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In Numbers:房價吞滅台灣經濟果實

許建榮 2018年05月29日 07:00:00
1995年,國父紀念館附近25坪公寓只需要668萬元、延吉街33坪3房的公寓也只要798萬元。(作者提供)

1995年,國父紀念館附近25坪公寓只需要668萬元、延吉街33坪3房的公寓也只要798萬元。(作者提供)

蔡英文執政滿兩週年,的確,客觀的經濟數據都是及格的成績,就連經濟櫥窗股市也已經上萬點多時。然而,經濟無感是事實,在物價房價都上揚,實質收入趕不上萬物齊漲的狀況下,這也是大潤發發出衛生紙漲價誤導訊息後,導致萬民搶購衛生紙登上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的主因。

 

此外,電信業的499之戰,也是民眾爭取小確幸的案例。再者,在今日原油價格攀升到近年來高點的同時,全球汽油零售價格皆漲到數年來新高,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反應尚可;但是,薪資成長有限的結果,台灣消費者只好對油價幹聲連連,逼得政府啟動凍漲機制吸收成本。

 

造成全民經濟無感的原因之一,除了薪資成長有限外,房價絕對是主因之一。即便蔡英文政府努力推動受薪階級薪資成長政策,然民眾依舊無感,因為高不可攀的房價,已經壓到人民喘不過氣來。坦而言之,台北房價早已高過東京房價多年,只是,台灣人的薪資收入,大概只有日本人的三分之一;在收入比日本人低三倍的狀況下,台北房價卻比東京高。當台灣人近幾年赴日觀光人數每年都超過400萬人的當下,大家對比日本房價與在日本的消費,實質的比較當然讓台灣人對台灣經濟無感。

 

房價N級跳 薪資跳不動

 

筆者分別以1995年5月20日、2005年5月20日以及2015年5月20日的報紙廣告為例,檢視這20多年來台灣人對收入與房價的感受。

 

以1995年520為例,國父紀念館附近25坪公寓只需要668萬元、延吉街33坪3房的公寓也只要798萬元;一般小餐廳服務生3萬起跳、女領檯3.4萬元、排骨餐廳專炸排骨的助手也有3萬至3.5萬起薪。

 

2005年,榮星花園旁公寓32.91坪要價1080萬,松江路附近公寓36坪要價1280萬,吳興街41.63坪公寓要價1480萬,新生北路套房14坪388萬;至於鹽酥雞店的工作人員起薪2.7萬至4萬之間。由2005年與1995來比,1995年東區33坪的房價還在千萬以內,但是,2005年非東區的房價,30幾坪的公寓已經破千萬。但是,廣告上的起薪卻從3萬左右降到2.7萬。

 

2015年的房價更驚人,南京東路的公寓26.9坪要價2880萬、八德路敦化北路附近的41.5坪公寓要價3545萬,松江路的11.3坪套房要價988萬元。餐飲相關的薪資,維持在2.7萬起跳,除非是專業人士如廚師、師傅,否則也是起薪低,更別談馬英九執政時產生的22K問題,一直存在許多服務業之中。若以2005年與2015年相較,2005年14坪的套房只要價338萬,2015年11.3坪的套房卻要998萬;2015年,26.9坪的房子要價2880萬、41.5坪的公寓要價超過3千萬。

 

從上述的報紙廣告數字來看,很明顯可看出薪資成長有限,但是房價卻是N級跳。雖然這兩年來,房價微幅小跌,但百分比個位數的跌幅,與房價在過去的倍數漲幅根本無法相比。倘若我們以冷冰冰的政府統計數據來看,也能看出這個趨勢。

 

 

房價所得比漲幅驚人

 

從表一至表三的近10年全國與雙北「房價所得比」來看,2017年為止,國人平均要不吃不喝9.16年才買得起房子,新北市民要超過12年半(12.71年),台北市民更要花費近15年(14.99年)。

 

通算10年來,國人的不吃不喝買房指數增加了3年多(從5.87年到9.16年),也就是每晚1年買房子,不吃不喝的時間就要多拉長約4個月(0.33年)才能買得起。如果大家想在雙北都會區置產就更辛苦,新北市民每晚1年買房就要多熬6個多月(0.53年),台北市民每晚1年買房更要多熬7個多月(0.62年),愈晚買愈辛苦、愈追不上房價。

 

以房價所得比年增率觀察,全國而言,10年間有半數時間的漲幅超過6%,台北市甚至在2009年時上漲幅度過三成,新北市也有4個年度的漲幅超過一成,數字可見台灣人購屋痛苦指數遽增。雖然近年的房價漲幅似乎有些緩和,但下降比率大多不到2%,與增幅動輒10%以上相較,房價只能算凍漲,還稱不上有明顯下跌跡象。

 

 

 

 

房貸負擔率居高不下

 

房貸早已是受薪階級的惡夢,為了養房,許多人放棄結婚生小孩,因為房貸吞掉了一般人收入的驚人比例。以表四至表六的房貸負擔率為例,在國人每個月的日常開銷中,有將近4成(37.58%)是花在房貸上,其中新北市民的日常開銷有超過一半(52.19%)是用來揹房貸,台北市民身上的房貸負擔更是超過六成(61.52%)。

 

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的房貸負擔率,從10年前的將近四成,在2014年時一度高達66.59%,亦即每個月有三分之二的支出是花在房貸上。整體而言,國人所扛的蝸牛殼重量,在10年內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每年上漲幅度多數處於4%~8%之間,直到2017年才稍微緩和。雙北都會區市民的貸款負擔相當沈重,雖然近3年已不像往年瘋狂增加,但前7年的漲幅非常驚人,例如台北市在2009、2010年,新北市隨即跟進在2011、2012年時,漲幅甚至都達兩位數。

 

不僅如此,10年來國人每月實質薪資僅僅成長5%,從2008年45038元成長到2017年47271元,實質薪資成長與房價的增加速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簡言之,房價漲不停,房貸負擔率年年漲,只有2017年小跌,如此小小的跌幅,百姓當然感受不到經濟的果實。看來,對一般市井小民而言,無法解決房價問題,即便經濟數據亮麗到噴煙火衝太空,終究還是無感經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