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專訪任正非:不同意中國在貿易戰中讓步,換取華為解脫

麥浩禮 2019年08月21日 14:01:00
任正非表示,不想因為華為利益而令中國大眾受害。(湯森路透)

任正非表示,不想因為華為利益而令中國大眾受害。(湯森路透)

因為中美貿易戰被美國推上火線的中國電訊商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再度接受《美聯社》(AP)訪問,指出雖然美國繼續實施實裁限制出口,但他指華為正開發自己的技術,未來會繼續蓬勃發展。

 

2019年華為渡過了一個嚴峻的考驗,先有女兒,現任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因涉嫌向伊朗出售敏感科技,違反美國禁令而在加拿大被捕,後有華盛頓政府頌布「華為禁令」,暫停華為設備使用美國技術包括安卓及谷歌(Google)的系統許可,多國又以國安隱憂為由停用及禁止讓華為投標當地的通訊項目,有暫時解決亦有持續發酵,華為還未渡過所有危機。

 

 

《美聯社》專訪吐心聲

 

74歲的任正非20日在華為深圳總部接受《美聯社》訪問,「在白宮沒有冒險為華為說好話,儘管美國決定延長華為採購美國部件的交易許可90天,預計美國政府對華為購買限制將會繼續實施,但如果中國在貿易戰中讓步,來換取華為在貿易戰中解脫,我不同意這樣」。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表示若中國政府同意在中美貿易戰中達成協議,有可能會對華為取消制裁。而19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Wilbur Ross)表示,延長華為交易90天的目的,是讓使用華為設備的美國用戶有更多時間放棄華為設備,轉投其他公司,又指目前已認定有逾100家華為的子公司被納入至美國實體清單,未得到政府的許可下,美國公司不得與這些公司有商業來往。

 


「如果為了華為利益及生存,而犧牲中國的貧窮大眾,我實在無法接受,雖然有可能我女兒會繼續受苦」。《美聯社》指出,任正非多年來一直行事低調,亦鮮有接受媒體訪問,但從2018年12月孟晚舟被捕後,任正非屢屢邀請中外記者採訪,試圖修復公司的聲譽。任正非直言,自己出來說話是「對公司是有用」。

 

任正非亦以一架「嚴重損壞的飛機」來形容華為,直言因應美國的制裁,未來2年華為將在智能手機的業務銷售額將損失高達300億美元。由於美方進行的出口限制,導致華為智能手機業務與其他跟美國晶片有關的產品的銷售可能受到嚴重的打擊,同時亦意味著美國晶片大廠有可能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

 

 

制裁兩面刃終受害美國

 

任正非指出,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為華為供應晶片的美國晶片廠,「因為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訊公司。無論實體清單是否延長,也不會對華為構成重大影響,我們不依靠美國也能成功」。任表示,華為一直致力於開發自己的晶片及作業系統,務求逐步減少依賴美國技術。華為在2018年單在研發便花費150億美元,超過了蘋果或微軟。

 

華為2019年首6個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3.2%。華為董事長梁華在7月份時曾表示,華為正在審視其核心產品,以確保所有產品都能在沒有美國零件下交付到客戶手上。

 

「在戰略層面上,美國實體清單其實對華為有幫助,因為公司必須作出回應,放棄了一些不著邊際的業務及產品,並將所有資源集中在主要產品上,間接讓公司更專注創作更具競爭力的東西」。

 

8月華為宣布推出自家製智能手機系統鴻蒙(Harmony OS),不過《日經中文網》指出,發布鴻蒙屬華為權宜之計,手機仍然會優先使用現時無法使用谷歌地圖,音樂服務等的安卓系統,因為擔心使用鴻蒙會流失客戶。

 



互專互利才是有利美國

 

曾稱讚川普是優秀領導者的任正非認為,一直也希望與谷歌,微軟和其他美國開發商保持技術合作關係。「華為強大的市場地位將有助於美國公司,因為華為的產品也使用美國技術,如果華為被禁止使用安卓系統而轉至被迫開發替代系統,這不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

 

分散投資分散風險是經營生意的一貫策略,任正非強調即使華為開發自主性產品,他也願意購買美國零部件來支持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希望繼續購買美國零部件,儘管我們可能有能力生產,但我們會選擇減少自己生產,使用更多的美國組件,共同共享社會繁榮」。

 

政治考量制裁將持續實施

 

不過從政治上角度,任正非也表示美國不可能取消實體清單,「美國攻擊華為在政治考量上是正確的,所以實體清單將存在一段很長的時間」。

 

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全世界聚焦香港連川普亦將香港放上貿易戰討論桌上,使華為暫時不再成中美貿易戰首要爭論因素,被問如何看待鄰近的香港「反送中」爭取民主事件時,任正非未有正面回應,但強調使用暴力對社會及人民也不好,而「反送中」不會影響華為發展。

 

「我們仍然專注做自己的事,我們仍然在修補我們那架被子彈打穿的飛機」。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