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弋丰專欄:沒辦法回頭的民主對上專制 哪個好

藍弋丰 2018年07月14日 07:00:00
民主與專制孰優?或可以柯文哲一席話推敲討論。(攝影:張凱婷)

民主與專制孰優?或可以柯文哲一席話推敲討論。(攝影:張凱婷)

7月7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國會監督團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募款餐會,本來是肩負幫公民團體主持拍賣募款的重任,但人剛上台,抗議者不顧主辦單位是在募款,還沒讓柯文哲主持拍賣,就先大聲抗議,柯文哲於是離題回應,在回應過程中提到台灣的民主發展,表示前總統李登輝對台灣歷史最大貢獻,就是讓台灣走上一條沒辦法回頭的民主之路,面對一切爭議得用民主的辦法解決。

 

柯文哲的原意,就如同其一貫思考方式,是一種機械式的邏輯:反正已經就是民主,無法回頭,所以完全不用考慮專制,台灣不用再思考專制與民主孰優的問題,這個議題結束。

 

但柯文哲沒想到的是,大部分人可不是「人工智慧」,無法了解機械邏輯,此言一出,產生許多其他解讀,說柯文哲是懷念威權時代,認為專制比民主好云云,更引申出一連串基於這種誤讀而批評柯文哲的文章,議題不但沒結束,還節外生枝。

 

所以,其實或許台灣還是需要討論一下專制與民主哪個好。

 

不妨就先說答案:當然是民主好。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若長官命令你什麼命令你都得聽,那你唯一的對付辦法,就是讓長官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命令你,也就是對上「隱瞞資訊」,長官也不是吃素的,必然也會對下隱瞞資訊來反制,上下交相賊,很快的整個組織就會因為人人欺上瞞下而變得極度無效率,這就是為何軍事組織在各國往往都是最無效率組織的基本原因。

 

豐田式管理

 

相反的,全世界的管理學標竿,所謂「豐田式管理」,其主要特色之一,就是「人員自主化」,第一線員工隨時都能對生產線有自主管理權限,任何人發現故障問題都有權立即停止生產線,主動排除故障,解決問題;工作人員發現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就可以變更標準作業,促進生產效率。這種由下而上的「民主」方式,最終成為效率的典範。

 

也就是,與一般人直覺的想像恰恰相反,民主其實比專制更有效率。不僅企業如此,打仗也是如此,在歷史上,美國獨立戰爭的勝負,很大因素就在於兩軍的民主與專制文化造成的巨大差異。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代,英軍是標準的由上而下威權專制體系,指揮順序較高的將領有絕對的指揮權,指揮順序較低的將領毫無置喙餘地;相對的,美國的大陸軍,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民兵組成,雖然軍中有指揮體系,但是在平時,誰也沒有比誰高級,上下尊卑的觀念不強,決策還常投票決定,因而成為一隻較為帶有民主特色的部隊。

 

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最重要戰役邦克丘戰役中,英軍就因為專制的指揮體系吃了大虧,當時美國民兵據守在查爾斯鎮半島上,較為年輕、爵位較低的柯林頓將軍,提出應該從半島與大陸連接處登陸,可從後方將民兵一網打盡的計畫,但是位高權的總指揮郝將軍,卻認定民兵不堪一擊,因此從半島末端登陸正攻,結果造成英軍傷亡慘重,此後於整個波士頓圍城戰期間內再也不敢主動出擊,讓華盛頓有時間慢慢整頓烏合之眾的民兵部隊,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重要關鍵之一。

 

民主避免了災難
 

相對於專制威權讓英軍吃癟,華盛頓卻由於民主避免了類似災難。

 

在華盛頓包圍波士頓的過程中,屢次都想對波士頓發動突擊,但是每次作戰會議投票,其他要員無視華盛頓是指揮官,一點也不給他面子,總是全員否決他的提議,最後,當英軍撤出波士頓時,華盛頓進入波士頓發現,英軍的守備固若金湯,要是照華盛頓的意見貿然進攻,必定會全軍覆沒。民主拯救了華盛頓,也讓美國獨立戰爭能繼續進行下去。

 

波士頓只是整場獨立戰爭中,民主與專制交手的第一個舞台。隨後,當華盛頓兵敗紐約,英國準備提出一舉消滅反抗勢力的作戰計畫時,又再度顯露出威權體制的弱點。

 

在威權體系中,由於上下權力相差巨大,即使同為將軍,爵位與指揮順序稍稍有落差,就是完全發號施令與只能乖乖聽話的差別,權力落差太大,因此人人都積極「往上爬」,下級表面上服從,一有機會就想把上位者擠下來,取而代之,而上位者則要全力阻止他得逞,上下交相賊,英軍就陷入這樣的內部矛盾。

 

只要爵位最高的郝將軍在,一切就由他指揮,因此伯哥因將軍打算脫離郝將軍,得到獨立指揮部隊的權力,以便力求表現,用戰功來超越郝將軍,於是,伯哥因提出了一個兵分兩路、南北對進的計畫,由他負責從北往南主攻,讓郝將軍從南往北配合,雙方會師,切斷新英格蘭地區與其他殖民地的聯繫,如此就能逼迫殖民地投降。

 

這個雄偉的計畫,唯一的問題,就是老狐狸郝將軍可不願意配合演出,要是這個計畫成功,伯哥因的光采絕對會蓋過郝將軍自己,郝將軍於是提出了另一個計畫:從紐約出兵,追擊華盛頓,擒殺華盛頓的部隊,並一舉奪下費城。當時歐洲戰爭往往奪下敵方首都就必然結束,而他與華盛頓決戰的精采戰役,光輝將屬於郝將軍一人所有,伯哥因想「插隊」靠戰功超越他的地位?門都沒有。

 

專制的詛咒讓英國自亂陣腳

 

當這兩個案子呈到當時的殖民地事務大臣喬治‧傑緬手上時,輪到他思考權力順序問題了:若伯哥因太過成功,難免「功高震主」,不能讓伯哥因太出鋒頭,最好讓他因為沒有南北對進,支援不足而戰敗。相對的,要是郝將軍與華盛頓光輝決戰,結束了戰爭,那還得了,最好讓他也是無功而返。

 

不過,若是到時戰敗追究責任,該怎麼辦?最好就是找郝將軍當替死鬼,一石二鳥,於是「大內高手」傑緬下達了「創造性模糊」的指令,一方面說郝將軍應適時支援伯哥因,但不下明確的命令,暗示郝將軍有違令的空間,讓郝將軍自行其是,到時萬一出事,就可以把錯都推到郝將軍頭上去。

 

三人的宮廷鬥爭環環相扣,最終造成伯哥因將軍大敗全軍覆沒,使得法國對大陸軍的戰力刮目相看,決定投入支援美國,是美國獨立的重要關鍵。專制的詛咒再度讓英國自亂陣腳。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最後階段,民主則再度拯救了華盛頓,當時,柯林頓將軍在紐約深溝高壘,華盛頓卻非常想拿下紐約,他認為加上法國海陸軍兵力足以對紐約發動攻勢,好幾次提案要求聯軍攻擊紐約。但柯林頓在紐約坐擁雄厚部隊,且多年經營,防禦工事極為完整,若真的照華盛頓的想法進攻紐約,鐵定會釀成一場自殺式的大災難。

 

幸好,每當華盛頓提出進攻紐約的自殺計畫,在投票中就會遭到幕僚群全員否決,最後,華盛頓沒有進攻紐約,再度躲過慘敗命運。

 

民主才是真正有效率的制度

 

法軍選擇另一個戰略,那就是將海軍開往契沙比克灣,與英國海軍決戰,雙方戰成平手,但是英國艦隊規模較小,無力再戰,只能先回紐約去整頓,英軍失去制海權,使得在約克鎮的康華利斯部隊成為甕中之鱉,最終全軍投降,消息傳到倫敦,殖民地事務大臣喬治‧傑緬向首相報告這個壞消息時,他大叫一聲:「天啊!全完了。」英國議會決議戰爭已無法再繼續下去。

 

美國的獨立過程,可說就明白告訴世人,民主乍看之下亂糟糟,但是正因為訊息與意見能夠呈現,因此才是真正有效率的制度,相對的,專制一聲令下大家都沒意見,固然乍看之下很風光,但卻會導致嚴重的資訊阻礙,上下交相賊,而使得組織自亂陣腳,總是做出錯誤決策。

 

所以民主與專制孰優?的確是不用再討論,只有民主一個選項,李登輝先生讓台灣走向民主道路,無法回頭,的確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面對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就像柯文哲所說,即使民主常常亂糟糟,我們也得用民主的方式解決問題,畢竟,人人都能有多元意見,正是民主之所以有效的根本原因。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

 

【延伸閱讀】

●藍弋丰專欄:連衣索比亞都知道 保衛國家不是只靠普世價值

●藍弋丰專欄:想成為「東方瑞士」 先搞懂瑞士對台灣真正的啟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