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時精選】定義美中關係的歷史關頭

紐約時報 2018年05月08日 07:00:00
現在中國已經融入世界了,並且正在變得「自我驅動」。(湯森路透)

現在中國已經融入世界了,並且正在變得「自我驅動」。(湯森路透)

美國的高層貿易談判代表將於本週抵達北京。你也許會認為美中兩國即將舉行高層會談以避免貿易戰,並且這是屬於商業版面的故事。再想一想。此事會進入歷史書籍。

 

在北京同中國、美國和歐洲的政府官員及商界領袖舉行的五天會談讓我清楚地明白,當前的局勢完全是一場鬥爭,為的是重新制定全球最老和最新的超級大國——美國與中國——經濟和權力關係的規則。這不是一場貿易口角。

 

這是美中關係的決定性時刻

 

「這是美中關係的決定性時刻,」中國外交部下屬的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說。「遠不止貿易和關稅。這關係到未來。」

 

一頭站著川普總統和他的對華貿易強硬派團隊。他們的直覺基本上是對的:現在值得一戰,還不晚,中國還沒有變得太強大。

 

另一頭站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的直覺可能也是對的——現在開打是值得的,因為已經晚了——中國已經足夠強大了。

 

或者正如我在清華大學參加的貿易座談中一位中國專家說的那樣,「再也沒有人能遏制中國了。」如今,在北京經常會從中國人口中聽到這種自信:我們的一黨制和統一的社會承受貿易戰痛苦的能力遠超你們美國。並且存在貿易不平衡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投資我們的未來,而你們美國一直在侵蝕你們的未來。

 

一位曾在西方工作過的中國經濟學家是這麼總結的:「你們帶領中國融入世界,改變了中國,」但現在中國已經融入世界了,並且正在變得「自我驅動」。

 

中國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而相比之下美國徵收的關稅只有2.5%。(湯森路透)

 

我們是這樣走到這一步的:在第一幕中,美中關係全部是地緣政治,美國和中國都反對蘇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70年代末,第二幕開始:中國轉向資本主義,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廠和新市場——30年後,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中國民眾的職業道德、中國領導人的長遠考慮和政府對基礎設施和教育的巨大投資。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因為中國願意並且有能力改變或無視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規則,有時候甚至是公然欺騙。

 

有時中國還利用產業間諜活動竊取西方的創新成果。還有一些舉動則更為微妙: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獲准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它出口到我國的商品被徵收的關稅非常低,但它卻被准許徵收高額關稅,以保護自己日漸增強的行業,不受美國和歐洲競爭的影響。

 

當時的假設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和世貿組織轉向新的管理體制,中國很快就會降低關稅——比如,中國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而相比之下美國徵收的關稅只有2.5%。但現在,世貿組織還沒有完成新的貿易談判,中國也拒絕主動降低關稅。

 

中國頻頻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產業政策

 

此外,中國還制定了一項頻頻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產業政策。對於新興行業,政府會發放廉價土地,以國家為導向的銀行會提供低息貸款。而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卻要被迫交一筆入場費——要有中國合作夥伴,還要願意將自己的先進技術轉交給對方。

 

於是久而久之,北京便能迫使跨國公司把越來越多的供應鏈轉移至中國,在有保護的市場內培養能與西方公司抗衡的中國力量,然後,等它們足夠壯大,便把這些巨頭放入世界市場。

 

即使美國向世貿組織提出抗議——比如中國不公地阻止美國信用卡公司進入中國一案,隨後中國在世貿組織的仲裁案中敗訴——中國仍在拖延17年前承諾的開放進程。到那時,像銀聯這樣的中國公司就會完全佔領中國的信用卡市場,留給維薩(Visa)等美國公司的只剩殘渣。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指導下的公司和投資基金也走向國外,開始收購戰略產業,以將其技術帶回中國——比如德國最大、最好的機械人公司庫卡(Kuka)。

幾年前,美國和歐洲企業還在忍受這一切,因為他們在中國仍然賺錢,或是害怕被排斥在中國不斷增長的龐大市場之外——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告訴他們的政府:這樣下去不行。於是,便迎來了第三步。

 

結合了勤奮、欺騙和產業政策的力量

 

第三步的展開是在2015年10月,中國宣布了新的遠景規劃:「中國製造2025」,這是要在下一代十個產業中佔據主導的計劃,其中包括機械人、無人駕駛汽車、電動汽車、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和航空航天業。

 

當美國和歐洲看到這一點時,他們說的大概是:「哇。當你們結合了勤奮、欺騙和產業政策的力量都集中在低端產業時,我們都願意容忍。但如果你要用同樣的策略來主導高端工業,我們就完了。我們需要一些新的規則。」

 

北京最不希望看見的就是美國和歐盟組成統一戰線,反過來要求它公平競爭。(湯森路透)

 

而這些話,我從歐盟的官員口中聽到的次數,和在美國這邊聽到的的一樣多。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歐盟國家現在正匆忙地通過新的法律,以阻止中國把他們最先進的產業全部收購。正如一位歐盟官員所說,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會告訴歐盟國家,「不論你做什麼,都別加入美國」的貿易陣營。北京最不希望看見的就是美國和歐盟組成統一戰線,反過來要求它公平競爭。

 

不要誤會。我是一名自由貿易主義者,並且真的不怕什麼由國家領導的2025計劃會打擊西方的自由市場革新者。中國更加關注21世紀產業,我是贊同的。這可以對所有人都有更大好處。

 

經濟學不像戰爭——他們能贏,我們也能贏。有一個條件——我們都以同樣的規則進行遊戲:勤勞和創新,而不是勤勞和知識產權盜竊、大規模的政府干預、無視世貿組織規則、缺少互惠,並強迫西方公司支付進入中國的入場費。

 

這就是這一刻的意義——是這場仗值得打的原因。別因為帶頭衝鋒的是川普而分心,最重要的,是美國、歐洲和中國要認同相同的2025規則——不要等到為時已晚。

 

美國不能單獨與中國對陣

 

但是,毋庸置疑:川普和習近平都在以風險極高的策略走近這一時刻。

 

目前,我們正處在定義西方與中國經濟關係的歷史關頭——這顯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日本、韓國、歐洲和加拿大是我們推動中國轉向正確方向所需的盟友,川普卻冒著與他們進行貿易戰的風險,威脅他們,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就對他們徵收鋼鋁關稅。川普似乎認為,他可以在沒有盟友的情況下重塑中國在下一個全球貿易時代的做法——純粹依靠美國的蠻力。祝他好運。

 

正如一位歐盟官員警告我的:「如果你擔心的是美國的工作崗位,那麼,中國是最大的挑戰,你不應該與歐洲開戰。如果你用鋼鐵關稅打擊我們,那麼,在中國問題上,沒人會追隨你。」一位常駐北京的美國觀察人士表示:「如果我們單獨與中國對陣,那我們會輸。」

 

更糟糕的是,川普撕毀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該協定本可以將環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經濟體聯合起來,制訂一套完全符合美國利益的貿易規則,專注於知識產權等所有我們希望中國在邁向2025年的過程中接受的事項。

 

簡而言之,如果我們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有很多盟友,我們也許能夠將中國推向正確的方向。但川普正在疏遠所有這些國家。這有多麼愚蠢呢?

 

美國長期實力的真正來源在於基礎設施和教育,對於這方面的投資,川普也沒什麼可說的。

 

中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願意在這樣的體制中工作嗎

 

但習近平也並非穩操勝券。如今的中國比25年前開放了很多,但比五年前封閉了很多。習近平的盟友認為,他打擊腐敗、取消任期限制(這讓他可以統治幾十年)、加強控制,讓共產黨主導所有的機構,都是出於緊迫的需要,因為集體統治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他的盟友表示,中國的社會、政府和軍隊正在被內部的腐敗侵蝕。

 

如今的中國比25年前開放了很多,但比五年前封閉了很多。(湯森路透)
 

這可能是真的。但建立一人統治的政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格地控制互聯網、言論自由和大學;恢復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要激勵和吸引最有創意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些並不是最佳途徑,而中國推動初創經濟、實現「中國製造2025」所需要的正是這種人才。

 

中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願意在這樣的體制中工作嗎?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專制政府已經成功地促生了大量專利和初創公司,所以習近平也許能夠成功。但這個賭注很大。

 

正如我所說的,這不只是一個頭版商業新聞故事。美中關係史全新篇章的第一頁正被寫下。它如何被書寫,又會如何結束,將塑造川普和習近平的政治遺產,並影響世界上的每一個主要經濟體。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為紐時專欄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