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為保權位 對電視台伸出魔爪

黃樂祈 2018年04月20日 00:00:00
醜聞一個接一個,多個當地媒體所做的民調都顯示安倍的支持度並不樂觀。(湯森路透)

醜聞一個接一個,多個當地媒體所做的民調都顯示安倍的支持度並不樂觀。(湯森路透)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有句經常被人援引的名言:「如要讓我決定,有政府而無報紙,或有報紙而無政府,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但此話寫於1787年,當時他只是駐法國大使,距離1801年入主白宮還有好一段日子。

 

當傑佛遜成為總統後,曾在書信與朋友說:「我今後絕不會再訂任何一份報紙!」一國之首對媒體的愛恨有時很分明,始終「喜歡受監察」並不合乎人性。同樣,作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近日應該也有上述的感受。

 

《放送法》原委為避免政府操控輿論

 

安倍近期確實被醜聞弄得焦頭爛額。森友學園問題還未結束,加計學校的內部文件又適逢此時曝光,令民眾十分懷疑安倍的誠信。《每日新聞》最新的調查顯示,竟有79.4%受訪者表示不能接受首相對加計問題的解釋。醜聞一個接一個,難怪多個當地媒體所造的民調都反映安倍的支持度並不樂觀。就在此陣風波尚未平息之際,安倍卻靜悄悄有所動作。

 

上月末,路透社就報導安倍政府已擬妥《放送法》的草案,準備提請國會,其中至為觸目的是建議撤銷《放送法》第四條(下作「第四條」)。而此條第一項的第二、三、四號對電視台的規範備受注目,臚列如下:

 

第二號:「關於政治的報道需要公平。」(政治的に公平であること。)

第三號:「報道必須符合事實。」(報道は事実をまげないですること。)

第四號:「對於有正反對立意見的問題,盡可能從多角度分析有關論點。」(意見が対立している問題については、できるだけ多くの角度から論点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

 

綜合上述三點,大概會得出「電視台必須在符合事實的前提下向觀眾呈現多元的政治觀點」之結論。安倍竟在此時有意廢除第四條,誠然極不尋常。

 

媒體一方面容易淪為政權控制羣眾思想的工具,但同時也可成為民眾監察政府的利器,所以操控傳媒往往成為專制者極為重視的工作。1890年,《大日本帝國憲法》正式實施。然而,雖然第二十九條列明臣民具出版、言論的自由,實際上卻另立不少法律加以約束媒體,《出版法》、《新聞紙法》、《治安維持法》和《不穏文書臨時取締法》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難想像,監管言論和對媒體審查的趨勢在二戰時期尤其明顯,不單是書籍、報紙、雜誌,連劇本、底片甚至黑膠唱片、雕塑也無一幸免,全部都要經過政府過目。

 

這個情況要到1952年占領軍(GHQ)正式退場才有轉變的曙光。隨着日本廣播協會(NHK)和其他私營電視台開始營運,政府和廣播業在《日本國憲法》關於保障言論等自由的第二十一條框架下不斷就廣播自由的內容進行討論,並基於配合科技科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放送法》進行過數次修改。

 

安倍為保權力不惜代價

 

當然,修改過程並非毫無爭議,但都沒有動搖過立法的原委,這應與戰時社會「一言堂」的民族記憶有關。回顧GHQ和日本政府商議《放送法》的過程,「不偏不黨」與保障廣播自由密不可分,無怪乎時至今日,《放送法》第一條第二項仍舊寫明之,而第四條顯然就是其延伸。那麼,安倍建議撤銷第四條,應有相當充分的原因。事實卻不然。

 

安倍政府的說法是:時代已經不同,不應把電視和網絡媒體分別處理,既然後者亦不受第四條管制,有必要檢討相關法律,讓作為公共資產的電視頻道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正當西方主流社會對假新聞(fake news)愈發提防之際,為何不反過來思考對網絡媒體加以管制,而是「逆流而上」,把理應沒有時代限制的第四條除掉?「為了提高電視市場的質素,就需要撤銷第四條」的講法實在令人費解,所以有大批廣播業人士和學者對此表達憂慮,毫不意外。

 

又參看在野立憲民主黨的眾議院議員初鹿明博日前對政府的質問,《放送法》生效迄今似乎從未討論過撤銷第四條,且此法亦避免了極端觀點透過電視向社會發放,安倍的理據誠然荒謬。

 

若安倍仍執意撤去第四條,大概就只能追溯至政治原因了。眾所週知,除了修改憲法,安倍的野心還希望成為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上年自民黨通過修改黨章,也是為了滿足安倍這個「願望」。

 

不過,此刻最大阻攔的可能不是日本經濟或社會問題,而是關乎自己的醜聞。上年南蘇丹聯合國維和行動(PKO)日報隱瞞事件已令安倍昔日「愛將」稻田朋美下台,加上森友學園、加計學校持續打擊自己的民望,難免令他對媒體愈加防備。

 

而安倍選擇對廣播業下手,當然絕非無的放矢。現代日本人觀看電視時間較讀報紙甚至上網時間為長,此其一。其二,第四條的存在正正有意無意間提升了日本民眾對電視台的信任,所以安倍就有「射人先射馬」的考慮。

 

日本民眾對各媒體的信任度。(資料來源:日本新聞通信調査會)

 

日本新聞通信調査會自2008年起,每年就會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媒體民調,而長占信任度之最,正是服務範圍涵蓋全國的NHK。另外,再細嚼最新一份報告的其他數據,如讀報人數趨降、民眾接收修憲報導多依賴NHK和私營電視台、民眾以為私營電視台對眾議院選舉的資訊較為全面等等,足以看到電視廣播對日本社會的影響之大。假若第四條真的無端被廢,電視台將更容易成為政權的喉舌。政府受監察的壓力一旦大減,對未知能否連任成功的安倍以至所屬的執政自民黨都有利。

 

「斬腳趾避沙蟲」——這是一句廣東話的俗語,形容人為了避免小的麻煩而作出重大的犧牲。用此諷刺最近民望下滑的安倍,最適合不過。看來,在安倍心目中,自己權位這條沙蟲,遠較國民的知情權這隻腳趾重要。本末倒置,莫過於此。而要撥亂反正,廣播業的據理力爭和學者的精闢分析固然重要,但未必足夠,公眾的反對才是至為重要。然而,現今政治冷感味道頗濃的日本社會會否因而醒覺,還是未知之數。

 

※作者現居香港/自由撰稿人

 

【延伸閱讀】

●東京傳真:男尊女卑的傳統 讓多事之秋的日本相撲界形象更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