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 : 中國AI矽谷化的勞工危機

吳奕軍 2018年06月20日 07:00:00
先進國家針對AI可能引發的衝擊,已經著手強化社會安全網,以保護將受影響的大量勞工。(湯森路透)

先進國家針對AI可能引發的衝擊,已經著手強化社會安全網,以保護將受影響的大量勞工。(湯森路透)

由於中國數位科技蓬勃發展與政策鼓勵等因素,許多專家認為中國將出現多處「AI矽谷」,然而中國製造業發展仍未成熟,地方政府創造就業能力薄弱,上億中低端勞工之去從以及貧富落差,勢將成為中國重大社會問題。

 

美國哈佛大學與前歐盟經濟學者拉伯爾(Marion Laboure),以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研究員布朗斯坦(Juergen Braunstein),於四月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應用新技術的速度快、隱私權薄弱、大量個資取得容易,加上政策與資金推動,也許很快會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出現AI(人工智慧)矽谷。

 

30年來,中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之主因,包括大量勞工、成本低廉、外資投資、政策鼓勵。然而如今美國製造可能成本更低,中國人力土地成本高攀,加上政策變化與政治緊張,外籍製造業近年展開大遷徙,中國風光一時的製造業面臨存亡之秋。

 

中國社會發展程度仍相當不均衡,製造業迅速退場將影響大量工作機會,然而藉由製造業讓內陸人民脫貧之需求甚殷,恐將激化社會壓力。

 

大量製造業撤出或者停滯,高品質製造業(質造)還來不及跟上,這些製造業未來若仰賴AI,將難以吸納大量中低端勞工—廣東深圳三和大神現象之社會死角,正是冰山一角。

 

中國轉型質造時機是否過早

 

儘管樂觀派看到中國重金栽培新科技產業之巨大潛力,然而這些產業大多仍在萌芽階段,產值佔比仍低,短期撐不起中國經濟重擔;另因資訊不明、轉型不易、風險偏高,難免外商質疑。

 

例如幾年前廣東東莞台商就有一波數千家關廠撤退潮,另外江蘇昆山因環保執法等因素,不久前許多台商也醞釀撤離。今年日商巨擘日東電工(Nitto)和尼康(Nikon)相繼撤離江蘇蘇州,韓商三星電子(Samsung)撤離廣東深圳。

 

《金融時報》經濟學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曾表示,現今中國強調「質造」卻忽略「製造」,有如窮人得了富貴病,低端製造如果大量外流,高端製造短時間內趕不上,中間落差太大。此說法部分值得商榷,恐怕不是中共刻意質造而偏廢製造,而是難以駕馭政經系統因素。

 

近年許多製造業從中國退場,主因營運成本上漲,在政治掛帥的「中共資本主義」主導下,市場機制失靈,中國製造業實力與基底尚未穩健,地方政府以「暴發戶」之姿實踐「大躍進」精神,加上應付GDP式的考核標準,導致熱衷搞基建、炒地皮,忽視穩紮穩打的製造業。

 

中國是自動化主要市場

 

花旗銀行和英國牛津大學曾經合作報告指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工業自動化最大市場。諷刺的是,快速大規模的工業自動化將使中國難以經由傳統工業化過程創造經濟成長。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與專欄作家科文(Tyler Cowen)則指出,如果欠缺經由製造業創造大量工作所形成的中產階級,將使新興經濟體之貧富差距惡化。

 

先進國家針對AI可能引發的衝擊,已經著手強化社會安全網,以保護將受影響的大量勞工,例如積極研究基本收入、強化協助轉業機制。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去年底發表報告「工作失與得」(“Jobs Lost, Jobs Gained: Workforce Transitions in a Time of Automation”),認為到2030年恐將有8億工作被AI取代,全球勞工14%失業,專業經理、高階知識或技術、社交互動之工作較不易被取代。麥肯錫這項研究報告涵括全球將近90% GDP的46個國家,超過800項工作。

 

另一方面,許多專家卻認為AI對工作的衝擊被高估了,主因AI尚未能發展多工與多元溝通能力、欠缺大量關鍵資料,這些複雜因素恐怕一個世代之內難以解決。此外,也得經過基本工資上升與AI成本下降等漸進過程,才會影響大量工作機會。

 

麥肯錫也樂觀指出,到2030年將會增加將近9億工作機會,其中約9%工作目前還不存在。這些新增工作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的消費型態、銀髮產業、基礎建設、綠能產業、家務外包、新科技應用等等。高達9億的數字似乎彌補了那失去的8億工作,但由於新舊工作技能大不相同,未來數十年勞工市場仍將面臨重大變革。

 

麥肯錫預估全球將有3.75億人必須學習新技能或轉業,大量失業者若一年內無法復職,很快會使國家的失業率飆高、薪資凍漲,這將是全球性的艱鉅考驗。

 

此外,美國東北大學和市調公司蓋洛普(Gallup)合作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美國人認為AI將導致更多人失業,其中藍領勞工擔心者高達八成,超過五成的受訪者認為AI對就業的威脅大於移民和外包--至少目前在心理層面,勞工對AI甚為擔憂。

 

中國地方政府主要財源早已不是製造業,而是大量基礎建設以及房地產炒作。(湯森路透)

 

中國面對AI嚴峻考驗

 

上述的考驗在中國將更為嚴峻。中國30年來雖然成為世界工廠,地方政府主要財源卻早已不是製造業,而是大量基礎建設以及房地產炒作,如果製造業職能被AI大量取代,將是雪上加霜,產業鏈中低端工作大量消失,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將更為嚴重。

 

AI盛行之後,財富將更明顯朝向資本雄厚、開發能力強的企業與人才集中,甚至深受中共資本主義所掌控,凡人若未能自我武裝或者順利轉職,將危及待遇或者失業,而受困於戶籍制度、醫療照護、社會福利的上億勞工,恐將首當其衝、受傷慘重。

 

雖然AI大量取代工作的整體成本很高,就業機會尚不至於突然大規模崩盤,但是猶如工業革命進程,社會之變化將如溫水煮青蛙,到了臨界點,AI將造成重大衝擊,對於地方動盪不斷、監控日趨嚴密、勤於粉飾太平、拙於民主制衡的中國社會而言,尤其值得警惕。

 

對台灣而言,縱然中國國情不同,但亦足堪借鏡。值得關注的是,AI不只是技術能力或者科技產業的問題,對市場、社會、政經環境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台灣正視AI發展,穩定的經濟成長是重要基礎,此外投資創新產業、改革金融政策、創造轉業機制、鼓勵終生學習、促進人才流動、保障收入補助,甚至補正法令規章,環環相扣,都是值得進階探討的議題。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延伸閱讀】

●奕軍專欄:中國地方債 危機恐怕爛到根

●勇敢西進的台青們 豈可不知中國「三和大神」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