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就把核四再拿出來對決吧

主筆室 2018年03月23日 07:02:00
台灣的能源困境在於長期以來的核電爭議與能源轉型政策模糊,延宕綠電的發展,難以銜接非核的缺口。(圖片取自YouTube)

台灣的能源困境在於長期以來的核電爭議與能源轉型政策模糊,延宕綠電的發展,難以銜接非核的缺口。(圖片取自YouTube)

空污嚴重,讓不少內心擁核的政治人物活了起來;不過這些人很少明確主張重啟核四或核一二三延役,而是透過反對中油在桃園外海興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反對深澳電廠通過環評,甚至反對核二廠二號機重啟表現出來。但這種單點攻防的論戰無法透視不同黨派的能源政策,流於片面且不負責任,相當不健康。

 

台灣廢核的關鍵在2013年反核大遊行,雖然時隔日本福島核災已經兩年,但全國仍有二十多萬人上街反核,展現了驚人動員力。爾後儘管國民黨政府邀請國際核能專家對核四進行安檢無虞,最後還是在民意壓力下宣布核四封存。蔡政府上台後,隨即三讀通過《電業法》修正,直接將2025非核家園入法,不但確定廢核,也宣布了核四的死刑。

 

核四直接被宣判死刑,不少擁核的國民黨人是極其悲痛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反核運動之所以蔚然成風,其實是受日本福島核災的社會氛圍影響,是非戰之罪;如今空污嚴重,台灣人是否寧可持續反核而大燒煤炭,影響空氣品質,其實猶未可知。但作為一個有力的反對黨,即便要反深澳電廠(或反天然氣接收站),它也必須建立在可被公評的能源政策與能源佔比之下,散槍打鳥式的反對,無法釐清問題。

 

馬英九在數月前接受中華民國核能學會邀請演講時表示,台灣的反核運動被民粹淹沒,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他理想的能源佔比是綠能10%、核能20%、天然氣30%、燃煤40%。馬英九提出他理想中的能源佔比,比起許多打迷糊戰的政治人物實在勇氣可嘉;不過,2016年的核能發電佔比僅12%,馬英九不減反增,意味他不但希望核四運作,也從沒打算讓老舊的核一、二、三廠退役。馬做了台灣八年總統,直到卸任後,台灣人才知道馬口中的非核家園其實是喊假的,這真是讓人情何以堪。

 

過去十年來,最支持反核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就屬新北市長朱立倫,他甚至曾公開表示,「2025年一定要走向非核家園,絕對不是口號,要具體實做。」既有馬英九的案例在前,作為一個仍有志大位的在野領袖,朱在反對深澳電廠的同時,也應該重新向外界確認所謂2025非核家園的支票仍算數嗎?如果這仍是他的政見思考,他對台灣的能源配比思考是什麼?達成的路徑何在?由此再對比他反對深澳電廠、質疑林口發電廠空污居高不下,不是更有立體感嗎?

 

台灣的能源困境在於長期以來的核電爭議與能源轉型政策模糊,延宕綠電的發展,難以銜接非核的缺口,這個問題在落實2025年非核家園的過程中被完全顯現出來。在歷經去年的大停電與限電的危機之後,民進黨政府只得以重啟核二廠舊機組因應,這使得執政者夾在環團與在野黨反對間腹背受敵,於是更倚賴台電的官僚體制,限縮了能源政策想像與轉型的可能性,幾成一種惡性循環。

 

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是沒有污染不用付出代價的,偏偏台灣人不想用核電,又很怕空污;擔心環境被破壞,卻又不要漲電價;綠電明明還沒成熟,又不准蓋污染相對低的新燃氣燃煤電廠。每天拿著片面也極可能是被誤導的資訊吵架兼政治動員,真是伊於胡底。

 

魚與熊掌,很難兼得;反核電,就忍受燃氣電廠建構完成前PM2.5勢必提高的風險;反空污,就大膽講出其實是想重啟核四延役核一二三。這是個公共政策選擇的問題,既然還要鏖戰,就別只踢擦邊球、玩騷擾戰,大膽講出自己的主張,在年底選舉讓選民抉擇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