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超級巨星公司」隻手遮天 技能決戰未來就業市場?

余尹倫 2018年04月30日 14:12:00
遠見雜誌25日邀請全球大數據權威麥爾荀伯格三度訪台,他以前瞻觀點分享《大數據資本主義》新思維。(遠見雜誌提供)

遠見雜誌25日邀請全球大數據權威麥爾荀伯格三度訪台,他以前瞻觀點分享《大數據資本主義》新思維。(遠見雜誌提供)

「為什麼我們可以認為食品安全、車輛安全的問題對消費者來說太難懂,卻預期他們去同意並了解複雜的數據使用。在我看來數據安全的問題無異於食品及車輛安全,責任應落在資料使用方的身上,而政府必須監督他們確保數據不會遭濫用。」

 

生活在大數據的時代,日常生活的種種行為,如出門搭車、去超市採買、上網購物、使用電子郵件、社群平台,都將以資料數據的方式留下痕跡,成為供第三方加以分析的素材。

 

用戶同不同意都得負責

 

問及「同意」是否需在蒐集顧客的數據中扮演關鍵要素,麥爾荀伯格表示,當消費者急著想獲取服務時,同意機制的存在與否對他們差別不大。「當我在註冊一項線上服務時,我就是想要取得這個服務嘛,所以我一定會點選同意,沒什麼好說的。在這個時節點上,我願意放棄一切,因為我需要服務。」

 

麥爾荀伯格強調,關於「同意」的問題,主要還是取決於各地的數據隱私法(data privacy law),若有相關法規要求取得消費者同意,那麼不論大小公司都得遵守。

 

不過長遠來看,麥爾荀伯格認為重點應放在使用數據的大公司身上,要求其以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個資,而這點不該因當事人的同意與否有改變。他接著以汽車製造商來做比喻,「這就很像汽車製造商不可以生產販售安全有疑慮的車子,你也知道,即使人們同意開不夠安全的車,製造商還是不能販售這些車。那為什麼在個資一事上我們卻沒有同等的要求?」

 

 

「超級巨星公司」一手包辦富數據市場

 

麥爾荀伯格於新書提及,過去宰制市場的另一玩家「企業」同樣將於新時代面臨挑戰,你很難想像這些勢不可擋的科技巨擘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能遭遇什麼無法化解的危機,的確,麥爾荀伯格口中的企業非指這些「披著公司皮的市場」。而是屹立不搖了半百甚至100多年的大企業,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或19世纪下半葉創立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因應富數據市場的來臨,這些動輒雇用上百萬員工的傳統大企業優勢盡失,反而還得負擔沉重的人事成本。

 

臉書、亞馬遜、蘋果等「超級巨星公司」(superstar firm)則有所不同,以營收占全美電子商務市場近半的亞馬遜為例,員工人數大約只有30萬人。今日的「超級巨星公司」之所以能稱霸市場,原因就在於它們「本身就是市場」,麥爾荀伯格解釋,它們在經營富數據市場的同時已是富數據市場。

 

資料分享是出路

 

麥爾荀伯格指出,富數據市場的發展對消費者而言是好的,畢竟決策時不必再被價格綁架,但「超級巨星公司」的存在對勞工甚至市場本身,卻是一頭鯨吞獲利又恐失控的巨獸。當整個市場由這些公司主宰時,勞工份額(labor share)不斷下滑,市場承受「單點失效」(single point of failure)的風險 ,一旦這些科技公司犯了致命錯誤,整個市場可能會隨之崩解。

 

麥爾荀伯格接受《上報》專訪。(陳沛妤)

 

談起如何避免上述情況發生,麥爾荀伯格提出「累進式強制資料分享」(progressive data sharing mandate)的可能。主要概念是要求這些市場企業將部分資料數據分享給其他小型公司,亦可稱「數據稅」,即大企業以提供數據的方式繳交部分稅款。

 

預計5月25日上路的新版歐盟個資法(GDPR)便設有相關規定,其中的資料可攜帶權(Right to data portability)允許民眾向銀行申請過去的資料紀錄,以便轉交給別間銀行,此舉等同是強迫銀行進行資料數據的分享。實際上,谷歌(Google)2010年以逾200億新台幣買下航班資訊軟體商ITA時,美國司法院便要求它允許第三方獲取手中的部分數據。

 

「分享資料數據並非什麼新概念,但我們必須更系統性地去思考這件事,並將其建立到系統中。」

 

下一波失業潮的苦主

 

人類每歷經一次工業革命必然會伴隨大規模失業現象,此一情景在未來恐怕會更是劇烈。麥爾荀伯格解釋,因應前幾波工業革命人口從鄉村大量湧入都市,找尋新的製造業工作機會。爾後自動化的出現取代大量勞動力,造成一股失業潮,所幸服務業隨之興起,吸收多餘勞動力。

 

麥爾荀伯格出席論壇發表演說。(遠見雜誌提供)

 

當今,機器學習加速了自動化潮流,連白領工作也面臨自動化前景,中階主管的職位更是岌岌可危。對於可能就快發生的中產階級失業潮,麥爾荀伯格不免有些悲觀,「這些中階主管以後要改做什麼?以後計程車司機、貨車駕駛要換去哪個行業?」

 

麥爾荀伯格認為眼前的問題不在總工作數的擴增或縮減,而是許多現有職位將消失,即使新的工作被創造出來,人們也將遇上原有技能與新工作不對接的問題,且兩者差距相當之大。「未來可能會出現PHP程式設計師或資料分析師等新職位,但今天還在當計程車司機的人不可能明天馬上變成PHP程式設計師是吧。」

 

「也就是說,人們具有的技能與能力不符合未來所需,若以該角度出發,勞動市場將承受巨大壓力,因為許多舊工作消失了,而在未來需求很高的新產業,又面臨銜接不上導致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 」

 

麥爾荀伯格也預言未來單一全職工作的型態可能會被淘汰。「我們不認為只在一間公司擔任全職的模式,有辦法因應未來的挑戰。」也因此,麥爾荀伯格支持部分基本收入方案,即每月提供每人約數百美元的額外收入,如此一來,人們不必再被迫接受薪水最高的職缺,而是依據個人偏好,選擇最適合的工作。甚至還能追求同時擁有多份兼職,並將之集結成「工作捆」(job bundles),取代一份全職工作。

 

麥爾荀伯格過去出版的書籍。(陳沛妤)

 

劇變的就業市場需要怎樣的你?

 

當被問及該如何因應未來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麥爾荀伯格的建言有些出人意料。比起學習未來較吃香的特定技能,麥爾荀伯格更重視好奇心的培養。談起主修人文學科的青年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他笑著答道,這些科目「讓我們更擅長去做那些只有人類才擅長的事」。

 

「如果現在回頭看機器還無法做得跟人類一樣好的事,機器不太擅長突破性創新(radical innovation),欠缺創造力與原創性,過於理性、不太會用迥異的觀點來看世界。這些我想正是人文學科的世界教會我們的事。我們閱讀的哲學家思想,欣賞的文學作品,都在以不同的觀點和視角呈現這個世界。」

 

「它提供我們嶄新的角度,讓我們意識到人類可以多具創意,進而使我們更富想像力、更具原創性,也就更符合人的本質。所以英國文學或是廣泛一點來說的人文學科,讓我們能更得心應手地去做我們擅長之事。我相信這是絕佳展望未來的方法。能夠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要好過會PHP程式設計,我認為這樣的能力優於擁有特定技能,說實在你也不曉得3年、5年、7年後會需要怎樣的技能。」

 

「所以我完全支持強調人類創意培養的宏觀教育,注意我說的教育而非訓練。」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