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前進加薩】槍砲聲不斷 巴勒斯坦人照常過日子、享用開齋飯 

吳洛瑩李隆揆 2018年05月31日 15:00:00
加薩走廊當地的孩童,面對的是未知的未來。(攝影:李隆揆)

加薩走廊當地的孩童,面對的是未知的未來。(攝影:李隆揆)

一般提及或聽聞加薩走廊(Gaza Strip),腦中浮現的印象不外乎就是戰亂、子彈飛過、自殺示威和激進組織等人間慘況的代名詞,加薩的巴勒斯坦人呢?刻板印象想必也大多是發動聖戰的好戰份子。

 

若非親自走訪,對《上報》採訪小組來說,加薩永遠也只是以巴衝突下的人間煉獄。

 

但其實戰火下的日常除了槍砲聲四起、滿是前線傷患的醫院,更有從小立定的愛情盟約和父女親情,他們早已習慣把異常當成正常,這趟採訪行程,除了衝突,《上報》採訪小組在司機與地陪家中,體驗了巴勒斯坦人另一面的生活日常。

 

美味的開齋飯

 

《上報》採訪小組在進入加薩後,當地警方介紹的司機是個年僅20餘歲的阿哈穆德(Ahmed)。

 

車子從以色列邊境埃雷茲關口(Erez Crossing)進入加薩,一路駛進市區,從簡陋水泥樓房窺見這裡的生活不會是「安逸舒適」,但是到了司機阿哈穆德的家更清楚知道,家的定義不該侷限於建築物外觀。

 

 

16歲就與太太結縭,阿哈穆德夫妻目前育有6名子女,這3對雙胞胎(包含1對龍鳳胎)就是夫妻倆的寶貝。

 

阿哈穆德的家早被以軍炸毀,現在的棲身之所離邊境砲火不遠,是個用幾片鐵皮搭建的空間,更是阿哈穆德一家8口的避風港。

 

阿哈穆德以鐵皮打造的家。(攝影:李隆揆)

 

阿哈穆德與3對雙胞胎。(攝影:李隆揆)

 

《上報》採訪小組走進沒有電而幽暗的「室內」,女主人已準備好一大盤「開齋飯」擺在地板上,主客一起跪地共食。

 

原來在「齋戒月」期間必須等到日落後才可飲食,晚餐就是當天的第一頓飯。

 

「太好吃了吧!」出人意料的完美調味,讓《上報》採訪小組忍不住驚呼。

 

或許是因連日舟車勞頓,採訪工作耗神費力,這一晚,在加薩邊境鐵皮屋內與一家8口在暗夜下共進晚餐,此刻,寧靜之中的美味格外令人珍惜。

 

阿哈穆德家中的開齋飯。(攝影:李隆揆)


不一會兒,才剛離開的邊境示威抗議聚點突然槍聲四起。

 

阿哈穆德說:「我每一天都聽得到。」他們對於砲火的淡然安撫了相對不安的我們。

 

阿哈穆德回家後忍不住抱起兒子親了又親,剎那間,親情的威力足以抵擋戰火造成的恐懼,令人暫忘方才止息的槍聲,隨時可能再響起。

 

阿哈穆德對兒子的憐愛溢於言表。(攝影:李隆揆)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

 

另一位身肩重任的父親是地陪納貝爾(Nabeel)。

 

他與太太是遠親,16歲結為連理。竹子架的露天平台是納貝爾親手為家人打造的乘涼基地,也是他在夜晚的安歇處。

 

13名子女,最小的女兒珍納哈(Jannah)才8個月大,名字在阿拉伯文中原意為「天堂」。

 

納貝爾全家福。(攝影:李隆揆)

 

納貝爾以竹子搭建的乘涼平台。(攝影:李隆揆)

 

納貝爾的子女往外望。(攝影:李隆揆)

 

在《上報》採訪小組詢問之下得知,納貝爾大學時主修英國文學、先前曾擔任巴勒斯坦法塔赫(Fatah)政府內政部的翻譯,但自2007年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取得加薩控制權後,家園完全遭以色列封鎖。

 

因此,直到《上報》採訪小組來訪前,納貝爾已10餘年未曾開口講英文,儘管如此,納貝爾仍能與我們溝通無礙,順暢自然。

 

他站在遭以色列軍方夾擊的邊境告訴《上報》採訪小組:加薩人生而願為「回歸」而奮戰,世代相傳。

 

納貝爾採集地下水。(攝影:李隆揆)

 

或許外界還是難以理解加薩青年為何甘冒生命危險,願意到邊境示威抗議,但納貝爾引述他最喜歡的英國詩人但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詩句:「It'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與其從未愛過,不如愛過而失去)」

 

這句浪漫的詩卻鏗鏘有力地解釋了加薩青年前仆後繼赴邊界抗議,追求肯認(recognition)的堅決心理:與其放棄抗爭、坐以待斃,他們選擇起而行,放手一搏。

 

所以,我們看到了5月14日以色列建國紀念日當天,這廂美國慶祝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那廂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卻因不滿而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造成逾60死的慘況。

 

 

9天採訪,後會有期

 

《上報》採訪小組出發前規劃採訪「災難日」衝突後加薩巴人的後續抗爭,但隨著17日伊斯蘭的年度盛事「齋戒月」盛大展開,巴人抗爭暫歇,我們意外窺見「烽火即日常」是何種樣貌。

 

但是,我們也逐漸明白,在外界加諸過多想像於這片狹長土地時,採訪小組要呈現的除了顯而易見、充斥刻板印象的外在衝突,巴勒斯坦人心中對以色列、對未來、對和平、甚至是對自己那股濃得化不開的種種內在衝突,也是我們的文字與鏡頭應該忠實記錄的新聞原料。

 

所以,《上報》採訪小組走訪了無國界醫生巴人抗爭常客、哈瑪斯(Hamas)與法塔赫(Fatah)支持者、以色列執政黨外交事務部主任等,盼能盡力把加薩當地各面向的人事物帶給讀者,對我們來說,9天的採訪時間,仍然太短。

 

最後,巴勒斯坦人民失去至親的痛,雖然仍在「齋戒月」節期中隱隱作痛,和平,永遠還是絕大多數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心中最美的夢。

 

來看精彩的《上報》國際現場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