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感染?颱風太多? 東部連7起鯨豚擱淺

上報快訊 2016年10月01日 20:32:00
台灣東部海域日前接連發現鯨豚擱淺,是因為颱風的巨浪釀禍,還是因為病毒感染,需等檢驗報告交叉比對後才能確定。(翻攝自中華鯨豚協會)

台灣東部海域日前接連發現鯨豚擱淺,是因為颱風的巨浪釀禍,還是因為病毒感染,需等檢驗報告交叉比對後才能確定。(翻攝自中華鯨豚協會)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海灘1日清晨有隻成年「侏儒抹香鯨」遭大浪沖上岸際,被發現時已明顯死亡,這是東部單月以來第7起鯨豚死亡事件,由於首隻鯨豚經採樣後,發現肺泡存有細菌,加上一連7隻鯨豚多屬「侏儒抹香鯨」及「小抹香鯨」等單一物種,獸醫將依序採集檢體送驗,釐清是否有「疾病感染」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原因為9月多起颱風造成。

 

東海岸首當其衝

 

近月多個颱風接力「路過」台灣,首當其衝東部海岸,光9月起宜蘭縣往南一路延伸的附近海域,陸續傳出鯨豚擱淺,多隻鯨豚被發現時,因離岸多時不幸死亡,相關單位起初研判,應是颱風導致鯨豚迷航後,被巨浪打上岸,但因接連7起擱淺事件相當罕見,獸醫師為了慎重起見,將採集檢體送驗,與研究團隊交叉比對報告,檢視是否誤食垃圾或感染病毒,釐清鯨豚大量擱淺死亡的真正原因。

 

遠雄海洋公園獸醫師任一凡、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華鯨豚協會及花蓮縣政府農業處等單位人員,現場冒雨解剖一隻體長約2公尺的成年公「侏儒抹香鯨」,因外觀有多處撕裂傷且死亡超過3天,魚體開始腐爛,檢體採集有限,只能分別取出胃袋等組織送檢後,將鯨豚屍體實施海拋。

 

任一凡說,侏儒抹香鯨是體積最小的鯨類,活動範圍在海洋淺層,初步研判這隻侏儒抹香鯨是被浪打上來,不排除是因為颱風風浪大死亡,但接連7起鯨豚擱淺事件,頻率過於密集,原因恐怕沒有想像中單純,是否與連環疾病感染有關有待檢驗報告出爐。

 

外觀無從判斷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說,單月東部7起鯨豚發生死亡事件,加上主要集中於地區性海域,種類又屬「侏儒抹香鯨」及「小抹香鯨」等2類,她強調,這2類皆屬深潛型的鯨豚,接續大量死亡,可能還有其他成因,目前無法從鯨豚外觀或近日颱風、地震多等情況,輕易推斷死因。

 

據中華鯨豚協會表示,28日早上先是在宜蘭利澤簡海灘發現一隻小抹香鯨活體擱淺,不幸於次日死亡;29日清晨再度在不遠的海灘發現另一隻死亡的小抹香鯨,下午又接獲通報頭城侏儒抹香鯨活體擱淺,因其身體狀況良好,相關人員隨後搭乘海巡船將動物送回大海;而另一頭新北市萬里也發生柏氏中喙鯨活體擱淺,但在海巡抵達現場時便已死亡。

 

東部海域9月起接連發生鯨豚擱淺,且多屬於「侏儒抹香鯨」及「小抹香鯨」2類,相關單位正釐清擱淺的正確原因。(翻攝自中華鯨豚協會)

 

據了解,第一隻擱淺在利澤簡海灘的小抹香鯨,肺臟有明顯出血和肺水腫,全身淋巴結腫大和化膿,白血球極低,推測擱淺原因是細菌感染的敗血症,至於是何種細菌,需待細菌分離的結果出來。

 

中華鯨豚協會表示,提醒民眾,若在海邊發現鯨豚擱淺,請第一時間通報海巡118或撥打擱淺通報專線0928-539977(我想救救鯨鯨),通報相關單位前往處理。(張雅貞/綜合報導)

 

侏儒抹香鯨 小檔案(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大小 : 出生約1公尺,成體可達2.7公尺,體重約210公斤。
  • 自然史 : 通常出現的群頭數少,不到10隻。個性羞怯,不活躍,受驚嚇時立刻排出銹色糞便並潛逃。在體長達2.1~2.2公尺時性成熟,育幼期約5-6個月。食物主為魷魚,偶食小魚及甲殼類,由胃內含物分析得知牠們可潛至300公尺以下。
  • 分布 : 限於溫帶及熱帶海域。
  • 易混淆者 : 外形似小抹香鯨,因背鰭高大,鐮刀狀且位於中背,在遠處觀看,易與其它小型海豚混淆。又因頭鈍,背呈鐵灰色,易與小虎鯨及瓜頭鯨混淆,但後兩者常形成大群,泳速較快。

 

 

小抹香鯨 小檔案(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大小 : 出生約1.2公尺,雌雄體型大小相似,成體2.7~3.4公尺長,體重約400公斤。
  • 自然史 : 懷孕期約11個月,秋季到來年春季間生產,主要攝食魷魚、章魚、蟹、口足類和其牠魚類。在海上很少見,但有不少擱淺記錄,似乎有季節性規律,被看見時約1-5隻成群,多是風平浪靜能見度佳的天氣,通常緩慢浮出水面,不太躍動只在水面靜靜露出頭頂脊背,噴氣也不明顯,若此時受驚嚇會排出紅褐色糞便潛逃。
  • 分 布 : 全球性分布,主要在溫帶和熱帶海域。
  • 易混淆者 : 與侏儒抹香鯨較難分辨,需小心,侏儒抹香鯨身長至多2.7公尺。背鰭在前方也較高尖,牙齒較少,只7~12對,喉部有冠狀突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