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奕軍專欄:就算美國不防 「中國製造2025」也難成功

吳奕軍 2018年07月18日 07:00:00
「中國製造2025」這個時間指標已經失去意義,最近還意外名列禁言的「敏感詞」。(中新社提供)

「中國製造2025」這個時間指標已經失去意義,最近還意外名列禁言的「敏感詞」。(中新社提供)

美中貿易衝突加劇之際,近期美國《紐約時報》一篇專欄文章提到美國無法阻止「中國製造2025」走向成功,引起不少討論。其實中國製造業固然會持續發展,但就算美國不阻止,「中國製造2025」也難以成功。

 

《紐約時報》本文作者袁莉資歷顯赫,曾是優秀的資深記者與主管,十多年前加入《華爾街日報》,擔任WSJ.com專欄作家,並且報導美國電信產業,2008年返回中國擔任《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主編,並於2014年晉升該版總編輯。以其在美國主流媒體的亮麗成績,堪稱中國之光,在中國備受矚目與敬重。袁莉近期開始為《紐約時報》撰寫專欄。

 

袁莉7月4日發表本文,以廣東東莞的發展為例,主要認為「中國製造2025」關乎中國大量製造業之生存,不只是中共高舉的國家政策,也來自中國大量製造業者之深刻體認--不加速現代化就會滅亡。而且早在2015年官方公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之前,各地大量製造業為求生存已積極嘗試自動化,此重大政策則順勢發揮統合效率之作用。

 

重點是平衡關係與公平競爭

 

積極關注本議題以及台海安全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旋即於7月5日推文回應:「我們的目標不是讓中國製造2025失敗,而是必須保持美國和中國的平衡關係與公平競爭,不能放任中國藉由欺騙與竊取我們智慧產權以求勝。」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 (Made in China 2025),靈感來自德國「工業4.0」,然而中國製造業位階遠落後德國,實不能類比。本政策旨在促進中國製造業升級,期許中國十年內能在十大科技領域成為領導者,包括電動車、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軌道設備、電力設備、農機設備、醫療生技、先進資訊科技、自動化機床機器人。

 

中共近年積極將「中國製造2025」宣傳為邁向高科技新時代之偉業,根據計畫願景,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發展為「製造強國」,2035年製造業將能超越德國日本等高端工業國家。

 

近年台灣許多主流媒體一如吹捧一帶一路,覺得中國厲害了,讚賞「中國製造2025」藍圖,不論年齡與教育水平的朋友圈與網路社群,也常見許多讚佩中共高瞻遠矚,同時不忘「反觀台灣」之譏諷言論。

 

然而從袁莉本文中,我們難以明白「中國製造2025」所謂「成功」的標準為何?許多中國學者專家對此計劃也是茫然,並且認為此刻最好韜光養晦,避免高調。

 

例如某位北京師範大學金融教授就對計畫粗率不以為然,並且認為如果要讓國際社會釋懷,最好別再吹噓「中國製造2025」戰略,而應專注於簡單的製造業升級計劃。這位學者撰文直言,政策雖然崇高,但缺乏具體細節,在人事、預算、資源分配上未見具體安排。據稱此政策基本上是「前瞻性和指導性的文件」。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 ,靈感來自德國「工業4.0」。(美聯社)

 

中國製造2025可做不可說

 

也許是顧及國內外輿論,「中國製造2025」最近意外名列禁言之「敏感詞」,六月底中共下令媒體報導美中貿易衝突禁用「中國製造2025」一詞。此情境類似日前歌頌中國發展的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一度火紅之後迅速慘遭冷凍。

 

據悉這份發佈給媒體的指令來自北京「網管辦」,另有說法是來自中國網民所戲稱的「真理部」,內容大致包括:

 

1) 三不轉:不轉川普、美國政府發言人和官員言論。不轉美國媒體報導評論。

2) 證監會將針對穩定市場組織專家引導發聲,人民銀行將提出經濟發展政策。

3) 劉鶴表示中美貿易階段大戰要理性冷靜,穩定市場預期。精細打擊分化美國內部不同群體。

4) 不要對川普粗俗攻擊搞成罵戰。

5) 媒體做好持久戰準備,不因美國表態起伏,淡化股市與貿易戰關係。

6) 強化報導經濟亮點,展現經濟持穩之預期。

7) 再次強調:不再使用「中國製造2025」,否則追責。

 

所謂「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政治諷刺小說《一九八四》的大洋國四大政府機構之一。中國網民借用譏諷「真理部」,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廣電總局、出版總署、文化部、國家網信辦等多種言論出版審查機構之總稱。四年前,騰訊網曾有編輯因為公布騰訊網受到「真理部」之指令而被解僱。

 

對於美中貿易衝突,美國官方決策過程並不諱言針對「中國製造2025」。然而中共似乎有意誇大這種針對性,轉移「中國長期未遵守國際貿易公平規範」之焦點,並據以激發遭受「美帝」迫害之民族情緒。

 

中共還是會持續進行「中國製造2025」相關計劃,但製造業自動化之問題,不只是高科技問題,還涉及大規模複雜的社會、政經、法規、環境問題,在2025年之前頂多有中低端的成績,不會有高端大規模原創性與突破性進展。而面對近年過度高調所引來的壓力,中共將會逐步調整作法,將更懂得結合民間企業、團體、傳媒甚至大外宣的力量,會改變、會升級、更有技巧,會更注意國際輿論的反彈。

 

袁莉也提到「這些現代化可能不會在2025年實現,實際實現可能需要2025年過後的很長時間。」--等於說「中國製造2025」這個時間指標已經失去意義。但若認為「中國將實現目標,主要是因為非做不可。」又未免一廂情願,原因很簡單--非做不可不代表一定會成功。

 

中共建政之後,有多少「非做不可」的龐大計畫導致災難性的失敗?「大躍進」曾經非做不可,成功了嗎?「文革」曾經非做不可,成功了嗎?

 

有希望有決心就一定能保證成功嗎?這是不言自明的簡單道理。我們都希望、有決心賺到一億,就能夠保證成功賺到一億嗎?個人保持樂觀態度無可厚非,但對中國而言,這種「失控的正向思考」持續擴張,是不智甚至危險的。

 

中國數十年的發展相當仰賴地方分治,地方產官學研近年來積極進行現代化,以救亡圖存,自是理所當然,但是若想以東莞工廠轉型等案例證明,中國將從下而上成功建立與美國匹敵的強大技術產業,未免太牽強。

 

我們不能否定中國廣大人民之善良刻苦與殷實求存,但弔詭的是,往往「愛之適足以害之」,中國社會此刻更需要的是誠摯的反思,而不是大躍進式的樂觀。「中國製造2025」已被禁言,何妨多多關心近年來被製造業自動化取代的千百萬中下階層,這些群眾對許多中國精英而言猶如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然而他們對中國未來幾年的走勢,影響力也許更為強大。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延伸閱讀】

●奕軍專欄:習近平「一寸不能丟」也是講給普丁聽的

●奕軍專欄:小熊維尼 佩佩豬到奧利佛 誰令「黨」傷心就封殺誰

關鍵字: 中國 製造業 2025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