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未來新興疾病將成常態 公共衛生專家:企業應建立職場防疫策略

黃衍方 2020年05月04日 15:00:00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會長、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保中(翻攝自youtube)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會長、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保中(翻攝自youtube)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國際間的交流也將逐漸開放,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保中從職業安全的角度切入,呼籲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各企業應該建立起專屬的防疫策略,準備面對下一波的疫情。

 

陳保中表示,像COVID-19這種國際性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平常就應該納入職業安全衛生的管理系統,尤其現在的大型企業事實上都是跨國的,未來國際間的交流逐漸解封之後,對於從國外來的人,或者是你的員工去了國外又回來,該怎麼處理,這個部份絕對不能放鬆。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在4/28世界工殤日公布了一份關於企業如何面對流行疫情的指南,裡頭提供了一份「check list」,方便企業去看自己哪些地方不夠完善。陳保中說,台灣的中小企業很多,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相關的專業人才,但是有這樣的check list,至少可以確認哪些是應該要做的。

 

首先,要注意有沒有控制好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Physical Distance),是否有進行「衛生」(Hygiene)管理,比如推動洗手文化等,接著是有沒有持續「清潔」(Cleaning),這個跟平常的清潔不一樣,指的是要消毒,然後消毒完該怎麼處理。

 

然後是「演練」(Training)和「溝通」(Communication),你告訴員工要做什麼,但是一定要有演練,不是只有提供口罩,你還要教他怎麼戴,接著還要提供足夠的「個人防護工具」(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從這次的經驗,大家開工時發現都找不到口罩,這就表示你平常的存量不夠,無法應付緊急事件。

 

陳保中說,未來不只是COVID-19,還會有其他的傳染病不斷出現,所以各個公司應該要重新估算個人防護工具的存量,不要說發生了再去買,否則就會出現我們剛過完年時的狀況。最後,企業當然也要配合中央和地方機關的防疫策略,隨時去做改變跟「反應」(Response)。

 

陳保中指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psychosocial risks),這個最容易被忽略,有的人因為太緊張,而導致壓力、焦慮,有的人可能又太鬆弛,覺得什麼都不用做,這兩個方向都不對,企業應該持續監測員工的心理衛生,一年調查一次是不夠的。陳保中說,心理健康也是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最容易被忽略。

 

陳保中表示,台灣的防疫確實做得很好,各國的疫情也趨緩,可能會逐漸解封,但是解封的同時不能放鬆,要準備好面對下一次的疫情。對於疫苗和藥物,我們要樂觀以對,但是不能過度期待,各國解封之後,人口流動跟接觸增加,境外移入的機會也會上升。因此,各種非藥物的介入措施還是要持續,針對不同職場的感染風險,也要客製化的防疫策略。

 

陳保中認為,未來新興疾病應該是個常態,企業應該長期建立新的產業跟職場文化,融入防疫的緊急應變概念。他希望勞動部職安署持續落實檢查工作,特別是針對COVID-19,不要覺得疫情過去就可以放鬆,在這個疫情比較低的時候,我們反而應該把握機會,準備面對下一波的疫情。他相信每一個工作場所都能做好防疫,那社區感染的機率自然就會降低。

 

看更多《生活圈》文章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