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大推雙博士學制「買一送一」 各方評價不一

上報快訊 2016年10月04日 17:10:00
為培養頂尖人才,清大首創雙博士學位新制,繳一份學費可以拿兩個學位。(翻攝自維基百科)

為培養頂尖人才,清大首創雙博士學位新制,繳一份學費可以拿兩個學位。(翻攝自維基百科)

為培養頂尖人才,清大4日表示,將首創「雙博士學位」新制,只要繳一份學費,就可在博士修業時間內,獲兩位不同領域老師指導、完成雙論文,並獲頒雙博士學位。消息傳出後引發社會各界正反議論,也讓博士班招不到學生、博士就業等問題再次浮現檯面。

 

清華大學指出,一般博士需修習18學分,而雙博士新制畢業需24學分,畢業論文也需完成2篇,第一階段開放「工學院」加「生科院」雙博士,未來可能擴及到全校各學院;這項新制將招收已獲碩士學位、有心修讀跨領域專長等學生,通過兩學院博士班推甄後,最快2017年2月可入學修讀。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表示,「就像同時修習兩套上乘武功,學生融會貫通後,功力不僅倍增,甚至能另創蹊徑,自創門派」。推出雙博士的目的並非消化缺額,而是因為許多修習跨領域的學生,常需先修完一個博士,再考另考一個博班,或修習博士期間另修其他系所課程卻難完整學習,因此才決定推出「雙博士」學位。

 

雙博士新制引發他校批評

 

清大雙博士新制推出後,引發學界的許多討論。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認為,有用的學位一個就好了,「買一送一」是全世界都很少聽到的花招,大學不解決核心問題,只想花俏手段「很荒謬」。

 

交大副校長陳信宏則說,要拿兩個博士學位,除非一個是國外比較有價值,畢竟博士研究非常專業,要同時在不同領域都有專門性的發展,困難度高,若以就業考量,原本就很熱門的科系,多拿一個「不會比較加分」。

 

台大教務長郭鴻基認為,雙學位制就像博士班的「通貨膨脹」,「以為手上拿一塊錢不好用,但兩塊錢也不會比較好用」,他表示,博士論文本身追求的是知識的創新,跨領域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重點不是在念學位的時候追求多張文憑,而是論文是否有質量、能否解決問題,產生對社會有用的重要結果。

 

雙博士可增加競爭力?網友批:神邏輯

 

不僅學界批評,就連得知消息的網友也忍不住批評雙博士新制,有網友認為,如果按照「有雙博士學位,較有競爭力」的邏輯,那麼「請將全臺灣各大學沒有博士學位或只有一個博士學位的教授通通解聘好嗎?畢竟按這個邏輯,一個博士甚至只有碩士學位的學者根本沒有競爭力」。

 

也有網友指出,博士學位原本就已經不容易攻讀了,現在一次要讀兩個,因此對於一心二用的論文品質感到擔憂。

 

數據會說話 看博士招生和就業問題

 

受到就業市場飽和、產業結構轉型、教職缺被佔住、少子化、業界關係薄弱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博士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問題層出不窮。這樣的原因也讓許多碩士生畢業後選擇直接進入職場,不願意繼續攻讀博士。

 

根據教育部統計,每年畢業的博士班畢業生約有4000名,扣除掉原本就有工作的畢業生,能夠進到學校任教、盡入業界或出國的人依舊是少數,還是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須要找工作。

 

為因應這樣的情況,教育部也逐年刪減博士班核定招生名額,以105學年度為例,各大學博士班共刪減了838人,預計每年統刪10%。

 

但有學者認為,教育部的做法並不是長久的辦法,台大教務長郭鴻基在接受《聯合報》訪問時曾表示,雖然台灣大學105學年度核定名額被大砍100多名,但報名人數反而比去年增加近50人、共1143名。

 

郭鴻基認為,不同人才訓練需要時間,博士班學生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一直刪減名額,對未來國家發展會有影響,只看就業市場過於功利。

 

郭鴻基指出,對於博士生來說,學位是1或2個差距並不大,關鍵是創新能力,以及有是否有因應社會變化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也表示,問題的根本應該從博士班招生狀況背後的因素進行探討。李忠憲指出,學校鼓勵學生在本土念博士,但聘用的原則又希望聘用國外學歷的,這兩者之間發生的衝突應該要好好釐清。(塗鵬揚/綜合報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