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聲如雷!脖子粗短、肥胖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還有這些徵兆必須注意

陳錫中 2020年10月15日 21:00:00
(取自 2010 © wheresaddie, - @ Flickr, CC BY-SA 2.0.)

(取自 2010 © wheresaddie, - @ Flickr, CC BY-SA 2.0.)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阻塞,造成睡眠中重複出現呼吸暫時停止,或是呼吸氣流不足的睡眠疾病。年長者因為呼吸道肌肉弱化,舌頭肌肉纖維變得較不緊密,更常出現這種疾病。一般年輕成人,十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患有這種睡眠呼吸疾病,長輩則有兩倍之多。

 

另外,亞洲人因為臉型方正,躺平時也更容易因為顏面顱骨結構的關係,造成呼吸道阻塞,比較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是長輩有大腦退化的疾病,例如失智症,也會因為控制呼吸肌的大腦部位退化,容易出現此病。整體來說,臺灣的長輩其實有不少出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因子,不能不注意。

 

夜間重複出現呼吸中止的現象時,身體為了保護自己,會反覆從熟睡中醒來,造成淺眠,影響睡眠品質。隔天早上還會出現口乾、頭痛、嗜睡、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憂鬱、煩躁的現象。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時也會合併嚴重的鼾聲,不僅吵醒自己,也干擾床伴的睡眠品質。「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嚴重的內科疾病息息相關,半夜持續呼吸中斷會使交感神經功能亢奮,血壓的日夜節律受到破壞,晚上血壓降不下來,變成難治型高血壓。呼吸中止時血流會滯留在心臟,各個重要器官血液供應不足,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危險。而呼吸暫時中止之後,呼吸道突然衝開,吸入大量的氧氣,也會導致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低下,引起糖尿病。

 

診斷方式

 

在年長族群要正確診斷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並不容易。首先,一般年輕患者常見的口乾、夜間嗆咳、打鼾等症狀,在年長患者不一定會出現。年輕人打鼾的強度和睡眠呼吸中止嚴重度關連性較高,但是在長輩則不一定相關。

 

另外,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年輕人,在長相上有一些特色,例如脖子粗短、下巴內縮、扁桃腺較大、肥胖、懸雍垂過長或過大等,但這些長相上的特色,在長輩身上則不明顯。

 

年輕人在「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平均每小時的呼吸道阻塞次數和白天嗜睡的程度相關性高。相對地長輩有可能在客觀的睡眠檢查發現呼吸道阻塞的次數已經算嚴重了,但是白天的嗜睡症狀卻不明顯。

 

此外,長輩出現日間嗜睡症狀的原因很多,不是只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引起日間嗜睡。其他諸如正常增齡造成的大腦清醒系統的變化、內科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藥物副作用)或是腦部退化疾病(例如失智症)等,也都會引起日間嗜睡,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臨床上,醫師往往會詢問床伴,是否「親眼目擊」患者呼吸暫停,這算是最直接的患病證據。然而長輩因為老伴過世、獨居等原因,並不容易找到目擊者。

 

由此可知,欲診斷年長者是否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收集額外專屬長輩的患病線索。舉例來說,長輩若裝有全口假牙,晚上睡覺摘下時,因為口腔沒有假牙支撐,內徑縮小,容易崩陷,造成呼吸道的狹窄,就容易出現呼吸中止,屬於高危險群。

 

另外,呼吸道阻塞時,心房血流鬱滯,會刺激心房利尿胜肽的分泌,促進腎臟排出水分。同時,呼吸中止時,腹腔內壓也會增大,擠壓膀胱,造成夜間頻尿。夜間頻尿的現象雖然年輕的患者也會出現,但是年輕人還有很多典型的症狀,可讓醫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治療。在長輩,這種比較特殊的症狀,卻更具有鑑別度。另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的話會使長輩缺氧,在夜眠中起身時會昏昏沉沉,更容易跌倒,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患病徵兆。

 

先前提過,長輩若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比較容易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充血性心衰竭、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妨礙這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影響預後。因此,若長輩已經患有這些疾病,需進一步釐清是否同時有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形,以便早一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惡化。

 

長輩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會因為夜間缺氧、夜眠片斷等症狀,阻礙記憶的鞏固,而日間嗜睡以及大腦皮質受損等病徵,也會造成記性變差、反應遲鈍等現象,整日昏沉的感覺也會讓長輩因為不清爽而覺得煩躁與鬱悶。綜合來說,若長輩有頻繁夜尿、夜間跌倒、記性與反應變差、血壓和血糖控制不好、心血管疾病、情緒症狀等徵兆,就應該要注意是否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從前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年長者「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診方式和年輕人不同,有些訣竅。一旦懷疑長輩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標準的診斷方式,是接受完整的「多項睡眠檢查」。這項檢查可以判斷睡覺時每小時平均呼吸中止的次數、夜間缺氧的情形,以及睡眠結構受破壞的程度。在確診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後,醫師會根據嚴重度、引起阻塞的部位與原因,建議患者治療的方式。

 

治療方法

 

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夜間睡眠的口腔咬合器、陽壓呼吸器、手術等方法。口腔咬合器藉由牙套的力量將下顎往前拉,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降低阻塞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有缺牙或是牙齒不牢固等問題的長輩,無法適用口腔咬合器。

 

手術的方式則是針對鼻子、扁桃腺、軟顎、舌部或是顎顏面等部位,進行手術切除或整型,以維持呼吸道暢通。雖然這些都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畢竟麻醉的風險、術後的復原等因素,經常讓長輩卻步。比較之下,陽壓呼吸器算是比較多長輩可以接受的治療方式。

 

陽壓呼吸器藉由提供較強的氣流撐起呼吸道,維持睡眠時呼吸道的暢通。由於陽壓呼吸器必須頭戴類似氧氣面罩的設備,蓋住口鼻部,因此使用起來是否舒適,是這種治療方式能否成功的關鍵。

 

一般來說,年長者對於穿戴在身上的醫療器材更為敏感,而且很多長輩本來就不容易入睡。因此,雖然陽壓呼吸器對身體的侵入性小,但年長患者使用上的配合度,卻始終是個問題。所幸,睡眠專科醫師經驗豐富,有各種幫助大家適應醫療器材的方法,長輩不需要太擔心。

 

*本文摘自《找回睡眠力:銀髮族睡眠寶典​》三民書局 出版。

 

【作者簡介】

 

陳錫中

 

臺灣彰化人。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與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陳醫師的臨床興趣是睡眠醫學與認知行為治療,長年參與社區老人睡眠公共衛生工作的經驗,讓他能以務實、帶點幽默而且體貼的方式,和銀髮族分享各種簡單、實用的睡眠醫學知識。

 

除醫學專業論文外,陳醫師著有《夜夜好眠:擁抱睡神,不再失眠》,並與李宇宙醫師合著《李宇宙好眠自助寶典》,參與《健康管理全書》、《實用精神醫學》、《醫用臺語教學》、《臺大醫院睡眠中心的22堂課》等書之精神醫學或睡眠醫學篇章之著作。此外也譯有《學習認知行為治療:實例指引》,並曾任英文睡眠專書Introduction to Modern Sleep Technology之技術編輯,以及《全人醫學教案:醫學生的獨立思考訓練》之執行編輯。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