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不可擋的熱情洋流:記2018 SeaShorts Film Festival東南亞短片節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8年08月20日 15:00:00
SeaShorts團隊(SeaShorts提供)

SeaShorts團隊(SeaShorts提供)

本屆TIDF策畫了台灣影展有史以來最大的東南亞專題,各大影展不約而同的漸漸地將焦點匯聚於東南亞──這些距離台灣很近,卻陌生的神秘國度。在本屆協同策展人葛江.祝鴻(Gertjan ZUILHOF)的引薦下,TIDF團隊前往了馬來西亞檳城參加2018 SeaShorts Film Festival第二屆東南亞短片節。

 

悠遊國界與國境的串聯

 

如同影展主視覺─儒艮,悠游於東南亞海域間的可愛海洋生物,穿梭在這幾個信仰、文化、語言各自發展卻有些相通的國度,邊境存在也彷彿不存在。S-Express巡迴放映源自於2003年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三個國家選片人彼此推薦各自國家影片的私人放映會開始,漸漸地越來越多國家的選片人加入,成為固定在東南亞國家之間交流的放映活動,規模也越來越大。馬來西亞獨立電影導演陳翠梅則於2017年創辦SeaShorts,同時規劃競賽單元與觀摩單元,更具系統地展映東南亞短片,S-Express單元則帶著原初的悠遊精神成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單元。 

 

主視覺結合儒艮,象徵SeaShorts連結並悠遊於東南亞各國(SeaShorts提供)


手工但充滿想像與可能

 

開閉幕典禮皆在這個半開放的空間舉辦(TIDF提供)

 

開閉幕典禮場地選在半開放的藝術創作基地舉辦,這裡曾經是廢棄的巴士站,如今隨處可見壁畫塗鴉、裝置藝術與展覽。輕鬆且自在的氛圍,揭示了這不是一個拘謹拘束的電影節。策展人陳翠梅在開幕致詞時,甚至感性且誠懇地一一介紹這群年輕的策展執行團隊,其中最大的成員不超過26歲。

 

除了策展人陳翠梅影展經驗豐厚,其他八位主要團隊成員都是年輕的電影創作者,但團隊之間碰撞出的創意火花,隨處可見。如兩屆影展都囿於資金,走純手工路線,影展字樣採噴漆方式,發想來自於盛行在馬來西亞,掛在大樹上的貨車出租廣告,這樣的做法非常手工,需要有人爬到高處懸掛。如同影展的精神─可以自己做的,都會自己做。而翻開今年手冊時,也不難發現每人身兼多職,單元視覺的設計也不直接採用劇照來進行編排,而是全由團隊成員發想設計拍攝,雖然一切都很質樸卻有著手作的溫度。

 

隨處可見影展名稱,以各色顏料噴漆在白紙上(SeaShorts提供)

 

初生之犢 迎接挑戰熱情上路

 

論壇、大師班、現場畫畫課程,音樂表演等周邊活動(SeaShorts提供)

 

今年SeaShorts電影節播映了超過120部的短片囊括了劇情、紀錄、實驗與動畫。除東南亞競賽單元(SeaShorts Competioion)與馬來西亞競賽單元(Next New Wave Competioion)外,其他20個觀摩單元,皆是先有概念發想,再與各單元選片人溝通選片,亦有團隊工作人員擔任部份單元選片人。

 

其中S-Express觀摩單元,收錄泰國、新加坡、緬甸、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等九個國家的短片輯,每個國家都由一名選片人代表,挑選該國符合概念的作品,像是越南選映的作品就以能呈現越南當代社會現象為概念,主題包含青春、工作環境、愛與夢想。這個單元在影展結束後,還會到東南亞各國巡迴放映。

 

My Student Film單元則選映了七部知名東南亞電影導演學生時代的作品,其中馬來西亞知名導演DAIN SAID在大學時期的短片《Surabaya Johnny》(1990)以紀錄混合劇情的方式,探討印尼軍隊屠殺共產黨員事件,時隔30年仍十分震撼。

 

細節用心 持續學習

 

每場放映不僅有單元名稱的投影,也會投影介紹該單元的策展論述,甚至有時會有單元選片人親自介紹單元影片,並進行映後交流,說明選片緣由與該國影片發展近況。

 

放映過程亦十分注重放映與觀影品質,其目的是尊重導演的作品。影片開演後即不開放入場,比台灣影展開演20分鐘後不得入場還嚴格。且影片放映結束不論剩下多少觀眾,仍會進行二十分鐘的映後座談,讓創作者有機會知道自己的作品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環節,即便觀眾不主動發問,但只要在場聆聽,座談的討論都自然會帶給觀眾感受。

 

此外也安排了豐富的交流活動與論壇、座談,分析東南亞、馬來西亞創作現況,也讓創作者們互相交流如何以有限的資源創作、甚至彼此推薦、經驗分享。此時影展的功能除了帶給觀眾影片展映以外,亦付出極大的心力協助、鼓勵創作者們,讓他們盡可能把故事好好地說出來。

 

映後座談分享(SeaShorts提供)

 

影展期間忙碌穿梭放映與活動場地之餘,亦深深地沉浸在這個揉合英國殖民、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的多元文化城市。可以在華人風格的懷舊建築裡,吃著道地的印度料理,或走幾個街區找到清真寺,也能在路邊攤講福建話(接近台語)點碗雲吞麵或來盤炒粿條。不時還能角落裡發現數個自由奔放的壁畫塗鴉,整座檳城到處瀰漫著熟悉又新鮮的空氣。

 

聽著團隊成員分享從對影展毫無想像的一無所知,籌備起步時的跌撞磕碰、討論拉扯;從原先目的只是想將影片推薦給影視相關學生促成創作的激勵與交流,漸漸地也希望培養欣賞短片或者是獨立製片的觀眾。SeaShorts邁入第二屆在這群年輕團隊不放棄的投入參與下,大幅度的成長與進步,期待在未來的數年,可以見到這個影展成為東南亞導演展映作品的焦點平台,並持續綻放耀眼的光芒。

 

從這個方舉辦兩屆的影展裡面,不僅看到東南亞國家間如何彼此熱絡的互動與分享,也感受到年輕創作者對於影片展映的渴求與努力。同為島國的台灣,海洋如何不成為我們畫地自限的界線,能順著洋流自信地與鄰近的國家接軌、彼此分享、交流與了解。(文/林姵菁、陳怡君)

 

「對你來說,短片是什麼?」(TIDF提供)

 

節目策展─葉瑞良(Jacky Yeap):短片像是一封信,當我無法講出感情或想法,就透過創作,是一個適合我的方式跟工具。(我的影片裡都會出現特定的鏡頭”─劉淑琳”我暗戀的女孩子的名字,這彷彿是我影片的簽名。我從不告訴她,但她已經知道了。)

 

影展經理─林漢龍(Lim Han Loong):短片對我就像是時光膠囊,封存我當下的感受。很多的情緒與感受,我不會跟別人說,寫下來、拍出來,就不再想、不再看了,等有一天,有了什麼轉變再來回顧。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