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 終究不等同於交易價格

張宇韶 2018年05月18日 07:00:00
民進黨的支持者面對柯文哲口無遮攔的性格、遊走紅藍綠的政治操作、空轉的打弊宣示與市政建設已感到疲乏。(攝影:葉信菉)

民進黨的支持者面對柯文哲口無遮攔的性格、遊走紅藍綠的政治操作、空轉的打弊宣示與市政建設已感到疲乏。(攝影:葉信菉)

對於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是否禮讓柯文哲的爭論,在民進黨選對會提出「啟動徵召」的說法後,已經有了明確答案。民進黨的訊號十分清晰,面臨的風險也不小:即便自提人選將面臨丁守中勝選的「可能」,此舉將讓國民黨實現「藍天再現」的目標;即使柯文哲因為敗選,將提早開啟總統大選模式,落實全國走透透一日數塔的行程佈局,此將對蔡英文連任之路多有影響。但是基於政黨政治與責任政治的原則,民進黨仍選擇「走自己的路」。

 

明知道不禮讓柯文哲將承擔不少風險成本,為何民進黨終究做了這樣的決定?其實柯文哲過去最常掛在嘴邊的語境邏輯:「(核心)價值,終究不等同於交易價格」。問題是,柯文哲自己落實了多少? 柯文哲的反應其實很典型,早在民進黨發言人宣布結論之前,柯文哲已經搶先嗆聲:「2014年推倒藍綠高牆,2018年將帶領台灣走出藍綠包圍」,這樣的操作不外就是「先發制人、搶佔話語權與網路聲量;倒果為因,然後推卸責任」。諷刺的是,柯文哲今天的言行,無形當中驗證了民進黨進行政治理性抉擇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四年前,在野的民進黨基於柯文哲的政治素人形象、回應公民社會的期待、全殲連勝文的支持基礎以及匯集反國民黨的各方社會力量,做出「兩階段初選」以及「首都在野大聯盟」的決定。從2014與2018年兩場大選結果來看,民進黨「退一步,進兩步」務實策略取得了最大化的效果,更何況民進黨的禮讓是在「兩階段初選」的方式下完成,也保留自己政黨主體性。

 

四年後,民進黨的支持者面對柯文哲口無遮攔的性格、遊走紅藍綠的政治操作、空轉的打弊宣示與市政建設感到疲乏,許多人赫然發現,柯文哲所高舉的「白色力量」與「公民社會」只是成就個人權力的工具而非目標,所謂價值理念其實只是累積議價的槓桿與籌碼而已,本質空無一物。

 

更重要的是,在北京自十九大以來,對台政策所採取的國際絞索、軍事威懾、經濟緊縮利誘、挑起政治對立等一系列和戰兩手的統戰作為,柯文哲所揭櫫的「兩岸一家親」的交流前提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如同梁文傑議員評論提及,這種說法與民進黨所堅持的「台灣主權」與「主體性」的論述內涵與邏輯,具有原則性與立場上的衝突。柯文哲不嚴肅面對蔡英文所提及的「台灣價值」,等發現與民進黨之間的關係,已經從「人民內部矛盾」上昇(升)成為「敵我矛盾」時,為時已晚;自認為熟讀毛澤東思想與崇拜中共鬥爭哲學的柯文哲,顯然沒有將矛盾論與統戰哲學認真參透。

 

在此背景下,民進黨在北市自提人選,一方面符合基層期待,另一方面也宣示作為執政黨在政黨政治與責任政治上的堅持;「啟動徵召」的作法也保留了人選產生、競爭形式上的最大彈性與可能。在過去禮讓與現在自提人選的態度上,民進黨展現了「寧要價值,不要價格」的態度,這一直是國民黨沒修過或學會的學分。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關鍵字: 柯文哲 價值 價格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