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紀錄片與影展的多元性——記第21屆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上)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8年01月27日 18:00:00
( 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 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哥德式教堂的鐘聲宏亮的響著。

 

每天早晨,從馬勒住過的小旅館甦醒,吃完豐盛早餐後出門,沿著石磚路走,總會巧遇推著娃娃車的媽媽,或是在廣場邊嬉鬧的孩子、等公車的學生,或是散著步,絲毫不怕寒冷的老爺爺老奶奶們。

 

走進隱身在蜿蜒巷弄裡放映廳(可能是容納五百人的大禮堂,或是約50人的小戲院),觀賞一部部有趣古怪的電影,沒有位子就躺在走道上。中場休息時間,到廳外買一杯熱紅酒,和寄居在體育館、來自中東歐的創作者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傍晚,鎮上的酒廠飄散出酒香,伴著夕陽餘光踏入小教堂,觀賞一場音樂演出,再步行至劇場聽製片人、影展代表的精彩論壇。午夜1點,帳篷裡的Party正熱鬧,裹著圍巾撐著傘,與夥伴們邊發著抖邊聊著今天看的片、遇見的人,在寒風細雨中走回旅館。

 

( 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即便已經過了三個月,回想起參加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Ji.hlava IDFF, Jihlav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的諸多片刻,仍舊美好得令人難以忘懷。

 

伊赫拉瓦(Jihlava)是捷克維索基納州首府,距離首都布拉格約兩個小時車程,是捷克歷史最悠久的煤礦城市,自然景觀豐富, 山谷、樹林圍繞四周,伊赫拉瓦河更是川流而過,此城鎮歷史悠久,四處可見傳統建築、哥德式教堂,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於此地度過童年,許多空間皆以他命名以茲紀念。

 

每年10月中後,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以下簡稱 Ji.hlava IDFF),就在這個迷人的小鎮上舉辦。而第21屆 Ji.hlava IDFF 已於2017年10月24至29日舉行完畢,8個放映空間裡,包含競賽與觀摩23個節目單元,共播映了342部作品,其中包括了70支世界首映、22支歐洲首映及12件國際首映,並舉辦了150場Q&A、50多場的專業論壇,吸引了4,386紀錄片專業人士,再次打破歷屆規模與參與人次,其影響力與規模,已堪稱是中東歐最大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

 

由高中生創辦的影展

 

影展總監Marek Hovorka(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其實創辦 Ji.hlava IDFF 是很私人的決定。」現任影展總監的 Marek Hovorka,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回憶起21年前的往事。

 

21年前的 Marek,還是一位立志成為記者的高中生,熱愛書寫,期待認識有趣的人、挖掘有趣的事物;但他發現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即便刊登出來,卻很快就被遺忘了,而同一時間,Marek 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一週會和同學進電影院看兩三部各類型的影片,「特別是紀錄片,紀錄片對於現實的關照與反映,其實和我想當記者的初衷很類似,紀錄片的藝術性和電影語言也讓我相當著迷。」他說。

 

於是,Marek 放棄新聞學,決定申請電影學校。然而,在準備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看片量很不足,當時網路、電腦都不普及,電視和戲院也不容易看到紀錄片,Marek 便和同學策劃影展,把捷克的紀錄片創作者和作品都邀請到家鄉伊赫拉瓦小鎮放映。

 

那是1997年的10月,「我們在一間戲院辦了三天的影展,雖然只有一個廳,但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兩三百人來參加,好像從早到晚就住在這戲院裡一樣,被大銀幕的魔力所感動。」Marek 笑說。「無論住得多遠,所有的創作者都願意出席影展,因為在那之前,他們並沒有太多機會認識彼此、和觀眾面對面交流。」

 

就這樣,是默契也是習慣,每年秋天,紀錄片創作者、產業工作者、觀眾便會齊聚在伊赫拉瓦,一同享受影像盛宴,也把握機會問候與交流。而走過了20年,Marek早已從大學畢業,卻始終帶著對電影的熱情,年復一年,與夥伴們策劃啟發人心的影展節目,並以溫暖的微笑,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與觀眾;Ji.hlava IDFF 也從最初的小規模放映,蛻變成了目前中東歐最大、最富創意的紀錄片影展。

 

不分片長,劇情片也可能入圍競賽

 

(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2016年剛過完二十歲生日,面對第三個十年的開端, Ji.hlava IDFF 持續端出一桌桌好菜,挑戰參與者對影展、對紀錄片的思考。

 

Marek 認為,影展的職責在於發掘勇於創新的創作者,並讓觀眾有機會看見電影的多元性。也因此,Ji.hlava IDFF 從成立至今,一直都特別鼓勵富作者觀點、有創意的紀錄片,而只要具備紀實,或奠基於真實基礎的作品,皆有機會入圍,甚至有不少入圍作品是「劇情片」。

 

與其他老字號國際紀錄片影展不同的是,Ji.hlava IDFF 的影展時程偏短,只有六天,在競賽類別上,也不以「影片長度」來作分野,因為數位化讓拍片的門檻降低,影片的流通與發行也更為容易。在此之前,多數作品因為只能在電視台和院線放映,片長便受限於52、75或90分鐘幾種版本,但現在影片長度的框架已經被打破,創作也就更為自由,「所以我們不再有任何片長限制,一個單元可能有60分鐘也有260分鐘的影片同時入圍,就讓評審去決定什麼樣的影片最吸引他們。」Marek 說。

 

1999年,捷克另一個歷史悠久的知名影展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n Karlovy Vary)取消了紀錄片的競賽單元,Ji.hlava IDFF便推出了國際競賽(Opus Bonum),從只放映捷克和斯洛伐克作品的在地影展躍升為國際影展,致力將更多國際影片帶進捷克。(隔年卡羅維瓦利又復辦紀錄片競賽)後來,Ji.hlava IDFF 衍伸出更多的競賽項目,像是捷克競賽(Czech Joy)、中東歐紀錄片競賽(Between the Seas )、國際實驗片競賽(Fascinations)、捷克實驗片競賽(Fascinations: Exprmntl.cz),本屆更增設了新銳競賽(First Light)及以議題為主的論證系列競賽(A Testimony)。

 

實驗片納入競賽項目,激發創作活力

 

(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Ji.hlava IDFF 統計發現,有超過70%的新銳導演第一部長片之後,再也沒有第二部長片的創作機會,因此他們讓新銳競賽成為獨立的競賽單元(往屆是自其他競賽的入圍作品中,挑出符合「首部長片」的作品來競爭),並邀請策展人、選片人擔任評審,企圖讓其他影展能從中挖掘新秀並給予舞台。論證系列競賽則分為政治(Politics)、知識(Knowledge)、自然(Nature)三種主題,Marek 認為,這三個主題是人類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希望鼓勵創作者用影像來回應時代,甚至開拓該議題的討論,影展也分別邀請如記者、社會學家、生物學家等非影像專業領域的專家來作評審。

 

實驗片競賽是Ji.hlava IDFF 的一大亮點。作為「紀錄片影展」,Ji.hlava IDFF 一直試圖探問「什麼是紀錄片?」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紀錄片其實是相當多元、涵蓋許多可能性的藝術,而實驗影像更經常是真實的反映,隨著創作工具的數位化,實驗影像也更加活力充沛。因此他們將實驗片納入競賽單元,並配合觀摩、產業活動,希望持續推動實驗影像的發展,也提供創作者更具啟發性的思考。今年國際實驗片競賽的得主《Boat People》就是一部精彩的作品,將詩意的配音融會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韓佛瑞·詹寧斯(Humphrey Jennings)的電影畫面,以英國航海背景來探討離散、移民議題,該片導演 Sarah Wood 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家,擅長使用檔案影像及紀實題材創作。

 

評審可能只有一位,或是一家人

 

國際競賽唯一評審:Laila Pakalnina(圖片取自Ji.hlava IDFF)

 

Ji.hlava IDFF認為,比起選出一個「最好的」或「完美」的作品,他們更傾向鼓勵擁有耳目一新的影像語言、作者印記強烈的原創影片。 而Marek也提到,紀錄片是作者對現實的理解,是很主觀、很個人的創作,為了貫徹這樣的思考,國際競賽只有「一位」評審,以完全的個人品味來決定獎項。今年擔任評審的是拉脫維亞的女導演Laila Pakalnina,她的作品包含紀錄片、劇情片、錄像與實驗電影,擅長以精確眼光捕捉微小事件,並從看似平常之處找出戲劇性。Laila 是坎城影展的常客,更曾經代表拉脫維亞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除了國際競賽是由「一位」評審來決定,在其他競賽的評審安排上,也可看出Ji.hlava IDFF的巧思。像是紀錄短片競賽(Short Joy),便是在影展前於自家VOD平台DOC Alliance Films上開放網友票選。捷克競賽往往由藝術專業工作者、當地民眾(如計程車司機)及學生組成評審團;最有趣的是實驗片競賽,會邀請某一領域專家及他的家人一起擔任評審,今年的評審是捷克視覺藝術兼媒體考古學家 Zbynek Baladran,及他現職特教老師的妻子、正就讀七年級的女兒一家三口。(文╱何思瑩,採訪協力、翻譯╱陳婉伶)

 

(中篇請點這裡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