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崛起快速 發展遲緩 中國其實是shirker

烏凌翔 2018年05月03日 00:00:00
美國要中國扮演「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中國言辭上不拒絕,實則不想分擔美國要求它的責任。(美聯社)

美國要中國扮演「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中國言辭上不拒絕,實則不想分擔美國要求它的責任。(美聯社)

這回所謂的「美中貿易戰」,是3月底由美國宣佈徵收鋼鋁關稅引起全球矚目開始,若算做第一回合,中國的反制算理性平和。第二回合,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4月初,公佈針對中國商品的500 億關稅提議揭開序幕,中國反應竟像「炸鍋了」。

 

彼時,我正好利用清明假期赴大陸掃墓與探親,每天仔細觀看中共央視各節新聞與評論,不論外交部、商務部,也不論學者或專家,都語氣極其強烈的反擊美國,論述總是以「中國不希望但也絕不懼怕美、中貿易戰開打」結束,「奉陪到底」四個字,眾口琅琅,我當時就對中共上下口徑一致的強硬,印象深刻,但仍懷疑其韌性?

 

結果:

 

一、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宣佈開放市場與擴大進口,稍後來台灣訪問的大陸國關學者時殷弘認為「可以解釋為中國在美國壓力下的大讓步」。

 

二、4月19日,宣揚習近平上任來領導中國所取得各項進步的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緊急下架、停播,一般猜測有調整社會氛圍的目的。

 

三、4月20日,鷹派中的鷹派「環球時報」發表「前段時間我們國家的確有些高調,客觀上強化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的警覺,做一些調整很有必要」、「我們能贏則贏,有時贏不了也無需強求,必要的妥協公眾也可以理解」,與之前一系列《對貿易戰我們奉陪到底》、《即使中美貿易歸零,中國也不後退》的文章相比,明顯軟化。

 

四、大約是4月下旬,我在微信上開始收到類似「除了芯片,中國這53項核心技術也沒有掌握」的貼文,大方點明-厲害了,這些國-美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瑞士…掌握的先進科技,中國一項也沒有。

 

中國的態度為何反覆

 

上月底,我投稿上報,指出習近平做為國家領導人迎戰川普的兩難,有網友認為我的論述只談習大大的短板,不公平,說我忽略他個人許多英明神武的優點,實在冤枉,能從13億人中冒出頭的領導者,怎可能是平庸之輩?

 

實在是,分析國際關係除了體系與國家兩個層次,固然有個人層,但也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而不是臆測政治人物的內心幽微,那是弗格伊德的專業,不是國際政治所長。

 

本文再從學理,試圖解釋中國為何到目前為止,迎戰美國有些進退失據。

 

直接講結論:中國迎戰川普發動的貿易戰為何進退失據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內部對於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還沒取得共識。

 

中國發展的太快了,按大陸清華學派宗師閻學通的定義,發展,是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比,有進步,就叫發展;崛起,則是跟別的國家比,比別的國家更強,才叫崛起。有沒有一直能發展,卻離崛起越來越遠的國家?有!俄羅斯是最明顯的例子。

 

普京2000年上台,俄羅斯的經濟一直成長,但幅度小於別國,現在只能中級強權了。中國幾近兩位數的經濟成長衝啊衝,1978年改革開放40年下來,「G2」的格局隱然成形,太快了,快到中共政權與中國老百姓,不太確定要如何面對國際格局、國際秩序、與國際壓力。

 

中國崛起快到中共政權與中國老百姓,不太確定要如何面對國際格局、國際秩序與國際壓力。(美聯社)

 

中國有三種選擇,其中兩種:一是扮演「支持者」,一是扮演「破壞者」,都可以望文生意。支持者就是支持現有國際秩序,融入現有國際格局。聽起來合理啊,中國就是在現有格局與秩序中成長的:中國1978年的GDP總額約3,700億人民幣,加入WTO前約10兆人民幣,去年則近83兆!所以國際普遍認為,中國是加入 WTO 的最大獲益者,有何理由要破壞自己成長的溫床呢?

 

有!因為這個所謂的「溫床」-即「國際建制」(international regime)-是美國所制定、領導的,「中國處處受到它的壓制與不公平對待,所以中國應以改變國際現有秩序、重塑國際現有格局為目標,變身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用俗話說,就是要老美以後聽我們老中的。

 

這套可以讓民族主義者熱血沸騰的論述,說出來,很容易,要做到,可是得有實力做後盾,美國也不是人型立牌,任你擺弄。所以,中國網民可以不負責任的窮兇惡極,一黨專政的中共可不能暴虎憑河,得仔細墊墊自己的份量,即,整體國力。

 

嚴格講,中國的整體國力,與美國還有很大一段差距,至少沒有接近到可以正面挑戰其霸權的地步,所以,若擺明要做「破壞者」,二戰的德國、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解體的俄羅斯,都是敗下陣的前輩,號稱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人,怎麼會忽視這些前車之鑑、而不講究策略呢?於是,一些國際關係學者主張,中國其實扮演了第三種角色,名之為「shirker」,原意是「偷懶者」,請看下文,您也許會想出更適合的翻譯?

 

說中國是Shirker意指:中國利用現有國際建制成長茁壯,當然不推翻它,但又不滿意它是美國主導的,所以用自創的語彙挑剔它,卻又規避與美國正面對抗;美國要中國扮演「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中國言辭上不拒絕,實則不想分擔美國要求它的責任。

 

證據是,當初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 WTO時要求的15 年「額外保護」,2016到期了,開放市場等多項承諾都沒兌現,現在仍然時時自稱是開發中國家-這就是美國、歐盟、日本宣佈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原因。前文提到習近平在博鰲論壇宣佈的開放市場與擴大進口,也可以視為是中國對國際社會承諾遲來的兌現。

 

中國眼前到底要扮演支持者、破壞者、或是 shirker呢?若是不能決定,等於國家發展大戰略未定,怎麼決定是戰是和呢?難怪…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延伸閱讀】

●【新加坡來論】美國「買」民主是在做虧本生意嗎

●【沈榮欽專欄】美中貿易大戰:中國如何走進世界

●黎蝸藤專欄:美國制裁中興一劍封喉

關鍵字: 中美 鋼鋁稅 貿易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