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丰專欄:中國掀起全球廢紙大戰

藍弋丰 2018年03月04日 07:00:00
中國進口廢紙的胃口之大,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狀況。(湯森路透)

中國進口廢紙的胃口之大,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狀況。(湯森路透)

台灣人搶購衛生紙,鬧上了國際新聞,連BBC都來關心。島內議論更是轟轟烈烈,很快有人精算出囤積衛生紙的坪數空間成本,發現果然衛生紙這種單位體積價值低的商品,除非住在房價超低的地方才值得囤積,但是政客卻沒有幕僚幫忙精算,竟有人提出要政府管制衛生紙價格這種威權時代的論點(其實過去台灣威權時代的政府,雖具有絕對權力,遇到石油危機時,還是擋不住衛生紙漲價與搶購,現代的委內瑞拉也是一樣)。

 

媒體則惟恐天下不亂,馬上找上「失言」聞名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看會求出什麼可炒作的言論來,得到「才一個屁股買那麼多幹嘛」的新柯語錄。

 

鬧了幾天,搶衛生紙的人也搶完了,通路也補貨了,BBC報導指出,全球雖然的確有紙漿大漲的問題,但並沒有普遍衛生紙漲價的問題,以美國來說,還因為殺價競爭可能降價,政府宣示公平會會調查有無聯合漲價,又表示生產商供貨無虞,於是「才一個屁股買那麼多幹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全台灣又準備忘記這件事,繼續吵下一個議題。

 

衛生紙漲價消息引發全台搶購潮,全聯架上衛生紙被一掃而空。(圖片取自公視)

 

紙箱大戰才是真的

 

事實上國際紙漿大漲當然不是「沒事」,在全球產業界,更關心的是「紙箱大戰」,因為紙箱這種重要的物流包裝材料,在這波國際紙漿原料大混亂之下,早就漲價,而紙箱才是紙業最大宗且對產業影響最大的項目。

 

全球紙業市場主要分為三大項目:紙箱等包裝材料、文化用紙、衛生紙為主的其他用紙。全球每年大約生產4億公噸的紙,其中約2.3億公噸是紙箱等包裝材料,大體上產量隨全球經濟成長率增加;約1.2億公噸是文化用紙,受到數位化影響全球文化用紙需求逐年減少;至於衛生紙等其他項目,只佔0.5億噸。從數量來看,國際紙漿漲價時,國人卻只關心衛生紙,實在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國際紙漿也不是2018年才漲價,拉長歷史來看,第一次紙漿大漲是在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跟隨所有物價跳漲一倍左右,衛生紙漲價引起搶購,導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下令限價限購,使得衛生紙從單純的變貴,變成從通路貨架上消失,所以老一輩的台灣人,就深深印記了當年要搶購所有民生用品,不然不只變貴而是會買不到的印象,這也是台灣人這次之所以獨步全球搶購衛生紙的主因。

 

第二次石油危機前後,國際紙漿價格又跳漲3成,但是比起之後的大波動時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可說相形見絀,這是由於全球經濟規模提升,紙業產能相對不足,導致一有供需波動就暴漲暴跌,1985~1990年大漲近8成,之後崩跌,1994~1995年又暴漲一倍,漲幅可比第一次石油危機,並創下紙漿價格歷史高點,隨即因為價格帶動產能大增而崩跌。

 

在此之後,國際紙漿價格進入較平穩的階段,兩次比較大的波動,都跟全球經濟情勢有關,1999年因網路泡沫而有一波約4成漲幅,至2000年網路泡沫崩潰就跌回原形,2001~2008年隨著次貸泡沫膨脹,紙價逐步上漲漲幅達5成,2008~2009全球金融風暴又打掉半數漲幅,但因產能縮減,2010遇上智利大海嘯摧毀智利大量紙廠,而使得國際紙漿於2010~2011年再度拉高到1995年的歷史高點。

 

這次衛生紙大戰時,有人回憶2011年時才是衛生紙大漲的年頭啊!因為在2011年的高點之後,國際紙漿價格就一路緩緩走低,一直到2017年起突然又拉出15%漲幅,現在國際紙漿價格的確位於高點,又回到1995、2011 年時的歷史高峰。

 

紙漿上漲對衛生紙造成多大影響?其實衛生紙是單位產品使用紙原料較少的紙製品,影響到底如何,不如直接看看全球最大衛生紙生產商金百利克拉克的經營狀況:

 

2016年國際紙漿價格谷底,金百利克拉克衛生紙部門的營業毛利率為18.7%,2017年國際紙漿價格漲了一整年,金百利克拉克衛生紙部門營業毛利率降為17.4%,但是,金百利克拉克在年報中,對於營業毛利率下降,不是只怪到紙漿價格上漲,還說「淨銷售價格較低」,也就是2017年紙漿上漲,金百利克拉克不但吸收掉成本,還降低售價,這樣也不過讓營業毛利減少1.3%。

 

所以我們實在可以撇開衛生紙,來談真正陷入全球紙原料大戰風暴的紙箱,以及為何2017年起拉起這波漲幅。相對於前幾次跟著全球經濟波動,這次可說是「非經濟因素」發生重大影響,「紙箱大戰」其實根源於「垃圾大戰」。

 

根源於垃圾大戰

 

紙漿與垃圾大戰扯上關係,主因正是紙箱,因為紙箱大多採用再生紙,由於中國是「世界工廠」,一方面紙箱製造成本(因為不重視環保)遠低於世界其他國家,一方面中國市場本身即有大量的貨物需要裝箱運送,因此中國成為紙箱大生產國,佔全球產能半數,而且隨著製造業出口貿易,每年還以4%速度成長(中國文化用紙則是0成長),相對的,全球的紙箱產能僅成長2%,而文化用紙隨著數位化侵蝕出版業,呈現負成長,約-2%。

 

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問題,紙箱需大量用再生紙製造,但是紙回收主要在歐美日先進國家,因為環保意識較高,紙回收率高,如日本高達7成,相對的,中國的廢紙回收狀況不佳,回收率不到3成,但中國卻是紙箱世界工廠,需用大量廢紙用來製造再生紙箱,於是中國必然大量進口廢紙,近年來全球回收的廢紙,有超過半數都由中國消耗掉。

 

中國進口廢紙的胃口之大,到了產生匪夷所思的狀況:日本竟然普遍發生再生紙造假,遭踢爆有7成紙廠的再生紙產品所含的再生紙比例低於產品標示,其中赫然包括五大紙業:日本製紙、王子製紙、大王製紙、北越製紙及三菱製紙。

 

日本製紙標示100%採用再生紙漿的印刷紙,所含再生紙漿比例只有11%~59%;標示70%再生紙漿的信封僅含11%的再生紙漿;標示再生紙漿40%的卡片,實際上只有5%。這是因為中國瘋狂進口廢紙,導致日本8成回收紙都出口中國,日本紙廠面臨廢紙被中國搶光,再生紙漿短缺的窘境,於是發生再生紙含量不足,用新紙漿作假再生紙產品的神奇現象。

 

日本的異像,可說一葉知秋,顯示出全球紙漿市場近年來出現的失衡問題:再生紙主要來源是歐美日,但是歐美日的紙消耗卻正在減少,用紙量減少,再生紙量當然也跟著減少,但是中國進口廢紙量卻大幅成長,於是歐美日自然發生廢紙短缺,再生紙漿來源不足,於是只能採用新紙漿,加上氣候變遷造成木材生產國加拿大、智利森林大火,2017年起國際紙漿價格一反2012年以來的跌勢,反轉向上。

 

無法再仰賴中國當「垃圾場」

 

過去中國依靠進口大量廢紙建立紙箱霸權,還不只如此,其他垃圾也一樣,中國消化全球廢棄塑料56%,廢金屬也佔約半數,許多國家仰賴中國當「垃圾場」,如2016年愛爾蘭有95%的塑料垃圾運往中國,美國出口1600萬噸可回收垃圾到中國。

 

然而,隨著中國環保意識提升,中國開始對進口垃圾汙染環境賺取蠅頭小利越來越敏感,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自2018年元月1日起禁止進口包括廢舊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24類固體垃圾,一時間造成全球多國出現垃圾危機。

 

中國2016年進口廢紙2850萬噸,其中未經分撿廢紙約佔500萬噸,然而受影響的不僅是這500萬噸,中國公布《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中,一般夾雜物上限為0.5%,若照新標準,絕大多數進口廢紙的雜質都可能不合格,更不知實務上的詳細判斷計算標準到底如何,很可能導致廢紙進口在3月1日新標準實施後將全面停擺。

 

中國政府希望藉此壓迫無法取得高品質廢紙的中小紙廠改為積極利用中國國產廢紙,以減輕中國環境負荷。

 

中國的廢棄物新政對紙業市場造成的震撼,並非從2018年新制正式實施後才開始,自2017年下半年起,中國就已經先對相關產業進行嚴查嚴打,尤其是2017年11月之後力度加大,環保部部長李干傑要求從嚴審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反映在中國進口廢紙量上,2017年1~8月中國廢紙成長較前一年都是大幅成長,成長率最高為5月達66.4%,8月也有56%,然而9月成長率驟降至9%,10月17.5%,至11月驟然轉為大幅負成長40.7%,12月更負成長61.8%。

 

當中國進口廢紙到如此程度,突然間政策全面踩剎車,勢必造成全球紙業大混亂。中國本土廢紙回收體系在規模、品質與供貨穩定度上都無法跟上需求,進口廢紙量在政策強力管制下一時大減,造成廢紙嚴重短缺,於是中國紙業只好增加採用進口新紙漿,中國突來的大舉進口需求,助長2017年以來的國際紙漿漲勢,造成全球紙業叫苦連天,包括中國本身紙廠在內,中國的相關紙產品終端售價也大漲到每噸6,000人民幣水準。

 

但這波亂象會長期持續嗎?有必要囤積衛生紙或其他紙材料嗎?

 

中國嚴格限制進口廢紙、紙漿上漲,使得中國各地廢紙收購價格即刻提升,大幅增加中國回收紙的誘因,由於中國原本回收率並不高,可預期提高價格會產生經濟誘因讓回收率大幅成長,中國回收紙廠也正在擴充產能,計畫新增產能從1,000萬噸大增至2,000噸,中國本土回收率提升,將解除政策帶來的暫時短缺情況。

 

紙漿價格趨勢是緩緩墊高

 

歐美日方面,原本日本廢紙遭中國買光的情況將緩解,日本再也不需要「再生紙造假」,自然相對減少新紙漿需求,歐美方面,在第一時間可能會出現廢紙無處可去的現象,因而得送進焚化爐或掩埋場,但紙漿價格上漲與廢紙價格下跌,產生的利潤空間,自然會促使歐美本地回收廠復甦,讓歐美再生紙漿重回歐美市場,抵銷新紙漿用量。

 

政策上的一時動亂,市場很快會調整吸收,紙漿不會因此而無限制上漲,廢紙總會找到出路,而新紙漿的根源林業部分,全球雖然面臨氣候變遷威脅,但是目前全球林業的木材生長,仍然微幅超過砍伐用量。

 

之所以保持微幅,在於當前計畫種植經營的林地,木材成長速度在最佳經營下是自然林的5~10倍快,只是要有利潤才會經營,紙漿上漲,計畫種植就會增加,所以供需長期來說就會保持微幅供過於求的狀況,也就是木材其實不虞匱乏。

 

長期來說紙漿價格的趨勢的確是一直緩緩往上墊高,但是若要像1995年那樣短期大波動漲8成,或是第一次石油危機那樣漲一倍,在全球產能成熟的情況下,機會已經不大,且1995年紙漿價格暴漲8成後立刻暴跌打回原形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全球市場的調節力量不容小覷,自會找到平衡。

 

我們不妨還是相信市場,不要無謂恐慌,更要唾棄鼓吹政府干預市場管制價格的政客──看看委內瑞拉,那才會真的讓我們買不到衛生紙。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

 

 

【延伸閱讀】

為了衛生紙呼籲「恢復台灣林業」 免了吧

●產經觀點:合理價格調漲 不應誤導為聯合行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