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時精選】美國總統怎麼能是川普這種人

紐約時報 2016年10月04日 07:00:00
川普認為北約好比是商場,而租戶沒給美國房東交夠租金。(湯森路透)

川普認為北約好比是商場,而租戶沒給美國房東交夠租金。(湯森路透)

本人對川普(Donald Trump)和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辯論的感想可以總結為一個詞:怎麼能?

 

他認為北約好比是商場,而租戶沒給美國房東交夠租金。說到底,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

 

北約並非商場,而是一個戰略聯盟。它打贏了冷戰,讓歐洲始終充當美國企業的穩定貿易夥伴,還阻止各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自行研發核武器來抗衡俄羅斯,而交換條件是將它們全都置於美國的核保護傘下。

 

川普不瞭解關鍵政策的「料」

 

他不了解關鍵政策的「料」,不亂燉一通狂言、侮辱和重複之詞就沒法填滿兩分鐘的答案。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

 

他表示近期的一輪黑客攻擊——任何一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都會告訴你,毫無疑問這是俄羅斯的手筆——或許並非來自俄羅斯,而是「坐在床上的某個重400磅的傢伙」。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

 

他吹噓自己竭盡全力地不付一個子兒的聯邦稅,但又抱怨我們的機場公路殘破不堪,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於退伍軍人。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

 

他試圖證明自己當年就反對伊拉克戰爭——儘管他在戰爭伊始公開表示了支持——聲稱私下告訴了他在Fox新聞頻道的好友肖恩·漢尼提(Sean Hannity)。川普太執著於自己毫無過失,以致沒有想過可以在辯論中這樣作答:「的確,我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支持過伊拉克戰爭,但希拉蕊以參議員的身份投了贊成票,她當時手握各種情報,做出正確判斷是她的本職工作。」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

 

竟要把中東的石油拿走

 

他表示我們不應該出兵伊拉克,但既然都去了,「我們應該把油拿走——那樣伊斯蘭國(ISIS)就不能成事了……因為石油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

 

在開採出哪怕一滴油之前,伊斯蘭國便已成型,靠著從摩蘇爾的伊拉克央行盜取的大把美元維持。與此同時,伊拉克擁有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儲備,達1400億桶。大家能想像我們得在那裡待上多少年才能把石油采幹嗎?而這麼做又會讓我們的道德立場在全世界受到怎樣的損害,並讓聖戰分子個個幹勁十足?

 

競選經理出面撒謊

 

他的競選經理不得不在辯論後的第二天早上去每個晨間秀露臉,用撒謊的方式來嘗試彌補老闆喋喋不休的胡說八道。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怎麼能把他送入橢圓形辦公室?凱莉安娜·康維(Kellyanne Conway)週二上午告訴CNN,在氣候變化議題上,「我們並不知道希拉蕊·柯林頓相信什麼,因為根本沒人問過她。」

 

作者認為選川普這樣一個人上台,實在是瘋狂。(湯森路透)

 

她說啥?擔任國務卿期間,希拉蕊支持了歷次全球氣候談判與清潔能源計劃。康維的說法等同於宣稱沒人知道希拉蕊在女性權益議題上的立場。

 

康維接下來上了CNBC的節目《財經論談》(Squawk Box),聲稱在2009到2013年間擔任國務卿的柯林頓從未創造出任何的工作崗位,還要為美國缺少令人滿意的「路橋」負責。美高梅國際酒店集團(MGM Resorts)的首席執行官詹姆斯·莫倫(James Murren)則表示,自家生意變好了,整體經濟亦有改善,而身為國務卿,創造穩定環境才是柯林頓的工作。針對他的反駁,康維的回應是經濟的改善完全不關希拉蕊的事,因為「她從來沒當過總統,所以也沒創造過金融穩定。」

 

我懂了:每次有差池都是希拉蕊的錯,而每次有佳績都是總統一個人的功勞。愚蠢。

 

《財經論壇》的這一段節目針對的是一個事實:儘管川普宣稱自己能讓經濟增長,但美國大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當中,並沒有什麼人支持他。此外,川普辯論失利之後股票市場的反應特別積極,實在有趣。這或許是因為,首席執行官和投資者知道川普和康維是大騙子,也了解近期的數據顯示,收入差距其實在縮小,薪資水平在上升,貧困正得到緩解。

 

川普和康維的固定把戲就是貶損美國,這樣他們便能恢復我們的偉大榮光。事實上,我們的確存在問題,也不是每個人都享受到了經濟果實,不過,倘若你想對美國保持樂觀,不妨倒過來——從基層往上看的時候,美國要美好得多。你能看到,村鎮與地區並未等待華盛頓,而是自己團結起來維修基礎設施、整頓教育、改善治理。無論去到哪裡,我都能看到這一幕。

 

希拉蕊陳舊但負責任

 

我並不傾慕希拉蕊所抱有的傾向自由派、主張將權力集中起來的陳舊政治觀,但她理性負責;她會做好功課,能在工作中成長,甚至還可能重複自己在參議院的做法,與共和黨人合作。

 

川普則認為繳稅的是傻瓜,認為他出現在一億觀眾面前的時候不必做準備,無需拿出具體方案,可以用堪比瘋大叔的成熟度來談論嚴肅議題——還指望能對付過去。縱使他許下變革的諾言,但此人做出的變革,美國無力承受。

 

選這樣一個人上台,實在是瘋狂。

 

※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