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錫堦:維京海盜建立的現代烏托邦

簡錫堦 2016年10月24日 07:00:00
瑞典祖先是勇猛殘暴的維京海盜,所向披靡,德、法、英、西班牙甚至北非諸國,屢遭其毀城式的燒殺掠奪,如今他們的後代卻創造了一座宛如《烏托邦》的王國。(圖中為瑞典國王和瑞典王后/湯森路透)

瑞典祖先是勇猛殘暴的維京海盜,所向披靡,德、法、英、西班牙甚至北非諸國,屢遭其毀城式的燒殺掠奪,如今他們的後代卻創造了一座宛如《烏托邦》的王國。(圖中為瑞典國王和瑞典王后/湯森路透)

關於烏托邦

 

人總是希望過著安逸、幸福的生活,即使死後也想上「天堂」或「極樂世界」。

 

2500年前,孔子闡述的政治理想,經弟子紀錄修編完成《禮運大同篇》。描述天下為所有人所共有,應任命有德行又有能力的官員來服務人民,在和睦的社會裡人盡其才,貢獻己力;使得老弱婦孺、孤苦的人和身障者都能得到安養;由於沒有暴逆和竊盜,免於恐懼,大家都可夜不閉戶。這是人民嚮往的安樂生活,也是儒家的烏托邦理念。

 

晉朝文人陶淵明以《桃花源記》描繪秦人後代為了遠避戰亂,逃到與世隔絕的秘境過生活,居民和睦合作,而能自給自足,人人無憂無慮,自得其樂。生活於世外桃源,是代代文人雅士追求的美夢。

 

生於雅典與孔子同一時代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以教育為己任,辯難啟發,勾畫了一幅理想的政治體制,以及穩定而和諧有序的完美社會輪廓。他的弟子柏拉圖以對話體的寫作方式,詮釋他的理念,留下《理想國》的巨著,是西方烏托邦文學的鼻祖。

 

一千多年後,英國文學家托馬斯‧摩爾受柏拉圖《理想國》和聖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影響,以小說體完成《烏托邦》(Utopia)名著,敘述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的航海行商拉斐爾,意外地來到烏托邦小島,驚讚這裡井然有序,沒有貧窮和悲苦;共有財產,享有公共食堂和醫療,社會富足但人人仍勤奮工作。烏托邦人主張共同享樂,認為一切道德的行為,才是快樂和幸福的根源。

 

Utopia是藉希臘文「善」「地」所創造的新詞,意指「樂土」。但由於人類自私和掠奪的劣根性,烏托邦很難實現,常被揶揄是不務實際、「幻想」的代名詞。然而,瑞典社會福利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照顧體系,建造了比「烏托邦」更自由而平等的人間天堂。孔子的《禮運大同篇》理想,未能實現於中國或臺灣,卻在北歐發揚光大,瑞典現代烏托邦遂成為理想國的典範。

 

放下屠刀的海盜

 

瑞典平等而普及的社會福利制度,舉凡育兒家庭,父母享有480的親職假、兒童津貼、幾近免費的托育托兒,以及免費醫護,無微不致的照顧;從小學到大學完全免學費又有生活津貼,並享有培育思辨能力、發展自我的高品質教育。雖提供豐厚的失業津貼,但就業參與率全球居冠;社區化的老人照顧,免費醫療等社會制度,比起摩爾在《烏托邦》所描述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或有人認為北歐人的人品優質,有和平的本性,才能建立「人間天堂的社會」。其實北歐維京人在西元800年至1060年間,是歐洲人聞之喪膽的凶猛海盜。崇尚勇敢,狂暴野蠻殺人如麻,所到之處均遭洗劫一空,尤其藏有金銀財寶的教堂和修道院,更難倖免。

 

維京海盜船是維京的重要象徵,船長約70到100英尺之間,造船技術精良,有如藝術品。為了劫掠和遠行,船身輕而窄,吃水淺,船的兩端都可當船頭,不須大迴轉即可迅速轉變航向;兩側布滿船槳,多槳齊力筏動,速度奇快無比,被鎖定的獵物很難脫逃得了。當時身披獸皮、頭戴角盔如野蠻人般的海盜,殺戮時都先服用迷幻藥,特別勇猛殘暴,使敵人畏懼散逃,所向披靡。德、法、英、西班牙甚至北非諸國,屢遭毀城式的燒殺掠奪。

 

瑞典農業社會時期早就發展內部穩定的分配模式,採行「農村公社」,全村共耕共種、共同畜牧。處於北歐終年冰雪覆蓋的環境,集體耕作、分享是合作維生的方法。此種精神發展出「海盜式的民主」,認為出海搏命人人平等,強化團結互助,獵獲的財貨以民主的方式進行分配。此般維京文化其實就是烏托邦的底蘊。

 

深受新教路德宗的影響

 

馬丁路德因反對教廷販賣贖罪劵斂財,壟斷聖經解釋權,因而發起宗教改革,創立基督教的路德宗。北歐三國挪威、丹麥、瑞典等維京人均改依路德宗,基督教取代了傳統對奧丁大神的崇拜,維京海盜逐漸被基督教馴化。原本海盜易怒、狂暴野性轉變成仁慈善良樸素的維京人。基督教要求教徒必須濟貧,若不能對貧困者伸出援手,是違反教義的行為。「濟貧文化」使得瑞典社會福利的推動,勢如順水推舟,現代烏托邦因而成形。

 

※作者為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