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ICAO不是決戰點 蔡英文要穩住

主筆室 2016年09月26日 07:01:00
因受中國阻撓,台灣未受邀參加ICAO大會,台聯2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要求蔡政府反制。(攝影:李昆翰)

因受中國阻撓,台灣未受邀參加ICAO大會,台聯2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要求蔡政府反制。(攝影:李昆翰)

在北京政府的干擾下,國際民航組織(ICAO)確定未發邀請函給台灣。對此,蔡英文以罕見的重話表示,飛航安全不該被任何政治力影響而被剝奪,她要嚴正抗議遺憾的立場。這是蔡英文在就任以後首次針對兩岸事務的強硬表態,以此重話作為消解台灣民氣的政治操作可也,但若將ICAO事件視為現階段兩岸關係反轉的訊息,那就是誤判了。

 

ICAO與WHA(世界衛生大會)同為聯合國下的專門機構,今年年中,台灣在最後一刻收到WHA的邀請函,這回則從頭到尾被拒於ICAO門外,有人解釋這是因為中國對蔡政府不滿更深,所以升高對台灣壓力所致。不過,兩者主權性格不同,難以完全比擬;WHO憲章以及WHA議事規則中均未明確規範成為觀察員必須是國家;但ICAO的主權性格卻相對強烈,其議事規則規定,大會的觀察員只有非締約「國」和國際組織。專研航空法的清大教授黃居正就不贊成以ICAO作為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首要目標,他認為,若台灣要參與,一定要有「政治交換」,例如接受某些政治前提,而這可能會傷害台灣的政治選擇權。

 

三年前,台灣收到ICAO的邀請函,被執政的馬政府援引為重要的兩岸外交成就,但當時即有不少學者提出警告,兩岸之間的政治交換可能傷害中華民國的政治主權。在歐美等大國紛紛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甚而支持台灣為ICAO觀察員時,馬政府卻循兩岸溝通模式成為大會的「貴賓」,此將使國際自此會認為不再與台灣有討論的必要,只能與北京才能談台灣議題。

 

而根據事後揭露的資料顯示,台灣三年前受邀成為ICAO參與貴賓,的確是在「九二共識,一中架構」下的個案安排;當政治前提不再,邀請不再,台灣自然沒有任何路徑再參與ICAO;所以當時的馬政府對於能夠成為「特邀貴賓」沾沾自喜,國民黨立委現今抨擊蔡政府反而限縮台灣國際參與空間。但反過來想,在三年前歐美等大國都支持台灣成為ICAO觀察員之際,如果台灣不是循「兩岸模式」,而是直接申請以觀察員方式進入ICAO呢?台灣固然無法立即參與ICAO,但中國的反對難道不會更顯蒼白無力而承受更大的國際壓力?

 

在這脈絡下,蔡英文選擇繼續以「馬英九(特邀貴賓)模式」參與ICAO,其實是持續對北京政府釋放善意,也勢必承受不少綠營內部批判。但對中國而言,蔡英文政府迄今未承認九二共識、一中架構,習近平若在ICAO放行蔡政府,同樣必須承受內部壓力。習近平最後未放行台灣參與ICAO,但國台辦聲明卻提醒「台灣方面獲悉有關國際航空安全的數據和資料的渠道是暢通的」,顯然老共仍在意台灣的民心反應,希望不要在參與ICAO事件上橫生枝節。同樣地,蔡英文第一次重話抗議台灣遭受不公平對待,意在管控獨派的反彈,身為中華民國總統若仍對此事噤聲,勢必限縮她未來迴旋兩岸議題的彈性空間。

 

台灣參與ICAO是按照政治時程必須在此刻面對的問題,從蔡政府的選擇參與方式以及相對謹慎的回應,顯示他們無意橫生事端;從北京政府的制式說法以及選擇與台灣人民溝通的方式,顯示他們沒打算擴大打擊。ICAO只是兩岸互動的逗點,而不是決戰點,蔡英文要穩住,別讓對抗的聲音無限上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