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傳真:「暴動」-扭曲的歷史詮釋

無妄齋 2018年05月26日 07:00:00
香港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煽惑暴動雖告脫罪,然而暫以一項參與暴動罪成,刑期未卜。(湯森路透)

香港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煽惑暴動雖告脫罪,然而暫以一項參與暴動罪成,刑期未卜。(湯森路透)

經歷漫長司法程序,本土政治犯陸續產生。前文探討的2016年旺角警民衝突主角之一: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煽惑暴動雖告脫罪,然而暫以一項參與暴動罪成,刑期未卜;部份同期受審的青年亦告入獄,代表律師上呈求情理由,字裏行間感念他們堅守本土價值、為改變社會而獻身,教人扼腕嘆息。
 

重挫未了,風波不息。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於報章撰《暴動》一文,示意當天衝突實為毫無原則、節制之衝動,傷害自己國家及人民,無法包容;與之相對地,文中將「六七暴動」描述為貧富大眾福祉、抵制英治港府壓迫而「情有可原」的抗暴行為,抨擊本土抗爭動機之不正當。
 

此文一出,旋即引起公眾譁然,尤以拍攝「六七」相關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反應至為激烈,受訪時斥責工聯會昔年唆使工友參與,紛紛淪為損人害己的暴徒後下場悲慘,促請陳氏應就其言論鞠躬致歉;上述判決出爐之後,也以《這才是暴動》、《以愛的名義殺人放火》二文反駁試圖將旺角衝突與暴動看齊的言論。

 


 

重新詮釋 榮化赤色暴動
 

歷史因由往往錯綜複雜,在此無法一一細談「六七」始末經過。但對當時暴動的詮釋,從最近於本地上映的電影《中英街一號》,可察一二。
 

故事結構分開前後半闋,以同一地點沙頭角的過去與將來兩段時空敘事:上半以真實發生的1967年沙頭角槍戰作藍本,下半則以2019年一場虛構的大型抗爭後保育農地餘波為軸,折射現實香港近年爆發的連串社會運動。導演趙崇基的主觀意願,似乎較傾重以「同情地理解」青年的滿腔熱血及對社會不公憤怒的角度,切入兩段截然不同的「抗爭」場景,在冷靜且疏離的凝視之下互為比照。
 

可是細心看下去,不幸發現內藏中共史觀的毒素。電影篇幅所限,上半段幾近完全略去六七暴動幕後動機、組織甚至暴行,可以理解。但把薰陶男主角游學修一群貧困的鄉村學子的學校教師、邊境村落鬥委會描述為純粹為國為民的有志之士,面譜化受影響淪為不分敵我殺傷港人的暴徒成思想單純的熱血青年,將一場由中國文化大革命衍生之奪權、「一二.三事件」後中共成功控制澳門的實驗複製到香港的赤化暴行,美化為校園青春及抵抗強權高壓的文青式浪漫。
 

若然觀影前對歷史一頭霧水,大概真以為邊境慘案爆發,僅始於英治港府欺壓港人、貧苦工人階級,警察剝削與暴力,仇視久遠年代傾銷鴉片殘害中國國民的英政府助紂為虐,理據平面得幾近蒼白,徹底隱去中共幕後精心策劃的陰謀。即使過程中藉有教養的富家子、為脫貧從中國偷渡而來的青年分別對這場「反英抗暴」抗爭稍有質疑批判,也是流於片面。

 


 

回到槍戰本身,電影中的暴動場景幾無半份暴力痕跡:如狼似虎的中國武裝民兵持械越境襲擊被渲染成和平示威,沙頭角居民擲石場景全以惟美鏡頭處理,民兵最終開槍殺死五個警察僅透過收音機報道表達;那邊廂香港警察由以警棍與催淚彈還擊、開槍鎮壓,到押送無辜涉入事件的女主角廖子妤回警署的施虐過程,暴力卻統統鉅細無遺地呈現。
 

知名編劇Aaron Sorkin在《MasterClass》教授編劇技巧,其中提到一項重要原則:撰寫傳記或真事改編時,要參考一些道德底線,例如不能傷害涉事者;可以修飾事件,但不能違反真相。顯然地,上述電影不成比例、罔顧事實的處置背後,為「六七」翻案意圖昭然若揭。
 

下接的虛構抗爭,折射近年香港從民主派的溫和到本土派的激烈抗爭,更嘗試將當前青年的奮進,與昔時遭紅色政權及野心家蠱惑的暴動者等量齊觀,再以戲中參與過暴動的白髮老人徐徐道出暴動促使社會改進,完成故事上下半闋的情感連結,貫徹所謂的抗爭精神,令六七暴動搖身一變成可被理解及合理化的義戰(Just War),引起觀眾對上一輩暴動的同情。如此一來,卻有意漠視眾所周知的史實:扣連中國文革,反英抗殖為表,中共意圖奄有政權為實,為求目的不惜無差別燒殺擄掠,放置土製炸彈濫炸殺傷,從無道德理性可言。
 

掌握發言權 扭曲歷史
 

對於六七暴動,無論英治港府還是中共政府,皆因為政治敏感而對這段黑暗過去諱莫如深,幸得張家偉等民間史研究者努力整理史實,及以因《消失的檔案》重見天日的吳荻舟「六七筆記」等珍貴資料,雖然仍有爭議存疑,但暴動真相大體得以昭雪。
 

但所謂對抗爭「重新書寫」,不僅止於暴力潔癖,本質更是榮化赤色政權,偏偏又遮掩自身立場態度。無論是《中英街一號》抑或陳婉嫻、葉國謙對「六七」表達的態度,是要將暴動合理化,還是讚美紅色革命、貶低港青抗爭,難道他們就不明當年暴動真相嗎?不,他們都是明知而故意,暗合官方翻轉歷史詮釋的延伸。
 

早在董建華擔任行政長官之際,有份策劃六七暴動的「鬥委會」核心成員李澤添黃建立楊光等人,紛紛獲得授勳嘉許,有說是昔年暴動左派積極遊說政府的成果,引起公憤;2015年香港警隊更以「精簡內容」為由,悄然刪改網站內六七暴動涉及左派活動的文章內容,得到親中派表態支持
 

無獨有偶,工聯會連同所謂六七老兵創立的「六七動力研究社」等組織,近年亦一反過往低調做法,以偏蓋全地用「民族抗爭」的新論述取代過往「左派暴動」,高調為同志舉行公祭,在中共執掌在港主權的現在「平反六七」。即使大格局上的文革早已被中共定調為錯誤,但對於承其餘緒而失控的「民族主義運動」,在香港獨立漸成嚴肅政治議題而動搖國本之際,那些老愛國也許大有獎章扶植價值,「昔為階下囚,今成座上客」。
 

1984》嘗言:「誰控制過去即控制將來,誰控制現在即控制過去。」一旦歷史摻合掌權者的謊言,今天中共鼓吹的盲目愛國就可從過往的「民族義舉」得到證成,要港人紛紛投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往後也就容不得獨立思考、誠實審視歷史的人。
 

港難當前,政權步步進迫,我們更需慎思明辨,抵擋這股潛移默化的歪風。

 

※作者為香港人/網媒記者兼撰稿人

 

【延伸閱讀】

●鄭立專欄:香港需要以保護香港文化為綱領的政治

●今日台灣 不是明日香港

●【香港傳真】梁天琦:本土青年的吶喊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