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反中」勢力崛起是外人的錯覺

盧斯達 2016年09月06日 10:19:00
比起結果,其實選舉的過程已經充份反映,中國統治香港近20年,已經將香港的「公民社會」、以及其對制度的信任完全摧毀。(路透社)

比起結果,其實選舉的過程已經充份反映,中國統治香港近20年,已經將香港的「公民社會」、以及其對制度的信任完全摧毀。(路透社)

香港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但塵埃之中鬼影幢幢。海外人利益無關,純粹觀看,或制訂關係,都不宜將之視為指標。

 

首先香港的政治制度,是長官意志大於一切,行政長官(香港特首)完全聽命於中國。香港立法會不像英國議會那樣,產生首相、執政黨,握有政治實權,是政治的中心;香港立法會,是特區政府的陪襯、橡皮圖章,議員提出的各種質詢、條例草案,幾乎都沒有太多實際撼動行政命令的例子。

 

香港立法會這種陪襯本質,來自英國殖民晚期那種不完整的政治改革,一種英國和中國互相角力之下的產物,斷言之:香港並非一個民主社會,它的民意機構,是包裝威權的花紙。這個本質的立法會,無權至此,中間仍有近一半議席,由各種利益團體和公司所掌握,那是一種類似意大利法西斯時期的「企業主導」機構,而這些「功能界別」的議員,在一個幾百幾千幾萬個選民的小圈子中,得到授權,其於議會中否決議案的權力,卻比民選議員大。

 

民選議員通過的議案,只要「功能界別」議員否決,就會整條否決;「功能組別」通過一條議案,即使佔民意授權大多數的民選議員反對,仍可以照樣通過。 這樣的議會,其實是殘障,而且很容易分而治之。

 

香港議會是利益團體自說自話場所

 

每個議員拿到所屬選區一定比例的選票,就可以得到議席,一般來說,小選區拿到兩三萬票,大選區拿到四五萬票,就能晉身議會。這樣的議會,其實是一個無法凝聚社會多數人共識的地方,中國設計香港議會,是將其弱化為各種小議程、各種利益團體自說自話的場所。

 

例如環保、性小眾(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動物權益等,都可以登上舞台,但代價是議會成為一個「沒有主題」的地方,而政治的大方向,仍是由行政方-行政長官所擬定,然後議會可以做的,只能是贊成,或者消極反對。

 

因此,很多今屆的新政團都明言,參選是為了爭奪資源,以及推動自己在議會外的議程。但中國對香港的主權狂熱、控制慾,是一個這樣分裂和殘障的議會,都要完全控制才心息。

 

2016的立法會選舉,其實是中國撕爛「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承諾的分水嶺。這次選舉,出現行政方面對選舉的全方位干預。在報名的時候,政府以莫須有式的「港獨」罪名,取消五名取得夠格提名參選人的資格。他們當中,有明確主張香港獨立者、有參與街頭鬥爭的,也有主張香港「回歸英國」者。

 

投票日「鬼影幢幢」

 

即使他們策略性簽署文件,表明擁護《基本法》,不搞獨立,政府仍明目張膽奪其資格,理由是他們並非「真心」擁護《基本法》(中國擁有香港主權的政治論述,以及政治紅線)。

 

投票當日,由政府和選舉事務處舉辦的投票日,更是鬼影幢幢。有票站突然停電;有人去投票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投票」,或失去選票;有票站點票的時候,突然多了三百張選票,在場的市民要求重點,最後點票主任竟然電召警察介入;有不少市民與票站職員爭辯,自己拿到的選票缺角、不合規格,恐怕投了變廢票,要求更換,而職員又拒絕更換;有點票站遲遲不開始點票,令監察點票的市民不服,類似事情,書之不絕。

 

除了可見特區政府有操縱選舉的極大嫌疑外,還可以看見香港人在一批候選人「取消資格」之後,已經不再如以往一樣信任政府、信任選舉。這些選民與投票行政職員的衝突,其實是反映香港人已經對制度失去信心,所以風吹草動都要查清查明,這種心態其實是:只要我少看一眼,政府就會舞弊,就會造票。

 

比起結果,其實選舉的過程已經充份反映,中國統治香港近20年,已經將香港的「公民社會」、以及其對制度的信任完全摧毀。老實說,政治的大格局,完全沒有改變,香港繼續走向動蕩和崩壞。因為不少新人晉身立會,不少外國傳媒皆反射式認為這是本土派、或者「反中」勢力崛起,這完全是外人的錯覺。至於為何,下篇待續。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香港選舉 本土派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