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閔聲觀點:蓮舫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又如何

鄭閔聲 2016年09月17日 07:00:00
台裔參議員蓮舫當選日本「民進黨」黨魁,因對手質疑其雙重國籍問題,蓮舫隨即於6日向台灣駐日代表處申請放棄中華民國國籍,進而引起台灣政壇議論。(路透社)

台裔參議員蓮舫當選日本「民進黨」黨魁,因對手質疑其雙重國籍問題,蓮舫隨即於6日向台灣駐日代表處申請放棄中華民國國籍,進而引起台灣政壇議論。(路透社)

剛當選日本民進黨黨魁的台裔日本眾議員蓮舫,競選期間被爆出多年前從事演藝工作時,曾親口對媒體坦承擁有雙重國籍;儘管蓮舫宣稱早已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卻遭台北駐日代表處告知仍具我國公民身分。蓮舫為自己辯解時說:「基於現狀,日本並未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媒體卻使用『雙重國籍』,令人吃驚。」

 

這段發言,遭網路媒體「詮釋」為「蓮舫嗆:『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在國內引起好大一番風波。有熱愛台灣的立委氣急敗壞地批評蓮舫狠心;也有藍營人士見獵心喜,藉機以「失戀」諷刺民進黨一向親日,卻換來日本政客無情回應。

 

其實,「台灣不是一個國家」與「基於現狀,日本並未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語氣強度也許有差異,但本質上的意義相去不遠,就是蓮舫試圖藉日本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地位,規避自己擁有雙重「國」籍的推托之詞。這段發言的格局,完全不像個能率領政黨取得國會多數、自己則擔任首相領導國家的政治家。

 

然而,台灣對蓮舫失望,當然不是源於她的「政治家失格」,而是因為許多人打從心底將她視為「台灣子弟」,不由自主地在她身上投射過多期待;一時間無法接受她是個徹頭徹尾的日本人,「祖國」觀念相對於她一片光明的政治前途,只是種遙遠鄉愁的事實。

 

日本作家山崎豐子的長篇小說《兩個祖國》,探討的就是移民在文化母國與新歸宿間發生衝突時的複雜糾結。故事中,不幸生在二戰後期的日裔美國人,被迫在兩個祖國間做出抉擇,他們各自的人生經歷引導出截然不同的道路,有夫妻因此離異、血脈相連的兄弟在戰場上敵對廝殺;在東京審判擔任翻譯指導的主角,熬過了戰爭,卻迷失了自我認同,悲壯地飲彈自盡。

 

與烽火年代的日本人相比,在東京出生、成長的蓮舫無疑幸運許多,她清楚理解自己追求的目標與國家認同;這次事件,也只是她在關鍵時刻做出政治正確的選擇罷了。儘管對台灣人來說情感難免受傷,卻也不必有過度激烈的反應。

 

特殊的國際處境,讓台灣人內心深處藏著一股被認同的強烈渴望。這種渴望多數時候是正面的,它讓台灣人願意在全球任何角落發生災變時,慷慨伸出援手;它讓台灣人出門在外或接待異地客人時,總是擺出最溫暖的笑容、最友善的姿態,期望透過累積正面形象,讓台灣獲得更多理解與支持。我們也確實做得不錯。

 

但有些時候,這股被認同的渴望會轉為一種極端焦慮。我們常大力讚賞認同台灣的人與事,同時毫不留情地批評不合胃口的人物或言論。但這樣的反射動作除了展現強烈意志外,很難產生其他作用,因為沒有人應該、也沒有人可以強迫其他人接受特定的觀念與認同。最好的例子,就是實力強大的中國無論怎麼努力施壓,至今仍舊無法強逼台灣人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觀念。

 

無論面對的是認同或不認同台灣的國家或人物,我們都應該先自問,台灣想留給對方的形象究竟是什麼,然後自信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對方心中是否認定台灣是個「國家」當然重要,但終究不是我們所能控制。

 

蓮舫心中愛的、想像的國家和我們不一樣,那又如何?只要我們知道台灣是很棒的國家,就很夠了。

 

※作者為本報記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