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界憂「排擠效應」 C肝新藥納健保恐破局

上報快訊 2016年09月20日 09:00:00
 衛福部擬將C肝新藥納入健保,但這項福音恐有變數。(圖為示意圖,翻攝網路)

衛福部擬將C肝新藥納入健保,但這項福音恐有變數。(圖為示意圖,翻攝網路)

長年以來,肝病可謂台灣的「國病」,而為根除肝病威脅,衛福部長林奏延曾於7月30日表示,將推動「C肝國家型防治計畫」,2017年將C肝新藥納入健保,依據藥廠議價結果、預算規模及C肝患者登錄狀況,決定用藥優先順序,將是C肝患者一大福音,但如今這項福音恐有變數。由於2017年度公務預算已確定不能納入C肝新藥,且健保會醫院、付費者等代表意見分歧,至於健保給付是否採病患部分負擔,需待9月23、24日召開的「健保會總額協商」時才會有定論。

 

據了解,C肝新藥療效達9成以上,但價格高昂,衛福部健保署於9月14日舉辦「台灣C肝治療面面觀」公聽會,其中台灣肝病研究學會理事長簡榮南指出,台灣C肝患者估計有55萬名,除了包括接受傳統治療失敗、高齡不願接受治療的人外,驚人的是有高達半數的患者(約28萬人)不知道自己患病。因此他建議加強C肝防治計畫,降低藥價,治療更多人,並全面篩檢監控。

 

但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2017年的公務預算早已編列完畢,尚無納入C肝新藥經費的空間。此外署內在C肝新藥的預算編列上也未達共識,先前於8月18日召開的「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決議,C肝新藥應使用「其他總額預算」(令設專款,不含在醫院、基層等公務預算額度內)來支付,但也有健保委員認為不該為特定藥品開先例,因此也可能納入「一般總額預算」(由健保的公務預算支應)。

 

C肝新藥納健保給付遭醫界反彈 政策立場大轉彎

 

綜觀7月底林奏延宣布「新藥納保」到9月「C肝治療公聽會」的期間,不難發現在C肝防治此一重大公衛議題上權責單位的立場反覆,原先C肝新藥納保的美意在遭到醫界反彈後嘎然而止,更有媒體報導衛福部長林奏延「在短短一天之內自棄原本健保全額給付的政策立場」,更使新政府遭到批評「施政方向呈髮夾彎一轉再轉」。

 

例如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就曾呼籲「新藥引進應專款專用」,他強調未來將有更多新藥引進,日前曾邀集各層級醫院團體及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因應之道。據楊漢湶表示,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目前國內健保醫療費用「應平均分配於重大傷病患者、慢性疾病治療及一般民眾醫療需求」,新藥引進唯有「專款專用」,才不會壓縮到一般民眾醫療需求。
 

而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清泉也曾指出,C肝新藥受到各方矚目,健保署打算10年編列800億預算納入健保給付,雖樂見病患可以使用更好的治療藥物,「但健保經費有限,若只將C肝新藥納健保,勢必排擠其他醫療資源,同時壓縮一般醫療服務」;就此而言,不難看出衛福部的政策走向之所以180度大轉彎是受到醫界的意見所影響,而這也導致林奏延遭到媒體批評「未從全民角度檢視健保政策」。

 

但暫擱置衛福部、健保署與醫界乃至於其他罕病團體之間的意見攻防, C肝防治的問題已從「無藥可治」過度到「沒錢可治」的階段,這件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及觀察一個更結構性的問題,也就是政府如何在重大公衛議題上衡量「齊頭式的平等」與「醫療效益」之間的利弊得失──簡單來說,究竟是要對不同種類的病患等同視之,以追求形式上的平等、還是以效益而言投入有限的醫療資源,把錢「花在刀口上」?

 

衛福部長林奏延曾於7月30日表示,將推動「C肝國家型防治計畫」,2017年將C肝新藥納入健保,但遭醫界強力反彈。(翻攝自政務官專區

 

這個議題必須在「台灣C型肝炎現況」的認識上加以討論。一直以來,肝病可謂台灣的「國病」,始終在國人10大死因中名列前茅。據衛福部統計,「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名列國人2015年10大死因第10名,但事實上這樣的統計排名還略嫌保守,因為這並未計入「因慢性肝病惡化罹患肝癌」的死亡人口(癌症為10大死因榜首,肝癌又在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2)。

 

根據台灣肝病研究學會統計,台灣地區約有百分之2至百分之6的人感染到C型肝炎,也就是說國內約有40萬至60萬的C型肝炎患者。而感染C型肝炎之後,約有7至8成的人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這些患者經過2、30年後,又有2至3成的人會演變成肝硬化,其中每年約有百分之5的人會併發肝癌。而驚人的是,其中約有半數的患病人口並不知自己已罹患C型肝炎 。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曾出,「C肝全球盛行率約為1.6%,台灣是4.4%,為亞洲國家最高」,而台灣在防治C肝的挑戰,除了低估感染人數(約有3成患者沒出現明顯症狀,故半數的患病人口不知自己罹患C型肝炎),導致高風險族群不易掌握外,同時也有4成患者因傳統治療出現副作用而停止治療等。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中南部、東部為C肝高盛行率的「重災區」,其中經濟相對困難,弱勢患者比例也高,依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調查,雲嘉南地區的C肝篩出率高達7.3%;東部地區達6%;高屏地區5.4%;中彰投地區4.4%;桃竹苗2.5%;北部地區最低,篩出率1.9%。

 

雪上加霜的是,「C肝重災區」與「洗腎重災區」區域是重疊的,事實上因洗腎而交叉感染C肝的案例絕不在少數。依據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的統計,全台約8萬的洗腎病患中約有30%因洗腎而交叉感染C型肝炎。換言之,這些集中在中南部區域的「雙棲患者」,是急需健保挹注資源的對象。

 

 

新式口服藥治療率達95% 副作用、療程及成本皆減少

 

但值得高興的是,新式口服藥的問世使得C肝治療率可上看95%之譜,相對於舊式療法(注射「干擾素」、口服「雷巴威林」)而言,新式口服藥不但副作用大大減少(新式療法最多初期有一點頭痛、倦怠感等;舊式療法副作用包括流感症狀、皮膚過敏、噁心、腹瀉、貧血、憂鬱及掉髮等),且療程縮短至12至24週,可大幅增加C肝病患完成療程的機會,同時也可控制C肝病毒繼續擴大感染的程度。

 

 

此外在成本考量上,採用新藥也較符合經濟效益。雖帳面上新藥的成本較高,但因為口服新藥治癒率高,且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節省目前健保花在副作用治療的門診費用,計算下來估計每人可節省9.5萬元。此外考慮到未來治療肝癌、肝硬化的費用也可省下,效益顯而易見。

 

新藥成本台灣為全球最便宜

 

目前國內C肝新藥藥廠分別為艾伯維、必治妥、吉立亞等三家藥廠,目前均需自費,其中以吉立亞藥價最高,一個療程需140萬元,至於艾伯維、必治妥則分別為85萬及40萬元,若非健保挹注資源,均非一般民眾能夠輕易負擔的價格。

 

以其他國家為例,在美國使用C肝新藥完成療程需要250萬元,日本最便宜的C肝新藥約40多萬元、韓國近30萬元,但日前衛福部長林奏延與藥商成功議價到25萬元,中央健保署長李伯璋對此表示,艾伯維、必治妥兩家藥廠均同意降價至25萬元,至於吉立亞,因藥物適應症較廣,因此不願意加入健保給付,堅守自費市場。但即便沒有每家藥廠都點頭同意支援健保體系,台灣C肝新藥的價格仍為全球最便宜。

 

「齊頭式的平等」與「醫療效益」的抉擇?

 

雖說目前衛服部已爭取到全球最便宜的新藥價格,但依照台灣患病人口來看,C肝新藥若是納入健保給付後確實是沉重的負擔,但若以醫療效益的角度來看,C肝新藥不但治療率達95%,且在往後的2、30年間可以有效減少肝硬化、肝癌、C肝舊式療法副作用、甚至洗腎病患的醫療成本等,其效益之高仍相當顯著。

 

依照目前的輿論風向而言,「C肝新藥」的討論似乎困在健保體制的零和遊戲之中,反對者均以種種健保資源應「雨露均霑」的論調來支撐「反C肝新藥納保的論點」,認為在有限的資源下,應將健保預算平均投入,追求某種齊頭式的平等。

 

但肝病長年以來皆為國人健康之軟肋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今有藥到病除的治療方法出現,站在照顧國民健康的立場上,政府有何理由將C肝新藥納保的選項排除在外?「齊頭式的平等」與「醫療效益」事實上也不應落入二元對立的窠臼之中,新政府不如思考如何靈活運用有限的健保資源,使「醫療效益」與「平等」能夠安然並存。(李先泰/綜合報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