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寸土寸金 中國擬規定龕位體積抑制另類「房價」

高詣軒 2018年10月09日 07:01:00
中國骨灰龕位近年價格攀高。(翻攝自YouTube)

中國骨灰龕位近年價格攀高。(翻攝自YouTube)

中國近年都市化快速,加上人口老化加劇,不只一般民眾難在房價高的大城市中安身,就連往生後的長眠處所都漸漸一位難求,「房價」水漲船高。為此,中國政府預計展開針對殯葬的「打房」,要限縮骨灰龕位(nich)體積,減輕「靈口」負擔。

 

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ing Post),中國民政部已在9月稍早公布了一項計畫,將修改殯葬法規,將單個骨灰龕位可占用的面積限為0.5平方公尺,確保空間充分利用,可望抑制一般龕位的價格。

 

在中國,目前每個龕位平均約0.5到1平方公尺,高級的家族龕位則常占據高達數平方公尺,要價可達人民幣50萬。

 

 

龕位價格成長率堪比房價 大城市首當其衝

 

《南華早報》指出,以大城上海為例,自2015年上迄今,每個平均龕位的要價已經飆升40%,來到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44.7萬元)。相較之下,根據中國官方的房價指標顯示,相同期間的房價漲幅是23%,可見中國民眾無論生死,都很難逃過高房價索命。

 

在2015年上海有大約80%的墓地都空間不足,目前則僅10座有空閒的位置可供安葬。現存約100公頃的墓地空間,也預計將會在接下來的20年內全數用完。

 

此外在江蘇的首府南京,平均的龕位價格可來到人民幣3萬元;在北京,價格大概是2倍。

 

向來房價高漲的香港,情況也相當嚴峻。《德國之聲》(DW)7月報導,在一般房價方面,根據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的資料顯示,當地一個平均所得的家庭若要買房,必須奮鬥19年。而在身後安身方面,骨灰龕場(columbarium)的龕位也嚴重不足。

 

以公墓來說,一座龕位大約要價新台幣1萬元,況且,由於近10年來香港平均每年都有大約4.3萬名死者,但能「入住」的名額有限,因此家屬至少需要等上4年才能安葬親人。

 

許多民眾不耐久候,只好選擇向私有業者購買龕位。然而,就和高房價的道理情形,需求過剩會造成價格飆升。如今,私有龕位一座可要價約新台幣30萬元,且根據風水不同,價格可能更高,最頂級的「豪宅」一座甚至可達新台幣400萬元以上。

 

 

中國政府查違法業者 推行替代葬法

 

《南華早報》引述專長殯葬業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喬寬元表示,政府應該實施新政策,有效利用有限的墓園與骨灰龕場土地,「這是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政府應該要有計畫,讓所有死者都有安息的地方」,而其中關鍵,正是土地利用的效率。

 

中國除了計畫推行新措施外,同時欲更嚴格落實既有規範。根據法令,龕位的販售管制相當嚴格,民眾只能從有牌照的業者購買;此外,也禁止家屬「預購」、「轉售」龕位。相關單位已經表示加強建造案的監督,並強化管理,務在杜絕非法業者。
 

然而,即使有法律明令,仍有不肖商人未經政府許可經營骨灰龕場,或是利用目前空間有限的困境,透過非法販售龕位,謀取不義之財。此外,外界也憂心政府研擬中的法律能否有效解決問題。

 

力推中國殯葬法制改革的「Focus Investment Management」執行長焦斌(Jiao Bing,音譯)認為,火葬後放置在骨灰龕場,目前雖是中國人普遍的習慣,但政府應該教導下一代人「如何使用其他方法安葬或紀念往生的家人。」

 

由於土地有限,無論在如何縮小龕位,總有一日會空間不足。焦斌表示,他無意否定大多數老人家希望安葬在骨灰龕場內的心願,但是「對下一代人來說,當他們受了更多的教育,就會了解到,人死後未必須要一個實體的安葬地點。」

 

 

供不應求 管制、增建非長久之計

 

在中國,「天葬」或「天葬」等措施,僅能在規定的地點實施,例如沒有火葬設備的鄉村地區。中國政府近年則漸漸推廣海葬,或是興建高樓層的骨灰放置設施,以紓緩空間壓力。然而,火葬以外的安葬方式仍難以普及。


中國最大的殯葬業上市公司,「福壽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計生則表示,政府加強管制可以讓不遵守法令的業者退場,減少競爭,對公司業務有助。

 

在香港,政府也意識到土地有限,即使建造新的骨灰龕場,仍不可能趕上需求的增加。因此,政府已經設置11處紀念公園,讓民眾可以在圈區內灑下骨灰,替代購買龕位。香港也鼓勵民眾將骨灰灑向海中,劃設有3個區域讓民眾實施海葬。

 

各界關注骨灰龕問題大聯盟發言人任國楝也向《德國之聲》表示,在空間不足下,違法設立的私營骨灰龕場已經對居民造成民生問題,政府應該推動更多樣化的替代方案,包括將骨灰製成「寶珠」形式,可放在玻璃罐內。

 

 

關鍵字: 中國 殯葬 香港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