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韓非軍事區冒「黑影」 韓戰後人跡罕至反成亞洲黑熊復育地

高詣軒 2019年05月11日 17:41:00
2018年10月在兩韓非軍事區拍到亞洲黑熊。(翻攝自@CNN推特)

2018年10月在兩韓非軍事區拍到亞洲黑熊。(翻攝自@CNN推特)

熊孩子出沒!南韓環境部日前釋出的照片顯示,南北韓交界「非軍事區」(DMZ)的無人攝影機拍攝有到黑影攢動,所幸畫面拍到的不是大軍過境,而是一頭約不到一歲的稀有動物「亞洲黑熊」(Asiatic black bear)爬在寧靜溪邊石頭上的畫面,與如今朝鮮半島局勢升溫產生對比。

 

亞洲黑熊棲息地包括朝鮮半島在內的亞洲地區,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的「易危」(vulnerable)物種。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北緯38度上下分隔南北韓的非軍事區,由於兩國緊張關係、上頭仍存有地雷等緣故,大部分時間少有人煙,但生態專家表示,黑熊出沒非軍事區,顯示該區保育工作需要各界關注。

 

 

非軍事區估有3隻以上黑熊 展現生態價值

 

南韓政府約在15年前展開亞洲黑熊的復育計畫,當時亞洲黑熊一度極為稀少。據《衛報》引述《韓聯社》報導指出,如今在南韓的亞洲黑熊數量已經從2001年的5隻恢復到目前的61隻,但有關兩韓非軍事區內的受威脅物種資料則較難掌握。

 

《衛報》引述致力保護非軍事區生態環境的組織「非軍事區論壇」(DMZ Forum)主席Seung-ho Lee表示,許多韓國以及來自世界的科學家都已從事過該地區的相關研究,專家在近幾十年來也一直指出非軍事區的生態價值,但由於該區地雷遍布,研究大多落在於非軍事區南韓側額外的平民管制區(CCZ),並由此推論非軍事區的情形。

 

Seung-ho Lee向《衛報》表示,自1953年韓戰停戰之後,非軍事區在先前60多年之內,大部分時間都隔絕於一般人類活動之外,這讓也近期釋出的黑熊影像顯得相當重要,因為這證明了非軍事區特有的生態價值。

 

 

大約在5年前,南韓國家生態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y)在約250公里長、4公里寬、以山林與草地環境為主的非軍事區內,設置超過90架攝像機。這些裝置會感應熱源,若偵測到潛在的動物活動就會自動拍照。本周釋出的黑熊照片就是在2018年10月間,在非軍事區內偏東的地方攝得。

 

《衛報》引述報導指出,南韓官員推估照片中的黑熊應該為8到9個月大,體重大約25到35公斤,推測是長期生活在非軍事區的亞洲黑熊族群誕下的後代,顯示非軍事區曾有至少一家三口的亞洲黑熊棲息著。

 

川普仍信任北韓 專家:戰爭與交流都是風險

 

南韓官員也表示,由於非軍事區缺乏人類活動與開發,為野生動物造就很特殊的棲息環境。《衛報》引述南韓環境部先前指出,非軍事區內應有5097個物種棲息,其中有106個是受到保育的物種。當地會出沒的稀有物種還包括丹頂鶴和黑面琵鷺。

 

Seung-ho Lee向《衛報》表示,非軍事區也是猞猁、豹、中華斑羚和18種特有魚類的家,甚至曾有消息指出當地有老虎出沒。然而,目前兩韓局勢陷入緊張,北韓5月至今已經2次進行武器測試,其中疑似試射短程飛彈,金正恩更要軍隊維持「全面戰鬥態勢」,為區域和平的進展增添變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前表示北韓武器測試讓各界都不滿意,但10日接受美媒《POLITICO》訪問時,川普表態仍對北韓抱持希望,並不把近期的「短程」武器測試視為北韓的「違反信任」(breach of trust),稱這些測試是「標準(standard)的東西」,但川普也提醒,不排除「在某個時間點」改變他的立場。

 

 

被問到如何看待兩韓關係發展對於稀有物種的影響?Seung-ho Lee認為無論是軍事緊張升高,或是兩韓的經貿交流深化,都可能各自帶來生態風險:「主要的風險當然是兩韓的戰爭,但諷刺的是,另一項風險來自兩國會為了共同經濟發展,在非軍事區上建立鐵道與道路,犧牲掉自然環境。」Seung-ho Lee呼籲,計畫的實施必須謹慎,才能避免這塊生態棲地遭到破壞。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