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漣專欄】北京的煩惱:美國停止為中國「購買」民主之後

何清漣 2018年04月24日 07:02:00
美國為中國購買民主,聽起來多少會感到奇怪,但這一對華政策確實是美國外交方略。(湯森路透)

美國為中國購買民主,聽起來多少會感到奇怪,但這一對華政策確實是美國外交方略。(湯森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讓北京陷入巨大的煩惱,這煩惱來自於他的不可捉摸。比如4月中旬的數天之間,川普拉著中國坐了一趟心驚肉跳的「過山車」:4月12日,川普在接見他的「票倉」——美國農業州州長與議員們時說:中美最終可能不會相互徵新的稅;4月17日就對中國一劍封喉:因為違反美國制裁規定,美國企業被禁在未來7年內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

 

北京對「經濟侵略」指責反應遲緩

 

中興通訊的產品對美國零部件高度依賴,因此,有行家評論說,「中興因美國此舉將受到的傷害,不只是短期的財務損失,更可能是就此一蹶不振」。此舉讓北京省悟:川普這次瞄準了中國的經濟命門。但北京對此仍感困惑:中興做的那些事情,早在奧巴馬時期就已被美國知曉,但白宮只是舉起大棒作出敲打姿態罷了。為何川普上任後,中興以認罰方式表示服軟,仍然難逃被猛烈敲打厄運?

 

原因在於川普的對華戰略定位發生了根本變化。2017年12月18日,川普總統公佈了他的新國家安全戰略,為美國未來軍事和外交政策、國防開支、貿易談判和國際合作提供了一份「清晰可行的手冊」,以應對最危險和持續的威脅。這份新安全戰略報告稱,美國與俄、中兩國的競爭日漸加劇,這兩大競爭對手「試圖挑戰美國的影響力、價值觀和財富」,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必須予以報復。

 

川普的對華戰略定位發生了根本變化。(湯森路透)

 

這份新國家安全戰略結束了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模糊狀態,標誌中美關係面臨1972年建交以來最大變數,但北京對此卻反應遲緩,部分原因是中共忙於解決高層內部衝突,無暇他顧。

 

川普為何要停止為中國「購買」民主?

 

說美國為中國購買民主,聽起來多少會感到奇怪,但這一對華政策確實是美國外交方略。

 

美國對華外交方略的形成,與開通「破冰之旅」的季辛吉密切相關。自中國宣稱改革開放之後,深受季辛吉影響的美國國務院一直奉行所謂「八字方針」:接觸、合作、影響、改變。通過政府接觸、兩國經濟合作、隨NGO附送進去的各種民主建設專案,逐步讓中國融入國際社會,成為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對此有兩句經典表述:用經濟發展改變中國,最終推進中國民主化。

 

因此,美國積極促使中國加入WTO,一直容忍中國多次違反WTO規則;也容忍中國屢屢侵犯智慧財產權(美國反智慧財產權竊取委員會發佈的報告數據稱,美國每年因智慧財產權被竊取而遭受的損失在2250億到6000億美元之間,中國是罪魁禍首)。與此同時,美國派駐中國的NGO約有1000餘家,從事環保、人權、慈善等各種活動,同時還給予中國政府管轄的官方研究機構、大學、NGO以各種援助,這一切付出都是為中國「購買」民主——中國政府將此稱之為「和平演變」或者「顏色革命」。

 

川普競選時提出的口號是「讓美國重新偉大」,宣佈當選後將放棄與外國的意識形態競爭,這些主張得到民意支持,因為自911事件之後,美國人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大多數支持海外民主和民主思想重要性的項目都是無效的,受援助國家人民並不感激,甚至仇視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近五年來的民調均顯示,過半美國人希望政府應該多關注本國問題,少管外國閒事,也希望其他國家的政府管好本國事務。

 

川普入主白宮之後,立即重新評估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對外援助的績效,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詹姆斯·羅伯茨(James Roberts)的研究證明:「美國、經合組織國家等西方國家提供的援助,太多的援助最後只是幫助腐敗政府繼續掌權」。此後,白宮削減國務院和國際開發署37%對外援助和外交經費的提議雖然遭遇強烈反對意見,但最後通過。該預算提案將2018財年「公正和民主治理」部分的支出從2016財年的23億美元削減至16億美元。這件事情被《紐約時報》指責為《川普從全球民主事業中撤出》(Trump’s Global Democracy Retreat,2017年9月27日),指責川普放棄了美國在推動全球民主事業上的承諾,對美國自身也不利。

 

北京對川普的兩點誤判

 

中國非常歡迎美國停止對外輸出「顏色革命」,認為從此以後不需要面對美國在人權、民主等議題上施加的壓力;對付商人出身的川普,只需要誘之以利。現在看來,北京對川普有兩點誤判:

 

第一,北京對美國新國家安全戰略的估計有嚴重偏差。川普對華外交不再以改變中共意識形態為戰略目標,是因為川普認為犧牲美國利益為中國購買民主策略完全是無用功。既然購買無效,美國就不再容忍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各類行為,包括通過購買後再剽竊仿製美國產品。因為中國廉價的山寨產品如果投放全球市場,將擠垮美國企業,影響美國重振經濟——這是川普作為美國總統必須考量的國家利益。

 

第二,北京評估川普的利益考量時,偏重於川普的私人利益。中國在江胡時代就形成了家國一體的利益輸送機制,官場均將公有資源視為自家金庫。外商進入中國,入鄉隨俗,採用各種手段賄賂官員,上至政治局常委,下至普通官員,只要自家得了好處,國家利益在所不計。因此,中共推己及人,認為只要拉攏川普家人,讓他們在中國的投資中獲利,就可以與美國繼續合作。因此,川普鍾愛的女兒伊萬卡及其夫婿成了中國重點攻略目標。直到今年3月,傳出川普要將伊萬卡夫婦逐步擠出白宮,中國才算明白這筆感情投資算白費了。

 

川普當選總統的社會條件並未改變。(湯森路透)

 

為了正確認識川普,中國方面也算下足了功夫。十九大之後,退休後復出擔任國家副主席的王歧山,被認為是「知美派」。多年以來,王刻意與美國政界、商界及學界保持密切關係。過去數月以來,王歧山曾經與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以及不少美國商界領袖會晤,並將此稱為「朋友的聚會」。有消息披露,在王十九大退休前的一次會晤中,王岐山曾在會上問與會的美國金融精英:「川普是一個偶然的現象,還是一個趨勢?」不僅王歧山如此,其餘的高官如王滬寧等,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川普是美國政界的一匹黑馬。他與共和黨本無關係,2016年,他借了共和黨的平臺,打敗共和、民主兩黨的建制派,以及布希、克林頓兩大政治家族,成功入主白宮。中方多年刻意結納的美國政商兩界人脈,大都屬於民主、共和兩黨建制派內人物,基本都是川普陣營之外的人,他們根本摸不清這位總統的心意。曾與王歧山會面的班農,雖然屬於川普團隊要員,但在與王會面不久後離職。更何況,川普入主白宮至今一年零三個月,前後離職的團隊成員卻多達25位,這些團隊成員連自己明天在哪都不清楚,就算中國政府想盡辦法交結這些人,他們也無法告訴中國政府「川普到底怎麼想」。

 

北京如何應付川普的對華新攻略?

 

中國國內有人擔心中美將陷入上世紀60-70年代初的冷戰狀態。但事實上這種冷戰幾乎不可能發生。

 

冷戰發生的背景是冷戰雙方的相對隔離。當時,前蘇聯號稱「鐵幕政治」,對外經濟聯繫只限於經互會成員國,即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各國並無投資、經貿關係,因而西方國家無論從意識形態還是從利益上,都很容易與蘇聯切割。

 

中國對外開放40年,加入WTO也有17年,已與世界上約170個國家建立了經貿與投資關係,。2017年,歐盟、美國和東盟仍為中國前三大交易夥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投資國,投資主要流往美國、歐盟等國家與地區。

 

中國與西方大國之間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羈絆,與冷戰時期的蘇聯對外關係完全不同。(湯森路透)

 

與西方大國之間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羈絆,與冷戰時期的蘇聯對外關係完全不同,不僅中國不能輕言閉關鎖國,就算是美國,對中國動輒採取經濟制裁,也會受到本國各種利益集團的反對,目前,美國有約110家商會、行業協會反對中美貿易戰,農業州大多也持反對態度。

 

但中國切莫以為可以依靠這種內部反對來應付川普對華新攻略,因為在美國各種不同的聲音後面,卻有對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模式採取行動的共識,區別只在於行動的界限如何劃定;中國當然還可以將川普當作一個「偶然」,期盼今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利,民主黨奪回參眾兩院或至少一院,讓川普連任美夢不能成真——但那畢竟不是現實,現實是川普當選總統的社會條件並未改變。因此,中國與其費盡心思去猜測川普的心思,還不如改變自己:在世界經濟交往中遵守國際規則。美國當年允許你「經濟侵略」,為的是要「影響、改變」中國政體。你中國既然不想被「改變」,美國當然也不想讓你繼續占「便宜」。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