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兩韓峰會 習近平莫迪同日舉行非正式會談

麥浩禮 2018年04月26日 21:42:0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將於27至28日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談。(湯森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將於27至28日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談。(湯森路透)

當世界鎂光燈全面聚焦南北韓的兩韓峰會,並密切留意是否取得任何成果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將於同日在中國武漢舉行非正式會談,這場為期2天的會談是繼2017年10月兩人在金磚五國峰會碰面後,相隔半年時間再次會談。

 

分析指,中印兩國將專注於經濟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在中美貿易戰及「美國優先」的影響下走出「第三條路」。

 

 

定調為非正式會晤

 

雙方將是次會談定義為「非正式」,分析是為避免雙方有過於繁複的溝通程序,務求建基在開放的態度展開對話。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在中外媒體記者會上表示,中印兩國為10億人以上的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期望兩國在非正式會議輕鬆、友好的氣氛下,進行戰略溝通,深化中印關係未來發展的全局,盼為地區和平帶來積極影響。

 

印度前外交大臣斯坦賈卡爾(S Jaishankar)亦指出,雙方並未為這次會晤訂出議程,這場會談是「個人且具互動性」,中印雙方均強調「開放」。

 

 

中印緊張局勢未減

 

2017年中印緊張軍事關係,令雙方關係跌至冰點,不到一年的時間舉行「習莫會」顯然意義重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員認為,2014年當選總理的莫迪面對2019年的連任選舉,縱使支持度高將穩操勝券,但面對2017年的中印衝突,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在此時與習近平展開會談可為雙方化解軍事分歧,既可以在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氛圍下尋找雙方新的合作道路,且為自身卸下「包袱」。

 

對於3月甫修憲預備「永續」主席之路的習近平而言,位子尚未坐得穩固,需要為「習時代」開啟全新的道路,轉移向印度交好,更是改變地緣政治的重大策略,正好符合習近平執政的利害關係。

 

 

中國尋求經濟出路

 

面對近月的中美貿易戰,加上美國對中國電訊龍頭中興(ZTE)頒布禁令,進行毀滅性打擊,中國被美國牽制下遭受嚴重的影響,儘管美國股市也大受打擊。

 

中國若與印度交好,將雙邊的經濟關係重新「設定」,相信是兩國領導人重中之重的議題。雖然中國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但2017年貿易額僅840億美元,比中美近6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相比,少如牛毛。

 

雖然打出「印度牌」不足以抵銷美國對中國所帶來的影響,但若能進入印度市場,對中國來說也不無助益。   
 

 

 

 

 


印度欲減少對美依賴

 

國際關係有如雙面刃,印度正切身體會這樣的利害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雖然支持「重返太平洋」的戰略部署及「新亞印關係」,連帶受惠印度地區,看似能保障印度在與中國爭議地區的話語權。但與此同時,川普提倡的「經濟保護主義」,對印度疲弱經濟情況卻絕非好事。

 

印度馬尼帕爾大學(Manipal University)地緣政治系主任卡拉珀(Madhav Das Nalapat)認為,印度處於中美之間的敏感地帶,「印度若是跟中國交惡,美國川普政權發現沒有利用價值,便不再客氣,但若不與美國修好,中國又會趁機打擊。」故此,卡拉珀認為,印度必須成為同時與兩國保持良好關係。「安全這回事我們需要美國,而貿易經濟就便要得靠中國。」

 

 

知易行難,國際關係發展總是詭譎,隨著中國國力崛起,習近平提倡「一帶一路」後,連結歐亞國家讓中國走向國際化,實質上加強中國在中亞地區以及印度半島影響力,例如在斯里蘭卡無力償還債務將港口「割讓」予中國,與尼泊爾簽署貿易協議,以及解放軍在西印度海的反海盜行動,都觸動新德里政府的神經。

 

放下槍砲,龍象共舞?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3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中放話「中印關係是龍象共舞而不是龍象爭鬥,中印關係不只是1+1=2,而是1+1=11。」為「習莫會」先定了調。

 

卡拉珀認為,儘管中國與印度政治體制完全不同,但同以民族主義掛帥的2名領導人會「相處」很好。

 

「兩國將會共同努力,開啟21世的由亞洲主導的共同體。這個目標相信就是這場非正式會議的核心。兩人會建立穩定的關係,並能在溝通下解決『低層次』的問題。」

 



誠然,中印雙方問題並非一朝一夕便能解決,特別在爭議主權地區,隨著中國軍力上升,衝突隨見浮面。

 

2017年8月,中印軍隊在有主權爭議喀什米爾地區班公湖(Pangong Lake)發生衝突,雙方互相推撞及互擲石頭。

 

同一時間,中方在鄰近不丹的洞朗地區修建公路,印軍派大型挖土機前往洞朗阻止。印度雖對洞朗地區無主權聲索,但指是為了維護鄰近小國不丹的「領土完整」而派遣軍隊阻撓。

 

中印雙方對峙71日後,印軍撤出洞朗地區,稱是雙方達成協調共同脫離,但中國外交部則指是印方主動撤離,而中方「將繼續按照中印歷史條約規定行使主權」。

 



 

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區總監Duncan Innes-Ker便坦言,「其實,中印仍然處於敵對關係,單是中印緊張的軍事關係便已蓋過所有未來的共通點。」

 

雙方雖在軍事上各說各話,但在目前中印兩國的良好氣氛下,唯一確定的是這兩個總計擁有全球1/3人口的大國,未來在經濟上將會加強合作,或變成亞洲地區貿易「好麻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