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假「惠台」真「利中」 台灣還要上幾次當?

樂克凜 2018年03月13日 00:00:00
惠台政策裡真正全新推出、效益極大的「新措施」恐寥寥無幾。(湯森路透)

惠台政策裡真正全新推出、效益極大的「新措施」恐寥寥無幾。(湯森路透)

不知是刻意為之或無意,中國國台辦選在了「二二八」當日宣佈了普遍被媒體稱為「惠台措施》的31項內容。果不其然,被由中國官媒與臺灣部分輿論共同組成的「紅色吹捧供應鏈」,給捧上了天;不僅將其視為北京竟願如此向台灣「施恩」,又開始唱起副歌永遠是「唱衰台灣」論調的「西進協奏曲」。

 

而無論你對中國政經或「西進」的態度如何,關於所謂「惠台31項」,至少有兩件事你該先清楚:


(一)「舊水」裝「新瓶」-焦慮下的了無新意:

 

從馬政府時代寄希望於所謂「九二共識」而帶來「和平紅利」,但台灣人民毫無感受後;中共對台政策又從「三中一青」、「一代一線」到「十九大」後的所謂「國民待遇」──有人持續吹捧,說這是中共對台統戰的深化;但在筆者看來,更像是上述策略的屢屢失敗,而導致須不斷調整的焦慮。

 

焦慮之下,工作卻得繼續;敵意與阻饒猶在,卻硬要展現所謂「善意」。於是,倉庫清一清,許多舊有政策被拿出來「重新包裝」,宛如商家對滯銷品的行銷;亦如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惠台31項」中「一半以上是舊的」。實際分析,所謂真正全新推出、效益極大的「新措施」恐寥寥無幾;而裝進新瓶裡的「舊水」,竟也能讓部分輿論為之「陶醉」,也是奇景。


(二)假「惠台」,真「利中」:

 

3月正值中國「兩會」期間,若你將《惠台31項》,與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照:重複多、影響小、開放層面少……都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關鍵在這麼一個以「惠台」包裝的「善意」,卻是實則以「利中」出發的赤裸裸「陽謀」。

 

「中國製造2025」、高新綠能產業、影視文化產業、脫貧與區域均衡發展、交通與能源建設、創新產業與人才吸納……這些被列在《惠台31項》中的開放項目,「巧合」地也都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項目裡。

 

嗯,如果有人認為這代表台灣竟如此「幸運」地搭上了「中國崛起」的順風車,只能說是太天真。上述產業與項目既然是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則其勢必希望能有大量的外部資金、技術與人才能投入中國。因此,缺乏上述產業諸多生產要素的中國,開始以「優惠」之名向世界招手。看似「惠台」,實則不過是為了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吸納」。

 

但這種「陽謀」沒告訴你的是:當中國又發展到了不再需要這些外界資金,或已掌握了想要的技術與人才的時候:被利用完的台商與外商,又該何去何從?不是沒有過無數血淋淋的先例,只是,總有人選擇性地遺忘。

 

為了自身發展需要,而向世界招手──這樣的發展策略或舉世皆然,並無特別。只是,既然是以「利中」之實,就不要再假借「惠台」之名。套句家中老媽常耳提面命的話:「別被人賣了,還傻傻地替人家數鈔票!」

 

※作者為碩士生

 

關鍵字: 惠台 利中 中國崛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