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時精選】一位紐約運將之死與共享經濟亂象

紐約時報 2018年02月12日 07:00:00
紐約計程車。(翻攝自Wikimedia Commons)

紐約計程車。(翻攝自Wikimedia Commons)

在世界最大的租車市場上,沒有駕照的中年女性德薩伊(Bhairavi Desai)領導著數萬名主要為男性的司機,這看上去有些不太搭調。2017年春天,她在紐約市計程車及禮車協會(New York City’s Taxi & Limousine Commission)作了感人的陳述,闡明了她的行業面臨的生存困境。

 

Uber威脅計程車運將生計

 

擔任紐約計程車工人聯盟(New York Taxi Workers Alliance)執行總監21年來,德薩伊一直是勞工活動人士,但如今的絕望情況是她前所未見的——破產、止贖與驅逐通知困擾著她的司機們,而他們還為無家可歸與嚴重的憂鬱症問題來向她求助。

 

她說:「我的心一半碎了,另一半則怒火中燒。」

 

 

優步(Uber)及其競爭對手帶來的經濟困難已經令紐約、倫敦等城市的傳統司機難以招架。幾十年來,紐約的計程車不超過1.2萬輛到1.3萬輛,但現在已經有了無數避免公共交通的新途徑,使用這樣深受乘客歡迎的服務,有時只需花費5美元多一點,便可以暢遊曼哈頓。2013年,紐約全市共有4.7萬輛車供出租。現在有了超過10萬輛,其中約三分之二與優步有關。

 

優步宣傳這種「亂象」是對乘客有利的,而對於許多出租司機來說,這是毀滅性的。從2013年至2016年,在通常收費最高的白天工作的紐約黃色計程車全職司機,年預訂總額從每年8.8萬美元降到了6.9萬多美元多一點。計程車牌照是頒發給紐約市計程車的運營許可,它曾經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很多司機都借款購買,如今它已經成為貶值資產,那些計程車司機也因此深陷債務之中。德薩伊經常看到成年男子哭泣,她越來越擔心他們會開始走上自殺之路。

 

一位計程車運將之死

 

周一上午,60歲出頭的電召車運將施夫特(Doug Schifter)在曼哈頓下城市政廳門口用一把散彈槍開槍自盡。幾個小時前,他在Facebook上寫了一篇長文,控訴結構性的殘酷狀況令他陷入絕境。他說,他現在有時不得不每週工作超過100小時才能生存下去;當他在1980年代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每週工作40小時是相當正常的。他譴責政治人士——市長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和白思豪(Bill de Blasio),還有州長郭謨(Andrew M. Cuomo)——是他們默許富人讓這麼多汽車湧上街頭。他指責計程車委員會徵收的罰款,以及帶來各種麻煩事。

 

 

他已經沒了醫療保險,信用卡也負債累累,他說,他不會再為「愚蠢的改變」而工作,寧願以自己的犧牲喚起人們對計程車司機境遇的關注,他們現在往往已經無法養活自己的家庭。他寫道,他在為行業出版物《黑車新聞》(Black Car News)撰寫的幾篇專欄文章中曾經預言了當前惡劣的局面,但是幾乎無人傾聽。

 

不被重視的專業

 

他感覺自己畢生從事的工作已經開始非專業化,這種憤怒也潛藏在這份遺書之中。任職期間,施夫特的裡程達到500多萬英里,經歷了五次颶風和50次暴風雪。他曾經身穿正裝為名人開車。他開車不是為了在做薄煎餅生意之餘賺外快,也不是為了貼補一點健身房會費。他不是零工經濟的參與者,而是它的受害者。

 

 

由於金錢方面的挫折而實施引人矚目的自殺,曾經在近一個世紀裡是有錢人的做法。在1929年華爾街崩潰之後的幾個月裡,有四人在紐約跳樓(導致民間傳說認為,其實有許許多多的人也是這樣自殺身亡)。幾十年後,馬多夫(Bernie Madoff)的兒子馬克(Mark)在自己的休南公寓裡用狗鍊上吊身亡。2016年,被指控進行內幕交易的對沖基金經理瓦爾瓦尼(Sanjay Valvani)在他布魯克林聯排別墅的卧室裡割喉自殺,在小報和財經媒體上轟動一時。而貧窮往往不給你自殺的機會就殺死你。

 

在對施夫特逝世的消息做出回應時,白思豪市長對經濟剝奪帶來的精神傷害表現得極不敏感。「讓我們面對現實吧,自殺者往往都面對潛在的心理健康挑戰,」他說。優步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如今,計程車司機面對無人駕駛車這樣一個更加黯淡的未來,與此同時,華盛頓把周薪上漲1.5美元視為重大突破。很難看出司機們精神上的「百憂解」(Prozac)會從何而來。

 

 

德薩伊表示,該市計程車司機面臨的問題非常嚴重,許多人抱怨稱,甚至在新年前夕,他們四處尋找都拉不到客人。大約在那個時候,她接到了一名女士的電話,這名女士在布朗克斯區經營一家社區廣播電台,該電台的聽眾大多是多米尼加裔計程車司機。主持人認識的兩名司機自殺了,其他司機也在節目中談論他們感受到的孤立和恐懼。

 

施夫特在去世前的日子裡談到過他對政治日益減退的信心以及他對精神生活的熱忱。「忘掉你只能活一次的陳詞濫調吧,那是假話,」他在Facebook上PO文稱,「你只要花時間尋找,就會發現,周圍到處都是線索。」

 

翻譯:晉其角、王相宜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