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或盾—北韓成為大國拉攏的對象

黃樂祈 2018年04月15日 07:00:00
隨着中美關係愈趨緊張,各國都有理由拉攏朝鮮,而金正恩當然會善用這個大好良機。(美聯社)

隨着中美關係愈趨緊張,各國都有理由拉攏朝鮮,而金正恩當然會善用這個大好良機。(美聯社)

《孫子‧軍勢》有云:「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意思就是:不瞭解諸侯各國的圖謀,就不要和他們結成聯盟。那麼,早前金正恩秘密非正式訪問中國,與北京示好,希冀兩國「和好與初」,誠然是因為對中國的籌算了然於心。

 

二月的平昌冬奧前後,北韓對外的姿態忽然軟起來,不久就傳出美朝將舉行正式峰會的消息。一時之間,朝鮮半島局勢彷佛出現一線曙光。不過,最近白宮頻頻出現人事調動,履任的國務卿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都屬鷹派,金正恩難免對美國有所保留,隨即親身遠赴到中國,明顯是為川金會做好兩手準備。

 

金正恩搶在與川普會談前先進行朝中首腦見面,正是「急中國所急」。近期中美關係因着貿易和南海議題而升溫,朝鮮半島危機對中國來說宛如沙漠綠洲,是一把用來制衡對方、增加談判籌碼的利器。金正恩與習近平重申兩國「友誼」,正好表達中國在處理朝鮮半島問題的角色舉足輕重之信息,在保障朝鮮利益的情況下,同時滿足了中國政治以至心理的需要。

 

朝鮮被中華視為藩屏

 

1992年二月,中國在與對朝關係不變的前提下與南韓建交,在日本學術界引起了中國是否開始適應近代西歐型國際關係觀的討論。對此,專門研究朝鮮近代外交史和東亞近現代史的秋月望先生在1994年發表過一篇題為〈做為中國之「盾」的北韓——從歷史考察中朝關係〉(中国の楯としての北朝鮮――歴史から見た中朝関係)的文章,以為中朝關係仍有類近華夷體系的結構,並指兩國外交建基於威斯特發利亞式(Westphalia)的現代國際關係理論和秩序之說法純屬幻想。時至今日,此類高見仍是擲地有聲。

 

細嚼歷史的脈絡,中華帝國早有視朝鮮為藩屏的傳統。16世紀末,豐臣秀吉派兵攻打朝鮮,明朝回覆後者支援請求時就稱兩國為「唇齒之國」,原因就在於朝鮮當時的生死與中華帝國的安全息息相關。同理,今日的北韓作為中國和美國東亞勢力的緩衝區,其「盾」的功能十分重要。

 

事實上,北京與南韓建交的同時,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內部文書就重申北韓是國家的「東北戰略之盾」。所以,中國對近年受制裁的平壤之支持非單在經濟上——早前被揭發在公海轉運石油予朝鮮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是心底裏其實希望對方繼續擁核。因為一個完全棄核的北韓,即時能解開了經濟上的枷鎖,根本無力幫助中國防禦美國。

 

無論如何,就算最後六方會談或另一種形式的會議得以展開,中國將一邊以「平壤為自主之邦」為由為自己開脫,一邊透過各種手段使平壤政府繼續能擁有核武,以此制衡美國。與此同時,朝鮮亦會適時配合中方,時而參與磋商會議,時而用退出會議來要脅美方。也就是說,只要美國對朝方針無大轉向,中朝多半會佔上風,中方將繼續力保盾牌尚存,而朝方在這種外交對策下則確保了自己的生存空間。簡而言之:現況難有改變。

 

金正恩搶在與川普會談前先進行朝中首腦見面,正是「急中國所急」。(美聯社)

 

朝鮮可以是美國攻中之矛

 

另一方面,北韓早前屢次試射導彈和核試,甚至有望掌握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技術,正好反映白宮多年對朝政策一敗塗地。話雖川金會在即,但要朝方永久放棄核武,只會緣木求魚,如其繼續按中朝的步伐走,美國實在有需要考慮另闢蹊徑。

 

二戰後成為美國總統的杜魯門說過:「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現狀也非神聖不可侵犯。」(The World is not static, and the status quo is not sacred.)猶記得冷戰陰霾未散的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並簽署了《上海公報》,開展了聯中制蘇的方針,照樣,既然北韓在中國的「保護」下始終都不會棄核,美國未必需要執於小布希於2002年定下的「平壤是『邪惡軸心』(Axis of evil)」之「信念」,反而與之「握手言和」,把敵人防己之盾轉為攻敵之矛,未尚不可。

 

美國在冷戰時最大的敵人是蘇聯,而當下的宿敵則是中國,路人皆知。假若美國轉而承認北韓為擁核國家(反正也廢不了),或至少有某程度的妥協,繼而「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對中國來個「以夷制夷」,對華府而言也許是突破當下窘局的方法。雖然操作上絕不簡單,而且中國也不會把「手足」拱手相讓,但就理論上亦非不可能。中國和美國可以在冷戰時「促膝而談」,就是最佳註腳。

 

金正恩最忌淪為一國附庸

 

1892年,正當滿清與列國交惡不斷,袁世凱出版《使韓紀略》,其中把「屬邦」英文版本刻意譯為「vassal state」(附庸國)而非「tributary state」(朝貢國),充分顯示帝國在非常時期欲控制周邊國家外交事務的意念。近期有傳習近平曾向川普建議構建四國(美、中、韓、朝)的朝鮮半島新安全框架,借此把日本和俄羅斯排除在外,從而主導朝鮮核問題的談判(同時提防美朝走得太近),其思路如出一轍。

 

是以,金正恩對中國素來謹慎,不會對鄰國視自己為盾懵然不知,反而明白北京時刻都想自己按照中南海的意願走,甚至會在必要時出賣自己,所以才會在上任不久後就除掉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張成澤和金正男。另一邊廂,習近平也難以對不甘只做藩屏的金正恩毫無戒心。

 

朝鮮的親中派被肅清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平壤早前的挑釁行為,使美國有借口在南韓設置薩德系統(THAAD),顯然觸及到中國的底線,亦使北京重新體會「『屬國』自主」的風險。既然中國未來對北韓可能加強施壓,與美國示好就合乎金正恩的利益。除了在經濟上有機會得到適時的緩解,也可在單邊事大中國的格局下尋找游梭的空間。

 

當然,北韓外長李勇浩近日出訪俄羅斯,也是一步好棋。俄羅斯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有所顧忌,而與美國的關係近期更因華府驅逐外交人員出國、實施經濟制裁和敘利亞問題等因素而陷入冰點,北韓在中國想排斥莫斯科之際與其加強溝通,應是想借之同時制衡中美,實為對中國意圖在朝鮮半島局勢與美國「單對單」的野心多買一份保險。

 

這樣看來,隨着中美關係愈趨緊張,各國都有理由拉攏朝鮮,而金正恩當然會善用這個大好良機。金正恩為了生存,自然不會全然投靠中國,而是把自己包裝成各國急需拉攏的對象,在美、俄、中的利益衝突中絕處逢生。東亞政局未來的變化確實難料,但幾乎可以肯定核武不會永久在北韓的土地消失,而金正恩的權位將繼續屹立不倒。

 

※作者現居香港/自由撰稿人/基督教週刊《時代論壇》「觀點」版作者

 

【延伸閱讀】

●藍弋丰專欄:美國大包圍中國 不過是人類大包圍史的最新篇章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