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在「九二共識」上的兩難困境

張宇韶 2018年03月29日 00:02:00
國民黨舊體制下領導人對九二共識衍生的困境實在無能為力。(攝影:李隆揆)

國民黨舊體制下領導人對九二共識衍生的困境實在無能為力。(攝影:李隆揆)

正值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北京對台政策提出「惠台三十一項政策」之際,新北市長朱立倫近日赴中國訪問,時機與政治動機頗令人玩味。尤其是朱立倫即將卸任市長職務,而國共雙方針對未來國共論壇舉辦的形式、規模與名稱仍有爭議,朱的出手,不難看出佈局未來的心思與盤算。



然而,面對北京當局針對「九二共識」給朱的軟釘子,國民黨政治人物必須開始理解「九二共識」的侷限,藍營過去那種「出口轉內銷」的政治操作已無空間。
 

劉結一重申堅持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朱立倫回應堅持「九二共識」是國民黨一貫立場,雖意涵有些不同,但還是相互努力。不過,新華社卻刻意忽略朱的說法,取而代之的則是劉結一的片面定義:「大陸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深入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

 

北京傳達的訊息很明確,就是「一中獨強,各表趨弱」。這也說明了「九二共識」其話語權全然為中共所把持壟斷。內容與尺度的寬鬆條件,取決於北京當局的政治利益與權力計算,台灣始終是被動的回應者罷了。
 

就歷史脈絡來看,蘇起於2000年發明此一名詞前,國民黨片面定義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相關內涵,始終遭中共嚴正否認與批評。國台辦2000年2月21日所發表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充分表明了北京的基本立場: 「中華民國歷史地位已經結束;九二年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簡稱「各表一中」)。
 

其後,為了避免《反分裂國家法》對於兩岸關係造成的衝擊,並體現胡四點當中「寄希望台灣人民」的訴求,從2005年連胡會以來,「九二共識」遂成為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政治基礎。雖然這樣的政治基礎始終存有「北京片面界定與認可」、與「各表一中與一中各表語境上的巨大差異」的本質問題,隨著2008年馬英九帶領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及以此作為兩會協商前提並簽訂多項協議,將國共政治合作的蜜月期推到最高潮,直到太陽花學運的爆發才嘎然而止。
 

中共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轉變,早在馬習會中看出端倪,其政治效應洪秀柱提出和平政綱以及「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內涵之異」達到高潮。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時,「賀電政治學」規格下降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除非朱立倫講出比張亞中、林忠山更深藍的論述內容,遭到消音實為意料之事。
 

十九大之後北京對台政策已有鮮明「意者來談,後果自負」、「來者為友,拒者為敵」的二元邏輯。即使是彼時合作對象,但鑑於兩岸紅利被藍營少數買辦階級壟斷,導致太陽花運動以來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加上民進黨執政以來,國民黨政治影響力江河日下,北京對台政策的宏觀調控也適用在國民黨身上,差別只在於中南海多少顧及「老朋友」顏面,言詞舉措不如對民進黨這般疾言厲色而已。
 

面對各表空間的緊縮,國民黨必須在失去選票以及市場區隔之間,進行論述與政治操作的兩難選擇:如果繼續走一中路線,那麼國民黨將新黨化從而失去整個世代的支持,最終面臨泡沫化;但若因為選票考量朝本土化移動,恐將因為論述趨同而失去主體性。
 

怎麼辦?考驗著國民黨領導階層的政治智慧。問題是,國民黨舊體制下領導人實在無能為力。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