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乃德:時代精神、歷史意識、政治領導

吳乃德 2019年11月05日 07:01:00
華盛頓在八年的戰爭期間就不斷讓國人認知,他就是時代精神的最佳代表。(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華盛頓在八年的戰爭期間就不斷讓國人認知,他就是時代精神的最佳代表。(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華盛頓個人條件平凡,卻能統帥群倫成為革命的象徵、成為兩千年來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領袖。確實令人驚奇。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如何讓眾多的傑出人物和新共和國的人民,一致接受為領袖?華盛頓的自我形塑,對後世的政治領袖可以帶來什麼啟發?

 

美國的開國元勛中,唯有華盛頓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約翰.亞當斯是哈佛畢業生、麥迪遜是普林斯頓、漢彌爾頓是哥倫比亞、傑佛遜則是威廉瑪麗學院。富蘭克林雖然也沒有受過正式教育,卻著作豐富,同時也是成就非凡的發明家。華盛頓甚至沒有去過文化的歐洲,也不懂當時政界、文化界通行的法語。他拒絕了法國政府的訪問邀請,因為國家元首不會說法文實在太難堪。他主持制憲會議的時候,從來沒有發言,當時的日記所載多為飲茶和宴會活動,沒有片語隻字關於憲政議題的個人意見。當他的革命同志熱情地辯論憲政議題,他幾乎毫無想法。

 

他缺乏如富蘭克林一樣機智活潑又可親的個性、如約翰.亞當斯一樣的內省能力、如傑佛遜一樣的高遠理念和豐富文采,更沒有如漢彌爾頓的經濟知識。可是他卻贏得這些人的真心景仰。華盛頓當選第一任共和國總統,獲得選舉人團全數的同意,沒有反對票、也沒有棄權票。更難得的是,經過四年執政之後的連任選舉,同樣獲得選舉人團的全數同意票。

 

有一次在法國宮廷的外交宴席上,法國官員諂媚地說,國王路易十六「有如月亮,將溫柔慈愛的月光投射在地球上」。英國大使不甘示弱接著說,他的國王喬治三世「如白晝的太陽,以陽光照亮了世界」。當時為美洲駐法代表的富蘭克林起身說,「我無法提供太陽或月亮,不過我可以給各位喬治.華盛頓,美國軍隊的將領,他是約書亞;當他命令太陽和月亮靜止不動,太陽和月亮都服從他的命令。」故事顯示富蘭克林的機智,同時也顯示他對華盛頓的敬仰。他在遺囑中將他的柺杖送給了華盛頓。

 

華盛頓如何在眾多菁英和人民當中,為自己構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是有一些優點。他小時候抄寫禮儀手冊,對其中的規矩終身奉行。在公眾場合永遠保持體面和尊嚴。對長者和地位較高的人態度恭謹;雖然和人保持距離、難以親近,卻永遠尊重他人,當面不疾言厲色、背後不批評別人。華盛頓過世後,約翰.亞當斯討論華盛頓的領導:「他擁有一項最可貴的才華:沈默。」華盛頓過世後,他的夫人燒掉他戰爭期間所有家書;華盛頓一定將所有的牢騷和不滿,都倒給了妻子。雖然戰功不算輝煌,然而從成軍到戰爭結束贏得勝利,整個獨立戰爭都是由他領導;英國軍隊則更換了數位指揮官。不過,這些優點都不是他被景仰的重要原因。最關鍵的因素是他的「歷史意識」。

 

喬治·華盛頓,由約翰·莊柏(John Trumbull)所繪,1780年。(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華盛頓的「歷史意識」讓他清楚地掌握他所處時代的主要精神,也努力讓自己成為該精神的象徵,從而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潘恩鼓吹獨立的小冊子《常識》,充分顯示那個時代的精神內涵。該書一出版即大暢銷,幾年之內賣出十二萬本,總共二十五刷。當時北美洲殖民地的白人才約一百七十萬人。這種對自由普遍而強烈的嚮往,華盛頓充分瞭解。他不斷在各種場合、以各種方式讓國人知道,他就是這個精神的象徵。

 

獨立戰爭即將結束時,人民對軍隊、特別是華盛頓未來的動向充滿疑懼。八年來華盛頓掌控全部軍隊,大陸議會甚至在戰爭後期賦予他獨斷的權力。他會不會成為獨裁者?當時的世界仍然沒有民主國家,他成為獨裁者似乎理所當然。然而,戰爭結束英軍尚未撤出紐約,華盛頓的部下就成立「辛辛那堤協會」,選出華盛頓為第一任會長。辛辛那圖斯是古羅馬時代的名將,每當外患來臨他就出來領導軍隊抗敵。擊退敵人之後,他將權力交還元老院,回家種田。華盛頓的用意非常明顯。

 

美國和英國在巴黎簽訂和平協議,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的第二天,華盛頓立即前往為臨時政府的大陸議會,向議長提出辭呈。辭呈的結尾說,「如今我已經達成被交付的任務,我將從行動的大劇場告退;我向貴尊榮的機構告別,多年來我接受閣下們的命令而行動。現在我交回被授與的權力,從所有的公共職位退隱。」根據部分在場者的回憶,當華盛頓讀完辭職書的時候,許多人激動地掉了眼淚。這是人類歷史的創舉,華盛頓則是這個歷史劇場的編劇、導演和主角。他用震撼人心的這幕劇告訴國人,不用擔心將權力交給他,他不會濫用權力。美國人民後來交給他更大的權力。後來當拿破崙背叛革命稱帝的時候,英國詩人拜倫將他和華盛頓這位「西邊的第一位、最後一位、最好的一位辛辛那圖斯」對比。

 

其實這不是華盛頓第一次在歷史劇場中的表演。他不久之前的另一場表演解除了一個嚴重的軍事政變,讓民主共和國順利誕生。

 

戰爭末期,許多軍官因為長久領不到薪餉而醞釀政變。八年的戰爭確實辛苦,面對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英國陸軍,他們的軍隊缺人、缺步槍、缺子彈、甚至沒有制服穿。長久領不到薪餉,家中妻小生活同樣艱難。怨氣充滿軍隊。華盛頓得知政變計畫後,召集所有軍官開會。

 

華盛頓在集會中首先提醒軍官們革命的真正意義。大陸軍的奮戰是為了建造一個共和社會。共和國的生命力在於人民的美德。共和國能夠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就是懷有抱負與才華的公民,願意為更大的國家福祉犧牲自己的利益。大陸軍在過去八年來都做到了這一點。軍官們如果在這場偉大奮鬥的最後階段否定自己的無私,不但是對美德的背叛,也將導致原本可讓他們獲得後人崇敬的榮耀蒙上汙點。華盛頓懇求軍官展現和戰場上的英勇相同的政治勇氣。大陸議會一定會給他們公平的對待,但是他們必須耐心等待。

 

華盛頓接著表演的戲劇性舉動,才真正扭轉了軍官的心意。他開始朗讀一名大陸議會代表的來信。讀了幾句之後,情況不太對勁。將軍遲疑了一下,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一副眼鏡。軍官們跟隨他打仗八年,從來沒看過他戴眼鏡。華盛頓戴上眼鏡之後,對眾人說道:「請各位原諒,我為國家服務這麼多年,現在已經年老體衰,連眼睛都幾乎要瞎了。」他朗讀完那封信之後,一言不發走出會堂。這項舉動呈現華盛頓身為凡人的一面,也展現他對革命堅定不移的投入,令他的部屬心痛不已。許多一心想要政變的軍官都感動落淚。他們隨即通過決議,宣告他們對平民政府的效忠。

 

《華盛頓一家》,1789-1796年。(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事實上,華盛頓在八年的戰爭期間就不斷讓國人認知,他就是時代精神的最佳代表。他花在寫信給大陸議會的時間,恐怕多於打仗。他透過書信,向大陸會議鉅細靡遺地報告軍務、甚至戰爭計畫,也向議會請求更多的預算和補給。透過這個行動,他讓來自殖民地各處的政治菁英知道,他不是一個擅權的軍人。

 

耶魯一位學者對歐巴馬贏得總統大選的評論,或許更適合描述華盛頓政治生涯的勝利:「在民主社會中若要獲取權力,就必須成為一個集體代表—成為公民最渴望的價值之具體象徵。光是聰明、經驗和能力並不足夠,政治領袖必須讓他的國家民主生活的心境和意義,表現在他身上。」


※作者吳乃德為人文社群選書策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本文為《時代的驚奇-華盛頓如何形塑自己成為革命的象徵、共和國的領袖》導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