用檔案影像為本屆DOK Leipzig打造的影展預告——一隻在海灘上的狗狗,用盡全力甩開身上的水珠,再搭配大大的「SHAKE IT OFF!」字樣,似乎也象徵著DOK Leipzig正努力甩開過往的沈重鐐銬,提供給觀眾、影像創作者甚至是全世界更多新的刺激。

 

本屆預告片,由美國美國獨立電影大師Jay Rosenblatt製作(圖片取自DOK Leipzig)

 

在政治的鐐銬中為和平而舞,期待DOK Leipzig能繼續用精彩的節目引領我們思考、對話、前行。(文╱何思瑩)

 

※本文主要參考2017 DOK Leipzig影展專刊Andreas Kötzing〈LEIPZIG IN THE AUTUMN〉一文,並感謝鍾佩樺、楊子暄的協助。如有錯誤,還請不吝聯繫作者(mimiher.tidf@gmail.com)。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