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中國不肯學的熊彼得式創新

烏凌翔 2021年07月09日 07:00:00
中共政府冀求科技與產業創新的美好願景,但從體制改革的操作上來看,卻離熊彼得式的美國創新越來越遠。(湯森路透)

中共政府冀求科技與產業創新的美好願景,但從體制改革的操作上來看,卻離熊彼得式的美國創新越來越遠。(湯森路透)

2018年3月22日,美國發佈了針對中國的《301報告》,同日總統川普據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對中國6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徵關稅,「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301報告》的標題是「基於1974年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關於技術轉移、智慧財產、及創新的法令、政策、與實際作為的調查結果」(FINDING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TO CHINA’S AC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NOVATION UNDER SECTION 301 OF THE TRADE ACT OF 1974),內文指控中國政府主導了強迫轉讓或竊取原屬美國的技術、智慧財產、與創新。

 

「技術」、「智慧財產」、「創新」都是無形的,表現為具體形式就是專利說明書、設計圖、或程式碼等等,若是商業化,可以成為企業的產品與服務,進入市場銷售獲利,可見它們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又是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而經濟實力衰弱的國家,必然供養不起現代化軍隊,國家安全堪虞。所以,美、中之爭,也是國家安全之爭。

 

這一串邏輯中,創新是最基礎的一塊基石。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Schumpeter)觀察資本主義美國的產業演化,發現創新可以形成市場其它競爭者無法跨越的壁壘,鞏固廠商的領導地位,賺取超額利潤,廠商再以超額利潤投入研發,繼續創新,形成良性循環,穩坐寡佔甚至獨佔的地位。

 

等一等!真能穩坐嗎?寡佔也許可以,獨佔可不行!美國一個世紀前就制定了反托拉斯法(Competition Law),1911年美國標準石油公司、1984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都因而被分拆。上個月初,美國眾議院又有議員針對Facebook, Apple, Google等科技巨頭的壟斷地位,提出《終結平台壟斷法》(The Ending Platform Monopolies Act)。換言之,美國的制度,並不保障企業的獨佔地位,領導企業也必需時時面對同業無情的競爭,「被迫」不斷創新。

 

熊彼得1950年就過世了,無緣觀察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態,否則他一定會注意到,在中國,市場只是工具,市場背後還有一隻有形的手,庇蔭中共國營事業受享受寡佔地位,無須面對競爭,即使賺取超額利潤也不想追求創新。為何不想呢?

 

美國與中國,都深深明白創新的重要性,也都知道中國的國營事業體制是問題所在,但是中共一直不肯調整。(湯森路透)

 

熊彼得曾經提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的概念,即,領導廠商若推動創新了,很可能先衝擊到自己原有的市場,業績受影響。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領導廠商,可以忍受先浴火再重生,如此才能再度戴上桂冠,否則就被競爭者直接燒死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獨佔國營企業,又沒競爭者,主事者何苦呢?

 

中共政府不知創新的重要性嗎?非也。

 

2005年,中共頒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標榜科學與技術的同時,中心目標就是追求「自主創新」,做為聯結「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戰略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結」;同時,「自主創新」也寫進2005~2010年的「十一五計劃」內,列為重要工作。 更多以上資料來自《美中貿易戰什麼?》陳添枝著

 

注意,2005年雖是胡溫體制接掌政權的第三年,但前任江澤民是2004年才卸下軍委主席職務,換言之,胡錦濤與溫家寶全面接手後,立刻就針對中國國內創新不足的缺點,勇敢面對,提出對策。

 

然而效果似乎有限,何以見得?十幾年後的2018年5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以「努力成為世界立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題發表講話,講稿中「創新」一詞出現在每一小段之中,也坦然承中國科學技術的短板,並要求要在制度面進行創新。講稿內容,又是量子、又是基因、其至物聯網與區塊鏈都出現了!合理的推策是幕僚為國家領導捉刀,都對事不對人的提出了真正的關鍵,與2005年的規劃綱要一比較,老問題還是那些,顯然進步有限。

 

再者,若是胡溫能切中弊端,戮力改正,也不至於2018年老美一發動科技戰,新華社就發出被掐脖子之嘆

 

所以,美國與中國,都深深明白創新的重要性,也都知道中國的國營事業體制是問題所在,但是中共一直不肯調整。根據前引曾任經建會主委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的著作,其中討論了「中國國家隊」,認為中共在2001年加入WTO之後,國營事業家數也許減少了,但總實力不但沒有減少,2015年之後,反而掀起一波「混合制改革」,出現「國營民營  莫非黨營」的現象。

 

中共政府追求科技與產業創新的美好願望,從各項文件來看,應該並非虛言,但是,從體制改革的操作上來看,卻離熊彼得式的美國創新越來越遠。難道創新也有中國特色的另一種嗎?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