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wan In Numbers:少子化-台灣即將從無感走向棘手的課題

許建榮 2018年01月12日 07:00:00
將少子女化視為國家安全危機,一點也不為過。(攝影:曾原信)

將少子女化視為國家安全危機,一點也不為過。(攝影:曾原信)

台灣新生兒在1981年有41萬4069人,出生率達到千分之22.97,雖然此後開始呈現下滑趨勢,但在1981年1997年之間一直維持在30萬人以上。以表一為例,2000年,台灣新生兒有30萬5312名,但自從2001年以後,就不曾站上30萬的關卡。2010年是近30年來出生人數最少的一年,僅有16萬6886人,出生率也只有千分之7.21,初步分析應該是因為前一年度金融海嘯的影響。除了2010年之外,台灣在2008年之後,新生兒人數維持在20萬左右浮動;2017年的出生人數則是低於20萬人,僅有193844名。

 

除了2010年之外,台灣在2008年之後,新生兒人數維持在20萬左右浮動;2017年的出生人數則是預計低於20萬人,至11月為止,僅有17萬7278人,婦產科醫學會估計2017年新生兒總人數僅約19萬5千名。

 

工作人口減少 衝擊台灣經濟

 

由於少子女化(少子化)加上國人平均餘命延長等因素,直接導致人口結構改變,台灣將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提早來臨。因為出生率低,台灣可就業人數減少,青壯年(15-64歲工作人口)將面臨更大的扶養壓力。依據表二人口統計推估,台灣總人口數預計在2024年達到2374萬人,接著從2025年開始減少。

 

至於工作人口數在2015年達到1737萬人,2016年起開始下降,一年就減少7萬多人。根據國發會推估,工作人口往後每年減少幅度恐怕逐年加大;例如2018年可能減少10萬人,從2025年開始,每年將減少超過20萬人,未來10年累積將減少154萬人,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衝擊。

 

此外,依照表三人口與扶養比趨勢分析,工作人口比例的高峰則是出現在2012年,占總人口的74.22%,2016年降至73.46%,到2026年將只剩三分之二(66.7%)。扶養比最低是出現在2012年的34.7%,亦即每個工作人口除了養自己外,還要養0.347個依賴人口(14歲以下及65歲以上),換算每2.9個工作人口要撫養1個依賴人口,此後扶養比便開始增加。

 

特別是2017年2月起,老年人口正式超越幼年人口(老化指數>100),預計2017年底的撫養比將為37%,其中扶老比19%、扶幼比18.1%,亦即每2.7個工作人口要撫養一個依賴人口。

 

最後,預計20年後(2037年)扶養比將達63.7%,亦即現在的孩子們長大後所面對的環境,將是每1.6個工作人口就必須撫養一個依賴人口。實際上國人在20歲以前多無工作,如將15-19歲也算入依賴人口,那麼撫養比實際上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翻轉,預計2037年時扶養比將達75.3%,屆時每1.3個工作人口就必須撫養1個依賴人口。

 

表一:台灣新生兒人數

 

 

表二:過去與未來20年人口統計與推估

 

資料來源:2016年以前,內政部「內政統計年報」;2017年以後,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單位:萬人。

 

 表三:過去與未來20年我國扶養比趨勢圖

 

註:(1)扶幼比=14歲以下人數/15-64歲人數。(2)扶老比=65歲以上人數/15-64歲人數。(3)扶養比=扶幼比+扶老比

 

衝擊教育 影響醫療生態

 

少子女化不僅影響經濟發展與撫養比,同時也衝擊了教育。自2006年(95學年度)以來(表四、表五),大學生人數維持在130萬人以上,但各級學校人數則是和出生人數一樣逐年下降,愈低年齡層的學校影響愈大,總數在近5年更是減少50萬人。學齡前教育在100學年度前只有幼稚園資料,自101學年度起,幼稚園及托兒所改制為幼兒園,故人數明顯增加。但數字也只是曇花一現,隔年起學生數又顯著下降。

 

從表六可以發現,自1994年「師資培育法」施行後至今,通過師資檢定而持有教師證的人數累積已達19萬人,但少子女化造成各級學校減班、甚至併校,壓縮教師任教空間。「儲備師資」即擁有教師證卻未能通過甄試,而無法在學校任教的流浪教師,占具教師資格者的比例逐年增加,2016年已超過三分之一。

 

許多教師找不到工作,只好暫時擔任代理代課老師,形成兼職化現象。這些兼職代課老師與俗稱流浪教師的儲備師資,總共已經超過8萬多人。

 

少子女化趨勢也影響到台灣的醫療體系結構。2014年12月,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國內醫師人力短缺數據,推估到2022年,內、外、婦、兒、急診5大科最多將缺7445名醫師,其中婦產科則有醫師年齡老化問題,屆時一半的醫師年紀逾60歲。

 

表七可以了解到台灣醫療體系的狀況,原本就很缺醫師的婦產科、小兒科醫療院所在近年來呈現減少趨勢。少子化也降低了兒科及產科醫師的投入意願,加上婦產科醫師老化,此外,婦產科又容易產生醫療糾紛,長期下來勢將影響台灣人的就醫機會與醫療品質。

 

總的來說,若要將少子女化視為國家安全危機,其實一點也不為過。首先,少子女化衝擊了經濟發展基礎的人力需求,老年人口在2017年正式超越兒童人口,扶養比越來越高,工作人口的負擔越來越重。其次,各級學校的學生人數逐年降低,這也意味著未來台灣不需要太多的學校與教師。

 

第三,少子女化也影響了醫療人力的配置,同時可能無法醫療系統本身的產科醫師高齡化現象,畢竟狀況頻出的醫療糾紛與少子女化,將使得醫師不願意投入婦產科甚至小兒科的行列之中。

 

表四:近20年各級學校學生數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統計處「各級學校學生人數」。單位:萬人。註:(1)「其他」包括幼兒園、各級補校、特教學校、空大等。(2)101學年度起,幼稚園及托兒所改制為幼兒園,故人數增加,100學年度前僅為幼稚園資料。

 

表五:近20年各級學校學生數統計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師資培育統計年報」。

 

 表六:持有教師證師資歷年累積任職情形

 

資料來源:教育部「師資培育統計年報」。

 

表七:近年主要科別醫療院所家數統計 

 

資料來源:衛福部「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統計年報」。

 

 

【延伸閱讀】

●社評:挽救少子化 政院立院別離題了

●厭世代「不婚不生」成趨勢 內政部:20至40歲有440萬人未婚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