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台或遠台?要看川普團隊的3個關鍵人物

邱師儀 2016年12月04日 12:30:00
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首次由台、美總統親自通話,川普甚至事後還在推特稱呼蔡為「總統」(the President of Taiwan)。(照片由總統府提供)

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首次由台、美總統親自通話,川普甚至事後還在推特稱呼蔡為「總統」(the President of Taiwan)。(照片由總統府提供)

川普明年一月廿日才正式就職美國總統,但從川普跌破世界眼鏡當選開始,台灣即因此局勢的高度不確定性而憂慮「棄台論」發酵的可能。然而,就在台灣時間12月3日蔡英文總統親自與川普準總統通上電話,並且恭賀當選,旋即產生化學變化。這是從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首次由台、美總統親自通話,川普甚至事後還在推特稱呼蔡為「總統」(the President of Taiwan)。甚至川普在面臨到美國國內的壓力之後,隨即再發推特說:「真有趣!美國每年賣幾十億的軍備給台灣,然後我連一通祝賀的電話都不能接。」

 

過去台灣的官員到美國國務院,頂多能見到「副助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相當於我國的副司長、副處長、副局長),並且最多也是開個「工作會議」。所以過去台灣幾任總統-包括扁、馬、蔡-都是在選舉期間趁自己還不具有官方身分時就先訪美,也比較有機會見到較高層。例如蔡總統在2015年5月底以候選人身分訪美,拜會了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戰略溝通資深顧問哈芙(Marie Harf)、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 Russel)及國防部高層官員。但即便如此,也還不是國務卿,更不用說總統了。

 

所以,這次的「蔡川通電」難道可以視為是將來川普當局友台的開始?本文無法給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會建議從川普身邊的「友台人士」與川普團隊整體「保守派白人的價值觀」來做思考。再配合從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美國人最在乎台灣能給美國什麼來做追蹤,也許會有一些答案。事實上,這些日子以來中外媒體對川普有各種臆測,但最多人提到的是他的「不確定性」,但平心而論,會認為川普難以捉摸的原因在於,外界都以典型政治人物的尺來測量川普,所以當然量不準。但如果大家以一把「社會保守」、「傳產商人」、「個人主義」、「非華府菁英式」的尺來量川普,那麼川普的行事作風就會很典型。

 

熟悉美國老電影的人應該隱約記得充滿男子氣概的演員約翰·韋恩(John Wayne)。他擔綱的角色極具男子氣概,個人風格鮮明,他說話的語調與槍法都要與眾不同。電影中約翰·韋恩於大拓荒時期殺遍印地安人,殺過了頭遭到白人同夥勸阻,韋恩會即刻震怒把同伴轟回去,因為他不與「懦夫」為伍,韋恩要像孤郎般地自己往下走。多年前筆者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廁所裡,還看到嬉皮的柏克萊學生在牆上塗鴉:「John Wayne is a racist。」

 

而川普混身就是約翰·韋恩的味道,川普是不可預測的,但有兩點川普準總統仍舊逃不掉,第一個就是「資訊」,第二個就是「錢」,用這兩點談川普的台灣政策,是本文嘗試要貢獻之處。本文分為三個部分來談:川普策士、保守白人的對亞情節、美國國會的台灣立法。

 

川普策士

 

川普剛當選的時候,國內有一股責備蔡政府都把籌碼押在希拉蕊.柯林頓身上的聲音。後來蔡政府出面澄清,強調一直都有川普身邊的人來回川蔡之間。隨著時間沉澱,川蔡通話證實了這些策士的確存在,不但存在,並且對於川普是有影響力的。川普一個紐約皇后區長大的小孩,一輩子都在負債與錢堆裡打滾,2015年9月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把美軍最在乎的庫德族與伊朗都搞混,外交知識空白的程度完全不遜於2008年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琳,可以想見川普對於台灣的概念也是非常「空白」的,川普也許和許多美國人一樣,會把Taiwan搞成Thailand。因此,縱使是一個再性格的約翰.韋恩都會需要幾個小跟班提供資訊,當新任美國總統對於一個地區認識不深的時候,就只能尋找策士做為代理人,滿足其資訊需求,最後才能做出理性決定。

 

因此,目前川普身邊最知台與友台的三位策士,首推葉望輝(Stephen Yates),其次是佛納(Edwin J. Feulner),最後是趙小蘭(Elaine Chao)。葉望輝曾任美國前副總統錢尼的副安全顧問、現任愛達荷州的共和黨州黨主席,葉於1987-1989年曾在高雄與台南當過傳教士,中文之流利,上兩岸三地的媒體專訪全程以中文對答。據傳今年七月共和黨全代會通過的新黨綱,不但確認台美關係持續基於《台灣關係法》,並且重申雷根總統於1982年給予台灣的「六項保證」,其幕後的操刀者就是葉望輝。2016年10月在美國大選最緊繃的時刻,葉望輝甚至與剛被川普任命為白宮幕僚長的蒲博斯(Reince Priebus)訪台,親自與蔡總統晤談。葉望輝雖然保守,但他友台心志十分堅定。就在川普與蔡英文通話沒多久受到批評,葉望輝隨即也在推特上聲援川普,說:「美國有一個領袖願意忽視國內那些批評不能接另外一個民主國家領袖的電話的人,是很棒的!」。外界相信,葉望輝在小布希時代已在白宮服務過,川普應該會在白宮核心帶給他安插一個位置。而且川蔡通話還有續集,那就是下星期二到星期日葉望輝將銜川命親自來台與蔡總統進一步接觸。

 

葉望輝(Stephen Yates)在個人推特上聲援川普與蔡英文通話。

 

第二個是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創會元老佛納,已有75歲高齡,佛納與台灣的淵源更深刻,他第一次來台是在1971年,比他1977年重整傳統基金會時都還要早,非常有趣的是,佛納在2011年9月26日有一篇文章,提到他到台南協助成立番薯電視台(Taiwan Yam TV station),認為台灣所有的電視台都在台北,讓台灣人無法有多元觀點,頗有常聽到的中南部人不喜歡事事天龍觀點的味道。佛納的中心思想是個人自由、經濟自由、法治與家庭價值,主張強硬制裁北韓,有護台決心,把台灣視為盟邦與重視台灣的民主價值。更具體的是,佛納主張賣給台灣F16-CD戰機,我們目前已有F16-AB,若能買到CD型,對中共侵台的意圖絕對是重挫。不管是葉望輝還是佛納,甚至是今天也與葉望輝一同聲援川蔡通話的亞利桑那州眾議員邵建隆(Matt Salmon)其實都很像,他們對台灣的認同出於傳統共和黨反共的思維,珍惜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但是川普不見得完全吃這套,只是這兩位策士是在川普的保守框架下恰如其分的分工而已。

 

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之一佛納於10月訪台,與蔡英文總統會面。(取自總統府官方網站)

 

第三位就是「台灣製造」的趙小蘭。現年63歲的趙小蘭出生在台北,其父為趙錫成,創辦福茂航運集團。趙小蘭曾在台北再興國小讀到小二,八歲到美一個英文字也不懂,1975年以優異成績拿到曼荷蓮經濟系學士,1979年拿到哈佛商學院的企管碩士。曾在小布希總統任內做了八年的勞工部長,也是第一任華人女性的內閣閣員,近期已被川普任命為運輸部部長,足見川普對趙小蘭的倚重與信任。事實上,趙小蘭往返台灣頻繁,今年十月才回台與他的父親發表他的傳記,也見了蔡總統。而今年在克里夫蘭舉辦的共和黨黨代表大會,來自台灣各政黨的代表與專家學者應該都有握到趙小蘭的手,她幾乎是台灣方面很容易打開的一扇門。

 

趙小蘭的第二個亮點是其夫婿是參議院的多數黨主席麥康納(參議院最大的那個),而麥康納乃再婚娶趙小蘭,趙小蘭也曾公開表示,她常提醒麥康納:「很多的美國移民是一句英語也不會說的」,她希望麥康納要為移民謀福祉。趙小蘭跟台灣的臍帶,因其父因其幼年經驗,都是切不開的。

 

趙小蘭(Elaine Chao)21日前往川普大廈(Trump Tower )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會面,將出任美國運輸部長。 (美聯社)

 

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台灣在川普眼中的價值,大部分要靠這三位代理人來評估。然而,伴君如伴虎,川普與策士翻臉也是常有的事,難保這些知台人士不會步上紐澤西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的後塵。蔡政府應該要建構更多川普團隊的友台人士,甚至藉由現有網絡積極培養下一代的知台策士。

 

保守白人的對亞情節

 

從麥康納娶趙小蘭、葉望輝的中文造詣之深,可以理解到,保守派的白人並不是都不願意交往亞洲文化或者對亞洲移民敞開雙手。事實上,保守派白人對於印地安人、黑人、墨西哥人的那種心結,其實顯少會展現在亞裔與亞洲人身上。這不是說保守白人的基進教義派不會歧視亞洲人,而是那種歧視的病毒型是很不同的。譬如說亞裔美國人常被認為是「永遠的外國人」(perpetual foreigner effect );不只白人甚至其他有色人種也認為亞裔夠有錢也受很高的教育程度,因此被弔詭地認為是「模範弱勢族群」(model minority),因此亞裔不受「弱勢族群政策」保障。不但不被白人認為是一夥的,由於競爭激烈,有色人種同樣也敵視亞裔,亞裔遂成為四處不討好的種族幽靈(racial limbo)。而這裡要談的是保守派白人需要有被認為有國際觀的內在心理。事實上,這一塊是他們最常被自由派白人或者其他自由派有色人種訕笑的地方。但「保守」與「封閉、落伍、野蠻」是兩回事,就連川普都無法接受被認為是缺乏國際觀的候選人,也常說世界各地都有交心的各色人種好朋友。

 

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川普反非法移民與嚴縮合法移民的立場,讓川普在種族政策的論述高度上一直就是居於劣勢,但神奇的是,川普根本不在乎這種劣勢,甚至也因為這種不在乎激起了許多保守白人的選票支持。川普的邏輯是,我們自有一套與穆斯林、非裔、墨裔相處的方式,我們不是要殲滅他們,我們只是要他們回到法律與秩序(law & order)。所以本質上川普團隊與這些選民還是對立的。

 

然而,由於歷史、文化因素,亞裔普遍「比較乖」,普遍「不會吵」,因此往往是保守派白人願意深交的對象。保守派白人與亞裔深交不但可以贏得工作認真甚至過勞也在所不惜的好同事;更重要的是,亞裔或者亞洲朋友站在保守派白人身邊,顯示他們仍舊是有國際觀的。應用到台美關係上,這一點,雖然動機奇特,不過蔡政府應當妥善利用這種川普心理的「防衛機轉」,扮演一個安分守己且願意在對美貿易上平等交往的「台灣好同學」。換言之,台灣能夠扮演的是「亞太趙小蘭」,順著川普的毛摸,則後續兩個總統的會面搞不好都是可能的事。

 

美國國會的台灣立法

 

最後一部分主要論及1979年以來美國國會有關於台灣的立法,此部分不但有論述更有數據支持,可以說是對於國內在理解台美關係最為原創的一部份。事實上,就筆者所知,國內外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整理台美斷交以來在美國國會中與台灣有關的所有提案。本文獲得目前正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政治學博士班的楊光舜的協助,引用他所整理出來的數據。

 

從1979年台美斷交起至2015年,美國參眾議院所有有關台灣的法案共有605條,將這些案子分為法案(bills)與決議案(resolution)來看,前者是由參、眾兩院通過並由總統簽署變成具強制力的法律;後者若是聯合決議案(joint resolution)則也需要參、眾兩院都通過並由總統簽署生效也具法律強制力。其他是「盍各言爾志」的「單純決議案」(simple resolution)與比單純決議案強一點、需要眾院及參院通過的「協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這些決議案都不須總統簽署,主要用來「宣示立場」,也無約束力。而與台灣相關的法案,不管通過不通過,很多都是「單純決議案」與「協同決議案」,例如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或者表彰台灣的民主價值等,也就是「無關痛癢」的象徵決議案佔了許多。整體而言,從1979-2015年,與台灣有關的立法(法案與決議案加總)通過率為23.31%,比起1979-2015年美國國會平均的法案通過率只有10.54%,要高出許多。當然,通過率高可能是大部分通過的法案都是沒有爭議的「單純決議案」與「協同決議案」。

 

川普上任後若跟台灣在商言商,雖然願意賣我們好一點的武器,但是也可能把天價再往上提,則蔡政府準備好了嗎?(總統府提供)

 

如果從比較嚴謹需要參、眾兩院都通過,並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的法案(bill)來看,則整體脈絡就更清晰了。有關於「實質促進台美關係」與「實質保障台灣民主」這種立法若通過即具法律強制力、美國就需執行、中共就會抓狂的法案通過率來看,從1979-2015年都約略低於10%。反觀美國對台事務性、行政性、日常性的法案,譬如撥款、軍備案、軍備移轉等,則通過率都超過四成,而這些法案都圍繞在對台軍購這個主題上,就此美國行政單位需要國會通過一些例行程序、賣船艦(武器)、移船艦(武器)之類的法案。換言之,從美國國會的角度來看,美國國會主要關心的不是台灣的民主與人權,而是對台的軍購生意!需注意的是,美國國會相較於美國國務院都已經比較友台了,但國會還是將重心放在跟台灣做生意上面。

 

值得說明的是,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引發中共試射飛彈,李總統當時也聘請了公關公司卡西迪(Cassidy & Associates)替台灣遊說,雖然從1995年開始,與台灣有關的提案量大增,但是通過件數無顯著改變,因此反而讓與台灣有關的法案通過率驟降。

 

總而言之,川普上任後若跟台灣在商言商,雖然願意賣我們好一點的武器,但是也可能把天價再往上提,則蔡政府準備好了嗎?川普對台的商業盤算雖然很赤裸,但他至少是「真小人」,也不會是第一個想這麼做的美國總統。因此川蔡願意通話,可以通話,下一步要處理的就是:台灣,你的現金準備好了嗎?況且軍購案只是一個,接下來是美豬的議題,如果TPP也不再是川普的選項,則台美之間從以前朝多邊發展,一下又回到雙邊的FTA關係。則對於從來沒想過可以突然進步到這裡的蔡政府來說,是否也已準備好了?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

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