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 2018】中國電動車氣勢強 聯想、Google聯手挺進AR領域(下)

吳洛瑩 2018年01月10日 20:30:00

CES 2018會展上,無人車、自動駕駛技術成是多家汽車大廠展示最新研發成果的領域。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出現愈來愈多可敬的對手。天空中,無人機更是競爭激烈,如何實際應用在不同領域是致勝重點。


另一方面,來自中國的品牌也銳不可擋,在電動車和智慧手機領域都挟著「超美趕韓」的氣勢,不容小覷。

 

以下介紹各領域的精彩重點:

 

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逐漸成熟的電動車市場,和日趨完善的自動駕駛技術,讓汽車也在CES大會上佔了重要角色。

 

今年的CES大會的主題演講邀請六位來賓,其中一位講者,就是福特汽車的新任執行長(Jim Hackett)哈客特。許多科技巨擘,常常會利用CES的重點演講,發表引人矚目的點子,為科技產業新的一年帶風向。

 

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就發表了首款氫燃料電池休旅車。

 

韓國現代汽車在CES 展中發表首款氫燃料電池休旅車​。(湯森路透)

 

近幾年的CES大會上,無人駕駛一直是重頭戲。日產汽車(Nissan)就宣佈將推出「brain-to-vehicle」(B2V)技術,透過偵測駕駛的「腦電波信號」預測駕駛接下來的開車行為,朝向「人車合一」的目標發展。

 

日產汽車的新技術讓汽車可以藉人腦資訊,提升汽車的反應能力,更要藉由(B2V)技術獲取更多有用數據,深入無人駕駛研究工作。

 

 

但是大致來說,汽車大廠在CES大展上仍會留一手,待到緊接在CES後的底特律車展,再將最精彩的新作推出。而這正好給了小型汽車製造商一個好機會,能抓住大家的目光。

 

中國新創電動車品牌Byton,發表一款搭載超大觸碰面板電動車模型,預計將在2019年開賣,成為全球首款自動駕駛的電動車。

 

中國新創電動車品牌Byton,在CES大會上受到矚目。(湯森路透)

 

另外,美國電動車品牌Fisker也要向特斯拉(Tesla)下戰帖,會在CES大會上發表一款售價約12.9萬美金(約新台幣393萬)的豪華房車,號稱有643公里的續航距離,還有快速充電的特點。

 

而加拿大車廠Electra Meccanica的三輪電動車,可能會是展上最特異的電動車款。價位相對親民的「SOLO」單人電動車,會是上班通勤族的良伴。

 

交通領域的亮點也不只有汽車,三葉(Yamaha)會展出一款自動駕駛的機車模型,時速可達120英里(約為194公里)

 

除了「地上爬的」,CES的交通運輸領域還涵蓋了「天上飛的」。Surefly被獲准可以在CES上進行載人無人機的測試,屆時乘載兩名乘客無人機,將成為重要里程碑。

 

無人機 (Drones)

 

外界期待這回能在CES大展上看到無人機界的龍頭,DJI能火力全開,反擊許多競爭對手模仿他們經典可折疊的Mavic Pro無人機。

 

但眾多新興無人機品牌崛起,仍令人深感興趣是因為各家機型,都有其與眾不同之處。

 

CCS Insight的分析師伍德(Ben Wood)評論,目前無人機市場需要因應不同領域的應用,功能分工更精細。因為無人機的技術已走向極致商品化,只有發展明確的應用案例,才能在無人機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Nuaviation的Hyperlift 200E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實例。這款無人機可載負重達91公斤的貨物飛行,可用於建築營造業運輸之用。

 

Sirius公司的CX-180,配有2顆亮度足夠的LED燈,適合用於夜間搜救任務。

 

 

至於提到最新穎無人機應用,《英國廣播公司》認為SwellPro設計的Splash Drone,可以幫助遠洋漁業以空中放餌的方式,捕捉鮭魚或其他大型海洋生物。

 

 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

 

在個人筆電領域,因為最近過去幾十年來處理器晶片缺點遭揭露,讓即將在CES發表的新電腦蒙上一層陰影。

 

儘管如此,通訊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避重就輕,未受先前晶片缺點風暴影響,僅強調旗下智慧手機晶片可延長搭載Window 10的電腦電池使用壽命,特別是微軟支援ARM的晶片架構之後。

 

同時,半導體業大廠英特爾(Intel)宣布推出,整合自家第8代處理器與AMD(超微)的繪圖晶片,客群目標鎖定遊戲玩家。


看了這麼多走在時代尖端的科技產物,倫敦新創的Planet Computers帶來的Gemini掌上型、Android筆電。賦予1980年代的個人數位助理(PDA),一個新的靈魂。

 

虛擬、擴增實境

 

先前臉書旗下的Oculus Rift and HTC Vive 兩款虛擬實境頭戴裝置,開賣近兩年,銷售情況似乎是叫好不叫座。

 

日本索尼(Sony)的PlayStation VR或許成績好一點,但因虛擬實境需要高規格硬體配合,市場似乎更期待,能有獨立式虛擬實境的頭戴式裝置,不需要再連接個人電腦或由手機支援。

 

如此一來,虛擬、擴增實境能更廣泛應用在學校教育現場,或是各樣的行銷活動,也能在電競領域突破重圍。

 

聯想(Lenovo)這次就與Google聯手,推出首款獨立式Daydream頭戴裝置Mirage Solo,讓人驚艷。

 

 

HTC也宣布,已在中國市場開賣的一體機Vive Focus虛擬裝置,也準備好在全球市場上市,無需連接電腦或手機,讓使用者更無拘無束享受虛擬實境。

 

今年大部份的VR硬體發表,大多會是關於技術原型的控制,透過感應裝置和使用者手上的手套,嘗試讓VR裝置透過攝影機或聲波感應辨識使用者的姿勢動作。

 

總結來說,大部分人認為能將虛擬圖片擴增結合到現實世界的擴增實境(AR)更具有發展潛力。

 

雖然目前有許多公司發表擴增實境相關的App和用來結合現實空間的智慧眼鏡,但《英國廣播公司》分析,這1、2年內似乎市場尚未準備好迎接更高階的AR頭戴裝置。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