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一場持重而不張狂的記者會

主筆室 2018年08月01日 11:25:00
林佳龍記者會字字句句直指北京政府之不智,卻未煽動情緒,聲嘶力竭地對外控訴。(圖片摘自林佳龍臉書)

林佳龍記者會字字句句直指北京政府之不智,卻未煽動情緒,聲嘶力竭地對外控訴。(圖片摘自林佳龍臉書)

東亞青運主辦權遭剝奪,台中市長林佳龍召開記者會表達主辦城市立場並提出四大申復理由。這樣一場行禮如儀的記者會,媒體關注度不高,將報導焦點放在「林佳龍願意走一趟北京」,再各自朝自己所屬的意識形態解讀,也符合各媒體的慣性。不過,林佳龍在這場記者會裡持重不張狂的立場,以及盡量試圖尋求台灣社會共融的說法,其實相當令人驚艷。

 

由於認同與意識形態的分歧,每逢碰到中國政府對台灣的打壓(諸如斷交、改名、國際場合的羞辱),都是對台灣社會的壓力測試。有人對中共的蠻橫感到憤慨不恥,甚而質疑台灣島內有人與北京隔海唱和;但同樣有若干人質疑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是雙方緊繃的「元兇」,就算認為對岸作法不妥,也不願對此多置一詞。雙方看似沒有交集,但其實還是能在護持台灣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找到共通點。林佳龍這篇講詞與記者會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不慍不火,盡量從多數台灣人的共同交集處出發。

 

共同的交集處之一在於四點申復理由,包括,在未曾正式告知主辦的台中市有任何違反或不執行合約書條款或東亞奧會會章,以及從未給予主辦的台中市政府任何說明或答辯機會之前,貿然取消台中市的主辦權,已經明確違反奧運規則。而事實上,中國國台辦事後聲明,將取消明年東亞青年運動會,歸咎於台灣民間部份人士發起的東奧正名公投,等於公開承認賽會取消是基於政治因素,更代表中國對台灣民主的不理解、恐懼與過度防禦。

 

共同交集處之二在於東奧正名公投發起人之一紀政的角色,在數家媒體問到紀政同時東亞青運籌委會的榮譽顧問,是否考慮撤換紀政以增加申復成功可能性時,林佳龍並未以「那是紀政身為台灣公民的權力(發起東奧正名)」簡單打發,他說:「這不是誰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而要有人被懲罰,這是任何人在民主台灣都可以享有的權力,若因為這樣反而責怪自己同胞依法行使的權力,會沒完沒了,每個人都有尊嚴,都應有被公平對待的權利。」

 

「不要指責自己的同胞,每個人都有尊嚴。」林佳龍看似在為紀政說話,其實也為那些質疑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的人緩頰,而共同的交集點是每個人在民主台灣共享的權力與價值,唯有突破這樣的隔閡,彼此才有同理,少點幸災樂禍,台灣人也更有機會團結,為兩千多位運動員參賽權共同發聲。

 

共同交集處之三在於媒體問到林佳龍,2017世大運成功 是因為柯文哲在上海說出兩岸一家親,若中國要求他必須講一樣的話,他是否願意為運動員而接受?對此,林佳龍說,兩岸關係要從人與人關係開始,互相溝通理性解決爭議,台灣希望跟中國做朋友,這部分他會努力,但也期待對方重新檢視這件事對兩岸造成的傷害,因為傷害可能會成為印記,留在兩岸關係裡。所謂要誰答應什麼,這模式會引起無止境紛爭,如果川普和金正恩都能坐下談,兩岸有深仇大恨嗎?需要傷害運動員嗎?需要為雙方增加難以跨越的障礙嗎?

 

林佳龍這番說法的高明處在於他字字句句直指北京政府之不智,卻未煽動情緒,聲嘶力竭地對外控訴,而是回到主辦城市方、數千名參賽選手,以及台灣的立場與基本尊嚴,不卑不亢地道出絕大部分的台灣人立場。

 

中國毫無章法地打壓台灣,不僅與中共屢屢稱「寄希望台灣民心」的作法背道而馳,也顯示其在面對中美貿易戰壓力,其對台政策已經失去該有平衡與拿捏力道的能力。沒人知道中國下一步會如何打壓台灣,但台灣人總要相信自己;從林佳龍持重不張狂的說法開始,相信民主、護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別再陷入互相指責的窘境。

關鍵字: 林佳龍 東亞青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