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城會議 (1)】聚焦大數據 第19屆城市文化交流會議台北落幕

傅莞淇 2016年09月17日 08:16:00
第19屆「城市文化交流會議」與會者合照。(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提供)

第19屆「城市文化交流會議」與會者合照。(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提供)

邁入第19屆的「城市文化交流會議」14日在台北落幕。本屆主題為「城市文化政策的影響力:大數據與深價值」。匯集台北、香港、上海及深圳4個城市數十名代表及學者,探索及交流大數據如何有效進入城市政策制定流程中,進而突破質化與量化的框架,為文化價值找到定位。

 

(取自竹圍工作室活動頁面)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於1997年在香港出發,是由民間主導策劃的跨城對話網絡。每年推選當屆核心主題,在4個華文城市輪流舉行以文化界人士為主的討論會議。旨在透過經驗分享與思考交流,推動城市文化政策的多元發展。前2屆主題分別為「移動互聯時代的城市文化發展」及「城市閱讀」。

 

台北方代表除了主辦方「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視盟)理事長陳擎耀、及本屆策劃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俊裕外,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佩霓與時逢台北獲選世界設計之都的辦公室執行長吳漢中等人也提出報告。

 

整體來說,扣題最緊的香港自科技角度反思大數據帶來的挑戰,重視政府作為人民公僕的功能。上海從全球性文化城市的高度,陳述政府大力推動的政策如何既廣且深地造益市民。深圳作為4城中最年輕的城市,分享了迅速崛起的挑戰與機會,以及尋找歷史重量的經驗。台北則展示了城市的多元面向與民間強盛動能,也對政府提出更高的期許。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於會議中發言(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提供)

 

探索大數據在文化決策中扮演的角色

 

針對這次會議主題,蕭麗虹與香港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董事會主席靳埭強都自謙認識不深,但由這次會議獲益良多。香港恆生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教授許焯權也表示本屆主題相當具有前瞻性,在大數據討論橫掃商界的時代,文化人好像還沒有足夠地思考文化與科技交匯的影響有多巨大。

 

多次與會的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總監毛少瑩指出,這是四城會議首次討論文化與科技的議題。如果文化界對此感到迷惘,顯示「我們的準備不足」。她表示,文化研究政策者對傳統數據的分析與應用都還不算完善,大數據已經來了。她認為大數據可以協助突破過去無法量化的部分,但需要與傳統數據應用方式有所橋接、整合進入現有制度。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俊裕於會議中發言(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提供)

 

劉俊裕在總結時表示,大數據背後的價值仍然是人。科技延展了視野與連結,讓人們接觸到不一樣的面向,也同時挑戰了人理解及整合自我定位的能力,相關的焦慮隨之而生。他認為,在大數據崛起的過程,找尋生命的意義仍然是一個不變的課題。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