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密】習近平會前送秋波 馬英九陷圈套只談一中

蔡慧貞仇佩芬朱明楊毅 2016年07月19日 06:03:00
2015年11月的馬習會,馬英九誤認中方伸出橄欖枝,只談一中,不提各表,成為「兩岸談判的大潰敗」。(總統府提供)

2015年11月的馬習會,馬英九誤認中方伸出橄欖枝,只談一中,不提各表,成為「兩岸談判的大潰敗」。(總統府提供)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首度會面,但這場備受國際關注的「馬習會」歷史性會面,原本我方在前一日(11月6日)的行前幕僚作業商定的總統談話內容,馬英九將在「馬習會」上公開提到「一中各表」和「中華民國憲法」。沒想到,11月7日中午馬一行人抵達新加坡後,習近平透過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向我方表達,在公開談話中,任何讓我方「不舒服的話」,習都不會講,張並清楚表明,「這就是習的意思」。

 

馬習會兩岸談判大潰敗

 

馬英九一知悉習近平的態度,直接認定習對我方釋出極大的善意,並認為「台灣人講究『互相』」,決定接下習的橄欖枝、投桃報李,遂於當天下午親自修改、重新撰寫講稿,決定公開談「鞏固九二共識」時,只說「一個中國」原則,對「各自表述」隻字不提,結果馬英九此說法一出,國內一片譁然,台灣各界強烈批評,但也大大滿足了中方有意搶在總統大選前清楚對新政府劃下兩岸關係紅線,就是承認「一個中國」的企圖。

 

國台辦向我方表達,習近平在公開談話中不會講任何讓我方「不舒服的話」,馬英九誤判習近平「讓利」,只說「一中」不談「各表」,反而成為「兩岸談判的大潰敗」。(總統府提供)

 

一名前政府國安高層直言,假如中華民國總統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放棄堅持,那早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兩岸領導人早就可以見面了,兩岸間也什麼都可以談了,所以馬英九為了完成自己所謂的歷史使命,自失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的立場,在國際公開談話中就兩岸關係竟然只談「一個中國」原則,完全喪失台灣的主體性,也讓這場「馬習會」,從歷史性意義而言,反而是「兩岸談判的大潰敗」!

 

金溥聰王郁琦阻馬習會

 

還原「馬習會」從談判、商定到兩岸領導人終於會面的過程,參與馬習會幕僚作業人士指出,實際上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後,就視「馬習會」為其8年總統任內亟欲完成的歷史使命,相關幕僚作業也積極展開。

 

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任內頻頻以國內情勢不宜進行馬習會,但他去職後,馬習會就在馬的意志下成功推行。(翻攝自網路)

 

不過,前期因時任駐美代表、國安會祕書長金溥聰的頻踩煞車,對馬習會持保留態度,而主導幕僚作業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又頻頻以國內情勢力陳馬習會時機不宜,也讓馬英九念茲在茲的歷史使命一直無法完成。

 

高華柱夏立言執行馬意

 

直到2015年2月金溥聰辭國安會祕書長,由高華柱接任,同一時間點,王郁琦也因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不起訴,而辭去陸委會主委一職,改由夏立言接任,推動「馬習會」人馬重新盤整,馬英九、高華柱、蕭旭岑、夏立言、吳美紅、胡愛玲組成新的6人小組組合,馬習會亦自2015年7月有了明顯的進展。

 

知情人士說,在馬習會談判過程中,雙方主要由夏立言和張志軍為對口,府方由高華柱和蕭旭岑主導,雙方就時間、地點以及稱謂等各種細節磋商,原本馬英九十分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定要提,甚至馬英九也向幕僚表明,「要講中華民國憲法」。

陸委會主委從王郁琦(右2)換為夏立言(右1)後,馬為求「歷史定位」的馬習會才終於登場。(總統府提供)

 

雙方談判進入最後階段,我方談判人員更向中方表達,即使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談過的「兩岸一家親」等模糊的「一中」用語,我方也不能接受;不過,張志軍也向夏立言表達,不希望馬公開講「一中各表」,否則習近平就會公開講「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又為表量國內政治現況、保護馬英九,避免落入「密室協商」、「密會」的口實,我方也向中方表達「馬習會」的閉門會議馬談話全文要公開,中方也表示「諒解」。

 

習先馬後發言誤認讓利

 

參與馬習會幕僚作業人士指出,在馬習會前的沙盤推演中,因雙方最後商定馬習會的程序,是先進行一段兩岸領導人面對國際媒體的公開談話,之後再雙方陣營閉門會談,且公開談話部分敲定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發表談話,之後才是馬英九。也因此我方幕僚認為,此順序對我方有利,馬可就習的先前談話在後續演說中適時回應,幕僚們習近平就兩岸關係可能的用辭進行推敲,分別就習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一家親」等可能用語提出對案。

 

同時,我方也就中方可能在閉門會議提出的各種議題,馬應採取的回應態度定調,最後確定除了與「馬習會」有關的兩岸議題回應外,其他無涉兩岸議題,包括南海議題、民進黨等均不回應。

 

不講不舒服的話當釣餌

 

11月5日夏立言、胡愛玲和趙春山先遣抵新加坡,和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副主任陳元豐等繼續磋商馬習會的最後細節,國內也在11月6日進行馬習會前最後一次行前會議,會中結論,馬英九仍堅持應在公開談話提「九二共識」時必須表達「一中各表」的意涵,但可以在敘述時不以「一中各表」這4個字直接表達,也不公開講「中華民國」。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會前傳來習表明不講會讓我方「不舒服的話」,讓馬英九誤判為是習的主動退讓。(翻攝自維基百科)

 

不過,一切的變化就發生11月7日、馬英九到了新加坡之後。當日中午馬一行人抵達新加坡,中午12時馬陣營隨即召開內部會議,做最後確認。其時張志軍銜命與夏立言碰面,張志軍表明,習近平要他傳達,在馬習會公開談話中,任何讓我方「不舒服的話」,習近平都不會說,並強調,「這就是習的意思」。

 

夏立言隨即將張志軍有關習近平的態度回報馬陣營,此時,馬英九喜出望外,直認為習近平對我方釋出極大善意,馬英九解讀,已定的馬習會兩岸領導人公開談話是由習先講、馬後講,習既然事前表達不會講令我方不快的話,意即包括「一個中國」、「和平統一」,甚至我方介意的「兩岸一家親」等字眼,都不會在公開演講中出現,馬考量,兩岸未來要繼續互動交流,第一次見面就不應該搞來搞去,「台灣人講究『互相』」,既然習表明不會講讓我方「不舒服的話」,認為這是習近平的「主動退讓」那我方發言也不應搞小動作。

 

 

一中各表防線完全撤除

 

之後,馬英九決定親自修稿,重新改寫講稿,大筆一揮刪掉了有關「一中各表」意涵的相關談話,但十分堅持要把「九二共識」的歷史講清楚,因此馬英九的講稿中一段「從前在陸委會」的標準「馬式說歷史」談話出現。

 

但更可怕的是,馬英九直接表明,「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兩岸推動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馬為了回應習近平的橄欖枝,為了投桃報李,竟然棄甲曳兵,把原本在幕僚會議中多方沙盤推演而築起的「一中各表」防線完全撤除,在國際媒體面前竟然只講「一個中國」原則。

 

馬英九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談話,在國內引起各方撻伐,儘管府方事後辯稱,馬英九在和習近平的閉門會議中有提到「一中各表」,甚至談到「中華民國憲法」,馬英九亦向幕僚表示,他事後公開閉門會議全文,已經堅守了公開、透明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原則,雖是在閉門會議談及「一中各表」和「中華民國憲法」,但已公布談話全文,形同公開向對岸領導人表明台灣立場,並未退讓,已達成「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歷史意義」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