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中國為何不跟蔡英文談

主筆室 2016年10月10日 07:01:00
北京對蔡英文不接觸、不談判,甚至打擊之、羞辱之,絕無助於拉近兩岸距離。(葉信菉攝影)

北京對蔡英文不接觸、不談判,甚至打擊之、羞辱之,絕無助於拉近兩岸距離。(葉信菉攝影)

國慶前夕,蔡英文密集接受外國媒體專訪,她反覆地強調:「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兩岸應該盡快坐下來談。」中國會不會跟蔡英文談?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跡象;這其中固然有中共內部政治路線的問題,但關鍵還在於中國對台灣政局的認知,不少北京涉台官員認為,時間既是站在他們那邊,何需跟民進黨的蔡英文談?

 

北京這樣的認知來自台灣八年前的第二次政黨輪替,當時的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從「未來一中」到「兩岸統合」的善意從沒少說,但北京始終對陳水扁政府堅壁清野,最後終於盼得馬英九上台。北京認為,台灣既是所謂的「民主體制」,政黨輪替就是常態,透過北京的政治選擇以及台灣島內的「經濟選民」,最終能「撥亂反正」,改變台灣的政治樣態。

 

如此思考不能說錯,不過,過去十年兩岸政治局勢已經丕變,北京想複製二次政黨輪替的經驗存在諸多現實的困難:

 

第一、國民黨作為一個「移入式的威權侍從體制」,其植根於台灣社會的關鍵在於權與錢,2000年政黨輪替時固然讓國民黨的「權」鬆動,但仍有豐厚的黨產用以結合地方派系;在民進黨政府正式清算國民黨產之後,國民黨能否成功蛻變成一個民主社會裡的競爭型政黨,仍是未定之天。

 

第二、長期以來,國民黨被台灣多數選民認為是「穩定現狀」的力量,但這樣的認知在馬英九執政末期已逐漸被侵蝕,而目前正進行中的「一中派」與「各表派」鬥爭,更徹底顛覆國民黨的「中道」形象。換句話說,在統獨光譜的推移下,國民黨反而變成「改變現狀」的勢力,這並不利於它的選舉。

 

第三、台灣年輕選民以每四年近百萬的數字增加,老人則以近70萬的數字凋零。在全球化的擠壓下,這大幅增加的年輕人多數非務實的「經濟選民」,而是反威權的「獨立選民」,這當然還是不利於國民黨再起。

 

國民黨如此,民進黨內的環境對北京同樣不友善。後蔡英文時代的民進黨接班梯隊一字排開,中國對台系統若認真對賴清德、林佳龍、鄭文燦等準接班人進行「政治成分」分析,恐怕很難從這些人身上得出比蔡英文更嫻熟理解於兩岸、對北京更具善意的結論。北京此時不與蔡英文政府接觸談判,未來恐怕只會更棘手。

 

八年前,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週年的談話裡,以「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來形容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結果北京所希望的兩岸「歷史機遇」沒有發生,卻迎來台灣意識急遽升高的八年,證實台灣果然是一個對統獨都極敏感的「危機社會」。北京或許無須將蔡英文視為兩岸互動的另一段「機遇」,但不接觸、不談判,甚至打擊之、羞辱之,絕無助於拉近兩岸距離,甚而共蒙其害。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